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张洪溪在《民国四大家族全传系列》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洪溪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首先对陈廷一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四部传记在中青社出版表示祝贺。这四部传记是传记作家陈廷一近期的代表作,凝聚着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大部头的作品,因为这四大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要的

张洪溪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首先对陈廷一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四部传记在中青社出版表示祝贺。这四部传记是传记作家陈廷一近期的代表作,凝聚着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大部头的作品,因为这四大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曾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掌控着国家的命运。这四部传记的出版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人物,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国情都是很有价值的,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向读者揭示了国民党是怎样在大陆失败的,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当前是很有意义的。刚才大家提出了一些修改参考意见,如个别史实是否准确,对历史人物评判的观点是否新颖?等等。这是传记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很重要,应在再版时注意加以修定,使作品更加完美。这也说明了有时传记通俗作品的写作和出版同科研的前沿研究成果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以后应引起重视注意解决好。

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是中国传记文学取得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陈廷一是这一时期在中国传记文学文坛上涌现出来的有影响的众多名作家之一,作品以数量多、通俗性强、题材广泛、特色鲜明见长。陈廷一是中青社的老作者,中青社和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全国政协礼堂为陈廷一联合举办过《许世友传奇》研讨会,这部书在当时很有影响,我作为青年编辑参加了这次研讨会。2005年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和河南《名人传记》杂志社联合在河南郑州举办中国十大传记作家评选活动,陈廷一高票当选。在最近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评选活动上,陈廷一的《共和国的红舞鞋——陈爱莲传》荣获优秀长篇作品提名奖。1987年中青社在海南岛召开传记作家研讨会,陈廷一是参会者之一,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发起了成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倡议,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在1991年成立打下基础。

今天在这里顺便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情况:提到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成立必然要提到中青社。中青社的传记图书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1949年在建社前(1950年建社)的筹备阶段就出版了萧三的《伟大的导师马克思》;1952年出版了多部苏联的传记作品,如《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卓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当时全盘学习苏联,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传记人物也学:1954年出版了萧三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及初期革命活动》,后来又出版了《王若飞在狱中》、《董存瑞的故事》、《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的故事》等等;1957年为纪念建军30周年,出版了革命回忆录《红旗飘飘》丛刊,后改为丛书,成立了红旗飘飘编辑室,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家曾专门设置传记文学编辑室的出版社。文革前中青社出版的传记基本是革命领袖人物传记、英雄模范人物传记,在当时的出版界是具有代表性水平的。文革后文学走向复兴,传记文学也随之繁荣,领袖人物走下神坛,各类人物传记也大行其道,传记成为读者阅读的热点之一。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成立的。1987年海南会议的参会作家都是中青社传记文学编辑室的作者,在这次会议上发起了成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倡议。1991年由刘白羽、林默涵牵头,委托中青社领导王维玲经办,我在他们领导下做具体事务性工作。19911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成立大会,康世恩、杨成武、程思远、刘白羽、林默涵、马烽等一百多人参会,中青社当时的领导阙道隆、王维玲也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刘白羽任首任会长,后来由王维玲接任会长,现在由万伯翱担任会长。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当初主要是由作家组成,后来又扩展到高校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开展的活动由最初的作品研讨会发展到全国性的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到现在一共搞了四届,每届中青社都有好作品当选。传记文学学术理论研讨会先是在国内作家、学者中举行,后来吸收港台学者、作家参加,现在每年都搞有外国学者参加的国际性的学术理论研讨会,已连续搞了三届,今年10月份还要在上海举办世界华人传记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外还举办过评选十大优秀传记作家评选等活动。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工作受到上级主管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2012年被国家民政部评定为全国3A级社会组织。这些年来中青社对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工作提供了不少的支持和帮助,尤其应当指出的是近两三年来,中青社协助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出版了由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家撰写的《传记文学新近学术文论选》和《传记传统与传记现代化》两本学术理论文集,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对提升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和创作的水平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借此机会对中青社领导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的谢意。

多年以来,传记作品始终是读者阅读经久不衰的热点之一,传记作品的出版呈现逐渐走强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洁非就曾明确指出:传记文学作品“将在文学上与诗歌、小说至少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一些出版社抓住机遇、顺势而上,有的老社强化已有特色,愈做愈强,如人民出版社(党和国家领导人类传记)、解放军出版社(将帅类传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文化名人类传记)等等;一些新兴出版社开发出新的特色,后来居上,如长江文艺出版社(明星类传记)、中信出版社(外国传记畅销书翻译类)、团结出版社(民国人物类传记)等等。中青社在这一过程中,在读者阅读需求和传记类型转型以及同业竞争日趋强化的大环境下,完成了艰难的转型,传记文学编辑室虽然撤销了,但传记图书还在继续出版,努力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特色,出版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如:《梅兰芳》、《从战争中走来》、《毛泽东传》等等。衷心希望中青社能再接再厉,继承和发扬老中青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经验(包括自己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外社的经验,学习借鉴国外传记出版的经验,总体来说中国传记的写作和出版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培养人才,整合资源,提升传记图书出版的专业化水平,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品牌,经过不懈努力将传记图书出版做成振兴支撑中青社图书出版业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真正做大做强。

谢谢!


文章分类: 专题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