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八一英雄传 | 兴办抗大功最伟——《罗瑞卿大将》评鉴

  兴办抗大功最伟

  ——《罗瑞卿大将》评鉴

  图书基本信息

  《罗瑞卿大将》:舒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舒云 ,1954年生于安徽宿县,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聂荣臻传》、《大将罗瑞卿》、《百战将星杨勇》等传记文学作品,以及《开国纪事》、《林彪事件完整调查》等长篇纪实文学。

  作品简介

  罗瑞卿大将一生,多年征战,历经磨难。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三次大难不死,由一个农民的儿子逐渐成长为一代名将。新中国建立后,他为人民公安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尽心尽力,贡献卓越。但却在文革中惨遭迫害,以致残疾。而当拨乱反正的号角吹响,他又不计个人所遭遇的一切,一马当先……罗瑞卿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舒云通过采访、调查,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罗瑞卿大将的传奇一生。其间,对罗瑞卿在抗日战争中、特别是作为主要负责人领导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也有充分的表现,另外,对罗瑞卿在“文革”前后的沉浮经历描写得也尤为细致全面。该书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传记丛书》。

  作品点评

  《罗瑞卿大将》从罗瑞卿成为“文化大革命”中第一个被打倒的人为落笔点,用大量的一手资料,详细描述罗瑞卿在“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后的主要经历。然后追述罗瑞卿如何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共产党并参加革命队伍,在红军中如何战斗成长,在延安抗大教育长、副校长任上如何带领抗大师生学习生活、建设抗大,如何与夫人郝治平相识、相爱并携手一生,如何从一个农家少年成长为一个热血的青年并冲破家庭的束缚、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从军,如何在西安事变中与敌人周旋、协助周恩来等出色完成任务,建国后如何在公安部长任上探索建立、完善人民公安事业的过程,如何尽心尽力地保护毛泽东的每一次出行安全,如何在总参谋长任上与参与谋划安定东南海防与稳定西南中印边境。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罗瑞卿先后担任西安事变中共代表团联络副官、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等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舒云在《罗瑞卿大将》中都有详尽的描述。

  1936年初,罗瑞卿随红一方面军东征回师不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经毛泽东提议,决定开办红军大学。1936年6月,罗瑞卿就被任命为刚刚成立不久的红军大学教育长。西安事变爆发后,罗瑞卿作为联络副官,奉命随周恩来去西安,参与中国代表团工作。在西安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里,罗瑞卿干保卫这个老本行,以其出色工作,保证了中共代表团的安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全国上下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罗瑞卿返回延安时,红军大学已迁至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罗瑞卿继续担任教育长。一直到1939年夏天,罗瑞卿都是抗大的主要领导。生机勃勃的抗大,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这无疑与罗瑞卿创造性的工作分不开,罗瑞卿为抗大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学校成立之初,特别是刚刚迁到保安时,没有校舍,罗瑞卿就带领学员自己挖窑洞,半个月共挖了175孔窑洞,还顺便修了一条3000米长的盘山公路,抗大学员叫这条路是抗大路。毛泽东听说抗大学员挖窑洞的热情很高,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赞扬抗大挖窑洞是“我们伟大的事业”,并将这句话写成横匾。

  第二,1939年2月,罗瑞卿又把生产运动列入教育计划,号召抗大学员进行生产运动,要求全体教员学员每人开荒两至三亩。在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抗大教员学员积极行动起来,开荒、种粮种菜,“据统计,在10个月的劳动中创造了4.8亿元边币,其中第一年就生产粮食6600担,生产单棉衣各5000套。到1944秋收时,总校已经离开延安开往前线,2万亩荒地生产100余万斤粮食,基本解决了留在延安的抗大三分校当年的口粮。”

  第三,1938年1月28日,抗大举行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6周年大会,会上,罗瑞卿被任命为抗大副校长。就在此前后,罗瑞卿完成了《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一书,全书20万字,分为8章,以古田会议决议为指导思想,详尽地总结了红军和八路军11年来的政治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军队政治工作主张,对当时乃至后来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1939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抗大总校和陕北公学移住晋东南,临时给他们一个番号八路军第五纵队,罗瑞卿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带领抗大总校,“途径陕西、山西和河北的25个县,穿过日伪军林立的炮楼和严密封锁的铁路”,历经千辛万苦,安全转移到了晋察冀根据地。在晋察冀停留了一个短时期后,抗大总校在罗瑞卿带领下,又历经艰险,到达太行山根据地的武乡、蟠龙一带的晋东南八路军前方总部。这一迁移,历时半年,走过陕西、山西、河北的几十个县,行程3000里。罗瑞卿说过,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斗争,才算顺利到达了目的地。我们抗大的主要部分已经在敌人后方建立起来了!我们的旗帜已经飘扬在全华北的每一块抗日根据地!

  在罗瑞卿等主持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先后创办了12所分校和5所陆军中学、1所附设中学,共培养出了10余万名知识分子干部。抗大的贡献是巨大的,它的实践和经验也是宝贵的。毛泽东当年在《新中华报》上发表纪念文章,他评价抗大说:“抗大3年来有其贡献于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成绩,就是它教成了几万青年有为与进步革命的学生。抗大今后必能继续有所贡献于国家。民族与社会,因为它还要造就大批青年有为与进步革命学生。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在抗日战争期间,罗瑞卿还曾经作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1940年6月1日,罗瑞卿调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带领巡视团,深入冀西、冀南、冀鲁豫军区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三旅教导四旅的连队,一边参加百团大战的破路,一边帮助连队工作,在太行山区把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罗瑞卿大将》以罗瑞卿59岁时组织实施解放军“大比武”作为其传记的起点的写法,颇具匠心,作为人物传记,特别是传写在共和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十分新奇,但也颇具风险。如何安排与叙述罗瑞卿大将59岁以前经历?如何完整地呈现罗瑞卿大将的一生?这就需要做细致周到的安排,否则就难以完整地呈现罗瑞卿大将的一生。

  基于此,《罗瑞卿大将》在结构上采取了附带勾连之法,巧妙地实现了由此及彼,由现在到过去的交替叙述,从而完成了对罗瑞卿一生主要经历的呈现。比如在叙述“大比武”事件中罗瑞卿的敢于负责任、敢于担当的个性精神时,随即就追述他如何对待与处理在战争年代“打石家庄之前”“大功团”事件以及1962年处理林彪对他不来汇报工作的误解之事。又比如,在叙述罗瑞卿“文化大革命”中被查处没有入党手续的问题,也马上自然过渡到对罗瑞卿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如何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革命队伍中战斗、成长成熟的追述。这一部分的追述内容十分丰富,实际上几乎囊括了罗瑞卿建国前革命生涯的全部内容。罗瑞卿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也是在这一部分中呈现出来的。然后是建国后出任公安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经历。并又以一章,插入作为一个戏迷的罗瑞卿的种种追述,最后回到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罗瑞卿复出最后一年的经历。所以,从总整体上看,对罗瑞卿建国前经历的叙述,是《罗瑞卿大将》中一处最大的追述,这一追述相对集中、独立和连贯,从而避免了割裂和混乱。

  《罗瑞卿大将》以翔实的史料、通俗浅近的语言较为真实地展示了罗瑞卿的戎马一生,较为完美地再现了罗瑞卿的传奇人生。但本书也略有遗憾。那就是对罗瑞卿大将风采的再现与展示,还缺少些生动的细节,作者也未能完全深入人物的内心,缺乏对罗瑞卿心路历程的呈现与揭示。同时,语言也略显平庸,缺乏灵动之致。然而,本书第一次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展现了罗瑞卿大将一生光辉的革命历程,特别是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革命事迹,无疑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增添了一抹精彩的亮色,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史中都有重要的标本意义。

  点评人及其简介

  熊明,字伯亮,号耕烟堂,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