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叶永烈:《走近钱学森》

期颐之年,再启新篇。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官微特别推出“庆祝建党百年·优秀共产党员传记作品推荐”专题栏目,追寻红色记忆,品读传记,鉴史察今,继往开来。


叶永烈:《走近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学森于1934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5年由第七届庚子赔款公费赴美进修;1936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之后留下任教;1945年被派赴德调查纳粹德国火箭科技;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以朝鲜战争空战中被俘的多名美军飞行员交换回中国;1956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57年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同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并出任首届主任,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1986年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86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图片

内容简介

图片
钱学森博士是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出身中国的华丽家族,家学渊源,1935年横渡太平洋,成为美国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高足。他在美国从事火箭研究,参与国防机要,甚至一度在五角大楼上班。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他以美军中校身份参加美国空军顾问团,前往德国考察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工作,审讯德国火箭鼻祖冯·布劳恩。在新中国诞生后,他准备回祖国效力,突然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甚至以“间谍”罪被捕入狱。美国千方百计阻止钱学森回国,因为他们深知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诚如艾青所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花,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过问下,导弹翘楚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8日踏上祖国的热土。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他,称他为“火箭王”。他运筹帷幄,稳坐中军帐,对中国的“两弹一星”以及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巨大贡献,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提升大国地位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岂止“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还完善并发展了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一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全部知识领域的研究,从而创立了系统科学。
《走近钱学森》深层次解密了钱学森的期颐之年的传奇人生,文笔流畅,可读性强。全书图文并茂,首次公布了钱学森诸多鲜为人知的照片,甚至包括钱学森本人在美国拍摄的摄影作品。全书展现“知识就是力量”和“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这样鲜明的主旋律哲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走近钱学森》不仅仅是钱学森个人的传记,而是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是中国作为大国并迈向强国的崛起史。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 。1940年生於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於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新著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18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俄罗斯自由行》、《欧洲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真实的朝鲜》、《今天的越南》、《樱花下的日本》、《我的台湾之旅》、《南洋风情》、《多娇海南》等。



精彩内容节选



“钱先生,请坐车”


  1955年10月8日,对于钱学森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

  上午,钱学森一家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从美国到达香港;

  中午,跨过罗湖桥,抵达深圳;

  晚,到达广州。

  得知钱学森平安归来,周恩来总理打电话给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省长陶铸,指示要热烈欢迎、亲切接待钱学森及其家人。

  周恩来总理说:“要好好待钱学森,科学家是我们国家的精华,他是科学家的一个代表。”

  后来,钱学森在回忆周恩来时,这么说道:“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周恩来才认识共产党的,相信周恩来才相信共产党的。”

  正是根据周恩来总理“要好好待钱学森”的指示,在钱学森一家跨过罗湖桥的时候,在罗湖桥深圳一侧迎接钱学森一家的中国科学院秘书处负责人朱兆祥,是从北京专程赶来的。朱兆祥受国务院陈毅副总理的派遣,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代表来迎接钱学森,并在钱学森回国之初,陪同钱学森走访全国各地。

  在如今已经解密的档案中,有一份朱兆祥在1955年10月16日从浙江杭州加急发给中国科学院并转外交部的电报,这份电报同时抄报周恩来总理办公室。这份题为“钱学森等已抵深圳”的电报,真实记录了钱学森刚回国时的情况:

  “钱学森8日已抵深圳,当晚抵广州,游览一日后赴上海。”

  电报说,钱学森归国途中,除在檀香山、马尼拉、香港等地受记者包围外,美国当局未加阻碍,“可能由于近期美国对此态度略有改变,扣留不成,就讨好些,故未留难”。

  电报称:“钱学森等留学人员经历了五年的软禁和特务跟踪的不自由生活到深圳后,他们相互恭喜,如履新生。对于归国的留学生们,国内公共场所的整洁和招待人员的效率都使他们感到兴奋,感到祖国进步的神速。到广州后,他们急着上书店买《宪法》、‘五年计划’等阅读。”

  钱学森说:“在美国估计有四千留学生,绝大部分愿意回国,但都有各种顾虑,如恐怕提出申请美国不准因而影响职业和生活,也有人旅费不够。希望政府给他们旅费补助,这样一定可以争取很多人回国。”

  在钱学森到达广州的当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郑天保、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华南工学院院长罗明燏、华南医学院副院长梁伯强等到火车站欢迎,这充分表明祖国对钱学森归来的高度重视。

  在到达广州的翌日,在朱兆祥的陪同下,钱学森游览广州,参观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也参观了毛泽东1926年在广州讲课的地方——农民运动讲习所。

  晚上,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前身)广州分会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这是钱学森回到祖国之后,第一次在公众场合亮相。钱学森受到热烈的欢迎。

  10月10日,钱学森一家在朱兆祥的陪同下乘火车从广州前往上海。就在这一天,《人民日报》刊登了钱学森抵达广州的新闻。

  那时候的沪穗之间交通还很不方便,要乘火车,速度甚慢。尽管乘坐的是快车,火车直至10月12日上午,才抵达上海。

  从1947年秋钱学森与新婚妻子蒋英告别父亲钱均夫离开上海,如今已经整整8年,钱学森和蒋英带着7岁的儿子钱永刚和5岁的女儿钱永真归来,74岁的钱均夫分外欣喜。尤其高兴的是,翌日——10月13日,正是钱永刚的生日,全家吃面,表示庆贺。唯一的遗憾是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不幸病逝,未能亲眼一见孙子和孙女。


出版信息

21a4462309f79052d3e9803d0cf3d7ca7bcbd53b.jpg

书名:《走近钱学森》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发表时间:2009年11月


文章分类: 学术研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