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八一英雄传 | 我以我血荐轩辕 ——《王震传》评鉴

我以我血荐轩辕

  

——《王震传》评鉴

  【图书信息】《王震传》编写组:

  《王震传(上)》,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558页,

  《王震传(下)》,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430页。

  【作者简介】《王震传》编写组,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担任编写组组长,穆欣、白钢、陈远谋、胡中、丁明、郑家真、李慎明、陈德仲、冯虞章、于伟国分章节执笔。

  【作品简介】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将领,王震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光辉壮丽的一生。《王震传》通过记述王震戎马倥偬的传奇军中生涯和解放后殚精竭虑为国家谋求富强的人生经历,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威震敌胆的“王胡子”,一个士兵爱戴的将领;再现了一个骁勇善战的战斗英雄,一个务实敢干的劳动英雄;再现了一个传奇神勇的359旅,更再现了一个起伏跌宕、令人激动和沉思的时代,是我国目前介绍王震生平事迹最为详尽、客观的专著,邓小平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作品点评】

  《王震传》以“其文直、其事核”的信史风范行文,先后历经七年,既取材于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军委档案馆,也邀请熟悉王震革命经历的同志深入采访,保证了书中记载均有据可查,保持了本传记的史料价值。传记分为上下两卷,以王震的军旅生涯为分水岭,上卷记述王震在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包括他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南征北战、戎马挥戈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记述他1956年从部队转任国家农垦部部长开拓农垦事业以及其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党校校长、共和国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期间,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忠于史实,较好地处理了人物与历史的关系

  《王震传》一方面客观而突出地记述王震的卓越贡献,表现了作者严肃的史学传记观,另一方面把人物与历史的关系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即王震从一个普通的革命者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时势造英雄,同时因为王震一心爱国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人民奉献,英雄也影响了时势。本书避免了一般传记的小说化倾向,不揣测传主心理,不丰富人物对话,对研究王震以及研究我国近现代革命和改革发展史,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三五九旅是王震戎马生涯和卓著功勋的的重要标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进军山西,群众踊跃支持,游击战蓬勃发展。1938年初,王震率部发起的“收复七城战役”,在第一个攻击点岢岚县城,359旅承担首战任务。王震亲自带旅、团指挥员和参谋勘察地形。王震分析了岢岚县城四面环山、城内无水的特点,制定了“围城断水、逼敌出城、运动歼敌”的作战计划,取得大捷。120师长贺龙说:“人民给你们的旅长王震同志起了绰号叫“飞将军”,这个绰号叫的好,是人民自己叫出来的!”挺进恒山收复晋西北七城后,王震继续捕捉战机。当他得到日军大部在上下细腰涧行军疲惫休息时,果断与717团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战斗打到次日清晨,全歼敌人,缴获武器弹药和大量军用品,成就了华北抗战最漂亮的歼灭战,即“上、下细腰涧”战斗。1939年,为抵御日军渡河进犯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他回师延安保卫党中央;1941年三五九旅在王震指挥下披荆斩棘、开荒种地、日夜劳作,战胜重重困难,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最终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后援;1944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中国的抗日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局部反攻。在巩固和发展华北和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党中央决定抽调部分主力向华南发展,成为了当时最迫切的历史任务。王震主动请缨,率部转战陕、晋、豫、鄂、湘、赣、粤、陇等八省,途径100个县,行程7900余公里,完成了这个被称为“我党历史上第二次长征”的血染之旅,极大地团结鼓舞鄂南人民,推动了抗战胜利的进程。抗战胜利后,参加陕甘宁边区保卫战,又攻占宜川、解放运城,为解放全国贡献了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他不改“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的钉子精神,先后率部进军新疆推动解放大西北,任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司令员兼政委,后担任新中国的农垦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仍然呕心沥血,关心国家改革发展。

  本传记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王震一生战斗、工作和功绩做了客观的记述和评价,同时通过王震的一生,展现了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等各个时期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事业。

  二、融传记与评价为一体,记述与议论完美统一

  《王震传》严格运用历史学观点,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再现王震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历程。那么,要达到既“忠于历史”,又要“生动可读”,怎么能够实现二者的平衡呢?因此,基于历史记述基础上的人物评价就非常重要。书中对王震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如“驰赴华北战场”一章中写王震赏识郭小川、赵安博、刘亚生等人的学识才华后,直接评价道,“王震求才若渴,一向重视吸收知识分子参加部队工作。……王震的这支部队是以尊重知识、爱护人才出了名的。”1938年王震率部到达灵寿,一直驻扎到回师陕甘宁边区,这段时间他“和蔼待人,没有架子,进进出出都主动热情和老乡们打招呼”的印象深深印在百姓心里。

  同时,本书在对传主进行评价时并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的夹叙夹议,而是通过王震的领导、王震的战友、王震身边的百姓,甚至是王震部队的敌人对主人公进行评价,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这种议论的呈现,既体现了《王震传》编写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精神和求实文风,同时也体现了本传掌握和运用大量史料的专业性,增加了人物形象和历史评价的可信度。1942年毛泽东接见359旅将士时曾讲到,“你们359旅在王震同志的领导下,立了很大功劳。你们到了东边东边就安全,你们到了南边南边就安全…………总之,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没有辜负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的重托。”上、下细腰歼灭战后,王震部生俘11人,收俘伤病53名,王震亲自对被俘的日军进行教育,这些被俘日军有的留在了三五九旅,有的则留在由日本反战人士组成的“反战联盟”。传记此时借由被俘日军的角度对王震进行了评价,“我能和王旅长见面,觉得非常高兴,在我的生命史上写下最光辉的一页。是他,指示我新的光明的道路。对他,我将永久地保持着感谢和尊敬。”

  三、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全面展现传主革命生涯

  《王震传》上下两卷,全书二十七章,这样大体量的传记作品以清晰的结构再现王震的革命经历和高尚品德,得益于严谨的结构和富有逻辑的人物形象脉络,事件的发展和主人公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体现了传主的人物形象精魂所在。从他放弃赴苏联学习而驰赴华北抗战,到请缨南下率部完成血染之旅;从南泥湾大生产到共和国的农垦部长;从新疆兵团建设到开垦北大荒……王震的一切行动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这些历史事件无一不在证明着,主人公的精魂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就是完全服从党的指挥,就是“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我就到哪里去”。本书系统一贯地把握住了这个精魂,提起了一条统帅王震“戎马一生、革命一生”千万件历史事件的“主线”,因此,本书才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形象清晰、栩栩如生的革命英雄。

  当然,本传记同很多伟人、领导人或革命英雄的传记一样,因传主更多是在历史的大潮中奋斗进取,所以较少展现传主在生活中的性格侧面,同时,对传主的亲情、战友情因篇幅所限描述不多,是一个遗憾。

  【点评人简介】王文静,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发表《坚持正确导向,树立文艺评论的时代自信》等作品。

  【作品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