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八一英雄传 | 青春在革命中绽放——《伟人之初:邓颖超》评鉴

青春在革命中绽放

  

——《伟人之初:邓颖超》评鉴

  金凤:《伟人之初:邓颖超》,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220页,150千字。

  【作者简介】

  金凤,原名蒋励君,女,江苏宜兴人,《人民日报》著名的女记者,著有《友谊的花朵》《时代的眼睛》等书,其中《邓颖超传》荣获国家图书奖。

  【作品简介】

  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从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起,她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为新中国加快建设发展的伟大爱国事业,并为此建立了不朽功勋,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伟人之初:邓颖超》定位于青少年读者,以邓颖超的人生历程为基本线索,结合中国革命的发展时期,共划分为8章42小节,以既全面详实又不失生动活泼的笔触,重点展现了31岁之前的邓颖超,在近现代中国悲壮而撼人的历史画卷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革命与战斗的青春岁月。

  【作品点评】

  邓颖超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她在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在天津组织妇女、学生联合会,并与周恩来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学生团体——觉悟社,参加和组织领导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1923年组织女权运动同盟会;1924年参与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初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强信念,同年8月8日,她和周恩来结婚,从此他们结为终身革命伴侣;在大革命时期,邓颖超曾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两广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长,中共中央妇委书记,发动和组织妇女群众,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而英勇奋斗,使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颖超先在上海党中央机关从事秘密工作,后到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央局秘书长,并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2月,邓颖超被派往武汉,先后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妇女组织员、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委委员。1938年1月,她出席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首次理事会,当选为常务理事。同年3月,为抢救战地儿童,她同各界妇女组织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担任该会常务理事。5月,她参加了国民党妇女部在庐山召开的各界知名妇女谈话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对战时妇女工作的意见,介绍了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的概况,参加起草《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大纲》。6月,任国民参政会中共方面参政员。她认真执行中共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原则,为坚持团结、进步、抗战,反对投降、倒退、分裂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39年,她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她和周恩来、董必武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抗议蒋介石的反共罪行,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1943年夏,邓颖超回到延安,在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并任中央妇委副书记兼解放区妇联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在抗日战争时期,她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团结社会各界人士,为巩固和扩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邓颖超以中共方面唯一女政协代表身份,出席旧政协会议,为争取国内和平而积极奔走。同年,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全面内战爆发后,邓颖超随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1947年3月,邓颖超奉命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妇委代理书记,1948年她在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并任党组副书记。她提出了妇女工作的新任务,为解放区的妇女和农民的翻身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七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邓颖超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对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她顾全大局,坚持原则,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她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她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平易近人,始终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是深受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尊敬与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本书以详实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身临其境一般地追随邓颖超的成长历程,看到她在风雨如晦、国事危殆的旧中国,如何度过艰难的童年和勤奋求学的少年;看到她在15岁的蓓蕾年华就英勇无畏地投身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经过艰苦斗争的锻炼和学习,将爱国主义思想升华为追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思想,从一个青年学生、青年教师,成长为领导天津妇女运动和市民爱国活动的革命家;看到她和青年周恩来在“五四”运动中相知相识,并肩战斗,共同的理想绽开美妙的爱情之花;看到他们在大革命的高潮中结合,经历大革命的胜利,又经历沉重的失败,经历生死的严峻考验;看到他们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坚持地下斗争,又在江西苏区饱尝艰苦的生活和左倾路线的恶果……最后,看到身患肺结核的邓颖超,随着红军踏上千难万险的长征路,多次闯过生死关,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此时,31岁的邓颖超,已完全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纵观古今,伟人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大多经受严酷的锤炼,邓颖超也是如此。她生于清末民族危机极端严重的时代,家道中落,家庭遭到重大变故,不得不随母亲漂泊四方。然而艰难的环境并不能自行造就人才,只有明确的人生指导思想,才能使人处危难而不惊,向逆境作坚决的斗争。童年的邓颖超就幸亏有一位坚持女子自立自强、富有爱国进步思想的母亲,于百般困苦中抚养教育她。爱国主义思想和女子独立思想,同时成为指导邓颖超青少年时期的主旋律。

  随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建立。青年邓颖超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历经诸多磨难,青春在理想中闪光。伟大的理想产生伟大的行动,迸发出人类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的确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而身患肺结核的邓颖超能坚持参加长征全过程,不能不说是奇迹中的奇迹。

  有人认为,当今的时代已不同于旧中国,种种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艰难困苦都已是历史的尘埃。然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需要解决的命题,邓颖超和她同时代的革命家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屈辱的中国,为国家的独立和结束劳动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屈辱地位而奋斗了半个多世纪,迎来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但是,今天的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当代的青少年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而要使中国迎头赶上世界潮流、跻身发达富强的大国之林,任务之艰巨与复杂,并不亚于邓颖超在青少年时期面临的挑战,同样需要发奋图强,艰苦奋斗,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崇高的理想和坚忍不拔的品格,对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有巨大的责任感和信心……不同时代解决不同的任务,力量的源泉却同样来自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献身精神。因此,本书着重展现的邓颖超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与感受、她对革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对于当下的青少年也同样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与学习价值。

  邓颖超为革命事业永远失去了孩子,但她终生热爱和关心中国的少年儿童。90年代第一个儿童节,她曾写信给全国的少年儿童,热烈地祝贺和期望他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自己的美好青春年华,连接起共和国的今天和明天,当好21世纪的主人。相信当代的青少年在这本书中,在与青少年邓颖超的心灵对话中,必将有所启迪,有所收获,不负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将中国的未来建设得更加辉煌灿烂。

  【点评人简介】

  史静怡,编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