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感动与收获——听著名文学家王宏甲老师讲座有感

传记

讲堂


图片



感动与收获

——听著名文学家王宏甲老师讲座有感


文/高宏然


5月10日,在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组织的网络会议室,我聆听了著名文学家王宏甲老师的精彩讲座,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走进王宏甲老师《传记文学的广阔世界》,宛若走进一片依山傍水、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给的艺术百花园。这里有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足迹,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欧洲的纪实传统与当今的阅读走向,到今日传记文学及新纪实文学的思索等,王宏甲老师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为我们铺展开连接古今、气象万千的厚重画卷,且沿途并非只有中国文学这驾马车一骑绝尘,而是世界上众多优秀的艺术门类并驾齐驱,音乐、美术、舞蹈、雕塑等等。旁征博引,学贯中西,立意高远,绕梁不绝。可以说,这是一堂兼具时代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讲座,亦是一段令人震撼和感动的艺术之旅,更是一次振聋发聩、不可多得的思想启迪。

听王宏甲老师的讲座和读他的作品一样,会不自觉地被他卓越的思想境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的雄浑气度所折服。在纪实文学力作《走向乡村振兴》中,他以亲见亲历书写了新时代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画卷。紧扣时代脉搏,用真情和脚步丈量生活的热土,关切人民的关切,用汗水和智慧探究社会底层纹理,寻找创作的源头活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王宏甲老师目光高远,有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他的讲座和他的作品,都能鲜明地反映出一个优秀文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讲座中,王宏甲老师还详细介绍了纪实文学的特点、作用。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毋庸置疑,在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方面,以真实的底色,生动的表达见长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应该更有力量,更能打动人心。

在讲座中,王宏甲老师还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传授了很多创作技巧,比如要写大主题,也要写小细节;写人物,是写故事,写细节,写语言,写精神,而不是写履历;纪实文学需要去探求潜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真实,并赋予其精神内涵,而并非仅仅是表象的真实;传记文学中不仅有传主的精神世界,更包含着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内涵;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学创作要顺应时代发展,顺应读者需求……

王宏甲老师的真知灼见,是他几十年在纪实文学道路上孜孜以求结下的累累硕果,饱含着他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听完他的讲座,再研读作品,感慨更深,收获更多。比如在《走向乡村振兴》这部书中,开篇导言是这样写的:

当代世界,人类在不同的国度再一次重新认识自由、平等、正义、尊严和幸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均贫富”,是中国先哲和农民千古相传的追求。中国当代开展的脱贫攻坚战,是人类减贫事业中最为波澜壮阔的行动。

从前谁见过农民有档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脱贫攻坚战,通过精准扶贫,干部进村入户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9899万人,全部建档立卡……

作家一上来就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视角,这种胸襟视野,思想高度,先声夺人,不同凡响。然而笔墨并没有在高处吟唱流连,而是很快砸向泥土,直奔主题,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作为切口,继而细化到“贫困的标签就贴在毕节的脸上”,最后的落脚点,落到作者提炼的核心内涵:

无论乡村与城市,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才是我们国家坚强有力的保障。乡村振兴不只是乡村的事,它需要全民族的关注和努力。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全民族的复兴。

 乡村振兴,匹夫有责。

 民族复兴,匹夫有责。

即使是独立成篇的一小段引言,依然可以看出他功力深厚的创作手法,对于大主题、大场面和小细节驾轻就熟的把握和发挥,特色鲜明,引人入胜。

听王宏甲老师的讲座,除了收获很多文学艺术知识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感受,就是惊叹于王老师独特的语言魅力。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中,他用并不字正腔圆的口音,将古今中外、庞杂丰富的文学艺术发展史,讲得有条不紊、充满激情。能够驾驭长篇著作的人,未必都能驾驭一场高水平的演讲。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片段,在讲到从诗经的四言古诗,发展到五言绝句时,他说,别看只增加了一个字,这一个字加得可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他用这两个意想不到的成语形容诗歌的变迁发展,非常独特,生动,有点夸张,却又耐人寻味,妙不可言。类似这样生动别致的语言贯穿在整个讲座中,让稍显枯燥的文学知识,变得灵动美好,活色生香。

从王宏甲老师讲述他自己的创作经历中,我亦深受感动和启发。他已经是功成名就、享誉全国的著名文学家,但始终满怀激情行走在大地上,坚守在火热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创作出新的精品力作。当他讲到在创作中,写到某位杰出人物因病吐血时,自己满口都是血腥味,我真的流泪了。王宏甲老师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用心血浇灌的艺术之花。

“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听完讲座,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说的这番话。一个作家,假如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指不沾水,两脚不踩泥,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注百姓呼声,是不可能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更不会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艺术家。

之前我一向信奉术业有专功,所以对自己在文学方面既无造诣,更无成就总有托词:我是新闻工作者,又不是作家——虽然我骨子里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听了王宏甲老师的讲座,我分明看到,王宏甲老师之所以成为成就斐然、令人崇敬的文学家,不仅在于他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和巨大的文学成就,亦因为他首先是忧国忧民的思想家,聪明睿智的哲学家,他渊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高级的审美,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以及关于文学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满足读者需求等很多前瞻性的思索都构成他翻越一个又一个文学高峰的基石。扎扎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这是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的优良品质。我虽孤陋寡闻,却也经常被网上各种惊悚的热搜吓到。一些所谓的网红作家,流量明星,出口成脏,出口成黄,隔几天一个花边新闻,却拿不出几篇货真价实、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好作品。乱象丛生、美丑颠倒的背后,折射的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所以,当下文坛尤其需要这种既生动深刻,又充满正能量的讲座和交流。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场耳目一新、收获颇丰的文学饕餮大餐,我会永远铭记。

再次感谢王宏甲老师的精彩讲座,同时感谢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成功策划此次网络讲座活动,这何尝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时代之变、勇于创新的具体体现。



高宏然

新闻工作者,主任编辑。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曾获得河北省新闻奖、全国党刊优秀作品一等奖。河北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组织的“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征文一等奖。报告文学《特别支部》2021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合作),《戎冠秀》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合作)。主创的广播剧剧本《豆子的春天》获得第十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话剧剧本《铁杆高粱》获得河北省优秀原创舞台剧剧本重点扶持剧目。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