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毛泽东传(1893-1949)》评鉴


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传(1893-1949)》评鉴

【点评人简介】

全展,荆楚理工学院教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


【出版社简介】

《毛泽东传(1893-194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75万字。


作者简介

主编金冲及,1930年生于上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研究员,著名辛亥革命史、民国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执笔人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陈晋、黄允升、廖心文以及军事科学院的姚杰、毕建忠。


作品点评

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是一部反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和思想的政治传记。这部传记全面地反映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轨迹,历史地再现了他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深刻地揭示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全书共40章,其中从第13章至第29章用了17章的篇幅,记叙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生涯。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力求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翔实、权威的信史。该书1997年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出版社简介】

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毛泽东的标准传记。作为党中央的专门研究机构编写的第一部毛泽东政治传记,也是多年来对毛泽东生平事迹研究的最大成果之一,它的出版结束了我们以往只能看到外国人写的毛泽东传记的历史。我们知道,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斯图尔特·施拉姆的《毛泽东》和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大行其道,这两部书都力求按照历史的真实来描述和评价毛泽东,但由于它们利用的二手资料较多,加之政治观点、价值标准的不同,因此有一些不准确或失实的地方。

《毛泽东传(1893-1949)》的显著特点,是史料的丰富翔实、考证严格,“在平实的叙述中,确实为人们讲清了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应该回答和读者最想了解的问题:毛泽东是怎样从一个农家子弟一步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整个民族、国家的领袖的,也就是说,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他而不是别人。”(陈晋《1996年有关毛泽东的书籍随想》)按照主编金冲及的说法,即“毛泽东是怎样成为毛泽东的”。据粗略统计,全传采用文献史料共1300多条。著者对浩如烟海的众多史料旁征博引、细致甄别,做到了确凿可靠,真实可信,充分反映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和本质特征,使传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传记的抗日战争部分,以17章的篇幅生动再现了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的个性形象。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卓越军事家,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10年当中自始至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记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战各个时期的决策过程,深刻分析了他对于抗战胜利的巨大贡献和伟大作用,形象地说明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成熟的”这一朴素真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毛泽东、朱德等在九月二十五日联合发表文告,坚决主张抗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步伐,中共中央为了推进抗日救亡运动,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毛泽东朱德发表《抗日救国宣言》;在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军事战略方针的报告和结论,归纳了对日作战的14条指挥原则,并明确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党内多数人的赞成,从而形成全党的共识。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前,毛泽东起草了《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代表中共再一次向国民党大声疾呼:“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保卫及恢复中国的领土主权,拯救全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毛泽东张闻天酝酿起草了《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体现出真正抗日团结御侮决心。为了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党内两种错误倾向——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毛泽东不断回顾和思考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先后写下《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著作,为全党进入抗日战争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毛泽东为促成蒋介石下定全国抗战的最后决心不遗余力,与此同时,他在仔细考察并分析了主客观实际情况下,明确而及时地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实行游击军和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在洛川会议结束后的两个多月里,毛泽东几乎以全部精力指导八路军在华北的作战。为了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毛泽东不断部署,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建立起巩固的抗日根据地。针对“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毛泽东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他将这场持久战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一整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大大鼓舞了人们坚持抗战的信念。1938年他专门为《解放》周刊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针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实行反共反民主的政策,如何处理好国共之间的关系,是整个抗战期间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提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策略原则,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这些重要策略原则,对全党在复杂的斗争中准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积蓄和壮大抗日力量,巩固与发展统一战线确实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时,用了很多精力来研究和指导工作,领导大家建设边区,战胜困难,并在全党范围内发动了一场长达三年的整风运动。至此,全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空前团结起来,它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不仅回答了当前时局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而且回答了中国现阶段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他科学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独立自主地立起了“新民主主义”这面旗帜,使越来越多的民众“有所指望”、“知所趋赴”。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适时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响亮的新的政治口号,那就是成立“联合政府”。而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公然宣称:不能结束党治,也不同意成立联合政府。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正如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所说的那样:“这个大会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反映了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建立,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浴血奋战,是抗日战争胜利最重要的因素,为日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传(1893-1949)》凡40章,不是年谱式地罗列杂陈,而是分段式地记叙大事,有史有论,史以述事,论以见识,述事精微,识见高深;有疏有密,疏疏密密,密而不烦,疏而不漏。其篇章的安排、内容的剪裁,颇具匠心。与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一样,既有勾勒历史大局的“写意”,也有描述历史细节的“工笔”。传中有许多反映毛泽东个性情趣的细节,如毛泽东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海伦·斯诺回忆道,“毛泽东拍案而起,他满面通红,两眼闪光地说:如果有南京政府的合作,这十大纲领就能实现,我们就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否则,中国就要灭亡!他愤怒地重复着后一句话。”又如写毛泽东习惯在夜间工作,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读书或写作,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工作疲劳时,他就用力握几下用来当作“镇尺”的铁条,舒展一下关节,算作休息;有时饿了,就啃几口干粮充饥。这样的细节书里同样不少,使全传具有了一种特别的阅读魅力。读者有兴趣的话,还可进一步参看刘益涛著《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