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八一英雄传 | 带病驰骋抗战疆场的革命者——《关向应传》评鉴

带病驰骋抗战疆场的革命者

  

——《关向应传》评鉴

  穆欣:《关向应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386页,240千字。

  【作者简介】

  穆欣(1920~2010),男,河南省扶沟县下坡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人民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原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新闻教研室原主任。著有《南线巡回》《邹韬奋》《关向应传》《陈赓大将》《王震传》等。

  【作品简介】

  穆欣著《关向应传》,全书共13章,叙述了革命家关向应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小他看到列强瓜分中国,家乡民众的反侵略斗争,激起他强烈的民族情感。他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到苏联学习。回国后在上海参加青年团的工作,1931年到湘鄂西苏区,直到1936年10月,随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和贺龙率领120师留守陕北,后在晋察冀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1946年不幸因病去世。

  【作品点评】

  关向应(1902~1946),满族,出生于辽宁省金县大关家屯的一户农民家庭。

  关向应出生时,中国正处于风云激变、民族危亡关头,其家乡位于辽东半岛,而东北三省历来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竞相追逐的目标。家乡民众反对日俄侵略斗争的光辉事迹,给关向应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少年关向应的心灵里便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感,思想上孕育着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

  1922年3月,关向应从伏见台公学堂附设商业科毕业,经人介绍曾到大连日华兴业株式会社做事,但只干了一个月便因与日本人发生冲突而离开。后在《泰东日报》工作了一年,其间,他增长了知识,并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在进步书刊的启迪下,关向应在思想上不断进步,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大事。1924年4月,经李震瀛介绍,关向应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是大连第一批青年团员。不久,关向应到达上海,一面在闸北市民协会从事革命工作,一面在上海大学学习。同年秋,中共中央派他前往苏联,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动身前,他给叔父写信表达了自己参加革命,报效祖国,献身人民事业的宏伟抱负。

  “五卅运动”在全国掀起爱国反帝风暴,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急需大批革命干部领导群众斗争,关向应便中断在东方大学的学习,回国参加斗争。回到上海后,被分配到沪东区青年团部委工作,稍后以共青团特派员的身份被派往山东,担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人。1927年2月,关向应再次遭到张宗昌通缉,离开山东到上海,4月前往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后来当选为团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1928年四五月间,关向应离开上海前往苏联,代表共青团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年底,关向应离开莫斯科,回到国内外反动派血腥统治下的上海,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主持共青团的工作。后被捕入狱,1931年底出狱后,关向应被派往湘鄂西苏区工作,直到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他长期和贺龙一起领导红军作战。

  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20日,关向应、贺龙一起出席洛川会议。会上关向应发言明确表示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坚决拥护中央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指导方针,赞成红军迅速出师抗日。洛川会议结束后,关向应、贺龙率领120师留守陕北,后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

  关向应、贺龙率领120师主力回到晋西北后,战役一个接着一个,战斗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敌人不断地对根据地展开“扫荡”,接近敌人的边缘区无日不在战斗。关向应支撑着已经患病的身体,和全体军民一起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度过了严峻的时光。1940年秋他终于被肺结核病击倒。中共中央、毛泽东十分关心他的身体,要他回延安疗养。11月,他离开晋西北,到延安住进蓝家坪中央医院治疗。而敌人冬季“扫荡”的消息不断传来,躺在病床上的关向应焦急万分,异常惦念同敌人厮杀的晋绥军民。冬季“扫荡”被粉碎之后,1941年初,他不顾逐渐沉重的病痛和医生的劝阻,毅然回到前线。夜以继日的操劳,致使未能治疗的肺病转重,后又不得不回到延安治疗。1946年1月他的病情一度加重,连续四天呕吐不能进食。经过五年多的辗转病榻,关向应始终以坚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1946年7月21日22时,病魔终于夺去了他的生命。关向应逝世的消息传到晋绥前线,宛如一个晴天霹雳,农民倚锄而叹,战士持枪默哀,广大军民陷于极大的悲痛中。

  这部人物传记战役资料丰富,叙事平实,特色鲜明。综观全书,我认为以下几点尤其值得称道。

  其一,作者对传主有深入真切的理解。在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上,本书作者穆欣当时作为解放区的记者,对关向应有较多直接的现场接触。两者处于同一历史时空中,容易达成深入的观照。因而,穆欣在写作《关向应传》的时候,并非全然通过收集的资料,或者对他人的访谈来呈现传主生平,而是对传主有着自己的主观直接感受以及基于同一历史情境的理解。体现在文字里,便是作者对传主所流露出的感情丝毫都不矫饰,而是出自真实的内心,笔端自然带有较为深厚的感情,文字充满感染力。这决定了这部传记特殊的质感。书里特别是对关向应逝前情形和逝后人们哀悼的叙述,让人感受到一个革命家的凡俗与伟大,彰显关向应作为革命家的高洁人品,让读者深受感染。

  其二,对传主的评价客观。对传主的同情容易造成叙述的溢美与讳饰,而基于作者与传主的亲密关系更容易如此。但是《关向应传》却秉持了一份相对客观的态度,来呈现传主生平的多个侧面。年轻时代的关向应亦曾受到李立三“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撰写了一系列传达冒进倾向鼓吹革命暴动的文章。对此,作者并没有回避,而是在客观呈现事实的基础上表达出对传主的理解以及反思,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在第三章里作者写道:“世界上完全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他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实践,并没有停留在原地,而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在革命战争的烈火中磨练出他的铮铮铁骨,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熔铸成对党的耿耿忠心,终于成为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很显然,这种秉笔直书,而又还原到具体历史情境中去观照笔下人物的方式,值得革命人物传记写作者取法,彰显作者那持正公允的写作立场。

  其三,不拘泥于个人。关向应的一生参与了现代中国的诸多“大事件”。通过对关向应生平的叙述带出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让传记写作并不拘泥于个人而是呈现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并对历史作出反思,这是这部传记值得称道的地方。本书在叙述关向应生平的时候,涉及到五卅运动、中共六大的召开、红军长征、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等等。通过还原具体历史情境,让人了解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面貌,从而达到“读人”与“读史”的合一。

  其四,历史叙事的日常化。作者善于发掘重大历史事件里不为人注意的瞬间和细节,让个人的历史变得丰富可读。在叙述关向应生平的时候,作者常常插入传主身上所发生的一些“逸闻”“趣事”,如关向应求学时的“故事”,还有在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些“小事”,都足以见出关向应那平易近人、刚毅坚强的品格。这些“故事”让人物变得生动可感。而大的历史事件也因此变得平易动人,让历史叙述不失之于干枯。

  其五,叙述角度的多元化。作者想叙述关向应生平的时候,常常就同一件事自觉变换角度,从不同侧面来呈现关向应的风貌。在书的后部,作者分别采用了关向应的战友、部下以及与之有过接触的人对关的回忆来呈现关向应的形象与性格。从众人不同的讲述中矗立起关向应的形象。从不同角度讲述一个人,让关向应的形象变得丰满生动、真实可信。也可以见出传记作者较为宽阔的视野,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点评人简介】

  叶君,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品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