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征文推荐 | 杨新天:雪域高原上的爱心接力

作者:杨新天
11月的西藏,绿色褪尽,天气寒冷。日喀则地区仲巴县,更是早已入冬,寒风阵阵。
一个10多岁的藏族小男孩欢跳着来到李新宇面前,说道:“叔叔,我身上的衣服是您送的,您是个好人,谢谢您!
李新宇这才留意到,男孩身着干净整洁的一套运动服,在藏区高原阳光的映衬下,格外鲜亮。男孩欢跳着跑开了,他带些腼腆的笑容仿佛绽放在这冬日里的格桑花,李新宇怔在那里,甚至忘记问男孩的姓名。
这一年前的事,李新宇记忆犹新。李新宇是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国税局税务人员,那个藏族男孩身上的衣服,是他创办的“西藏爱心社”募捐得来的。李新宇来藏工作已有6个年头了,5年前他开始公益活动,今年4月他倡导创办了“西藏爱心社”,这个用爱心与真诚搭建的组织,又将全国各地的爱心与真诚联系起来,在爱心与爱心之间,在慷慨与需要之间,在西藏与各地之间,架起一座令人动容的爱心桥梁。
男孩的笑容和感谢,是爱心社意义之所在。到现在,爱心社募集到各地捐赠的衣物350余万件,棉被和毛毯价值60万元以上,文具、图书等70余万件,其他生活用品6万余件。
这些物资与它们所承载的爱心如雪花般涌向西藏,涌向李新宇的心头。这不仅是爱心的见证,是高原最美的风景,也是李新宇的西藏梦绽放的最美花朵。


梦的启航 爱的指引

西藏,对于很多80后而言,都是个梦想,而对李新宇来说,这里远不只是一次旅行可以完成的梦。他要扎根在此,融入这里,用脚步与行动实现自己的西藏梦。6年来,这个雪域高原从遥远的梦变成了温暖的家,在这片土地,李新宇凭着执着的信念与惊人的毅力,用爱与力量,耕耘着自己的梦。
李新宇的西藏梦萌生于大学时代。2004年,即将从佳木斯大学毕业的李新宇被一位去边远地区支教的同龄人打动,那位名叫徐本禹的大学生在当年感动了千万学子:放弃读研机会,毅然去贵州支教,用脆弱的肩膀为边远地区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从那时开始,李新宇的心中便有了一个梦,一个西藏梦,一个与奉献有关的梦。
仿佛头顶的启明星,这个西藏梦一直引领着李新宇。2006年10月,等待已久的李新宇报考了西藏国税局的公务员,并高分通过了考试。
带着激动与期待,李新宇告别美丽富饶的苏北家乡,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神圣土地。“终于来了。”然而,分配到日喀则地区昂仁县国税局的李新宇却发现,想像中的美丽景致并没有出现在面前。干冷异常的昂仁县年平均气温4℃,高原反应带来的剧烈头痛与急速心跳,使他看到了青藏高原的苍白的“脸色”。短短几天,李新宇便目睹了“童话世界”严峻的另一面——生态脆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民生条件差。
不久,李新宇被调到仲巴县国税局。仲巴藏语意为“野牦牛之地”,地处日喀则地区最西端,是日喀则地区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一个县,县城海拔4700多米,有的乡镇海拔在5000米以上,是生命禁区中的禁区。因为高寒缺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新宇夜夜难以入眠,头痛剧烈。第二天早晨一醒来,鼻血喷涌而出。在这里他不敢运动,也不能运动,走路都非常缓慢,否则就气喘吁吁,头晕目眩。
艰苦的工作环境没能让这位80后小伙退缩,也没让他的西藏梦有半丝消褪。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支撑着李新宇坚持下来,作为仲巴县国税局唯一一名汉族工作人员,李新宇努力克服语言及生活习惯等障碍,很快成为局里的业务骨干。他告诉自己,“我就是要到西藏最艰苦的环境来磨练自己,所以一定要学会坚持,坚持,再坚持。


梦的绽放 爱的奉献

李新宇的西藏梦远不止于此。
5年前,还是一个冬天,还是仲巴县城,3个沿街乞讨的藏族小男孩吸引了李新宇的注意。严冬季节的仲巴,年仅9岁的孩子们仅着单薄的藏袍,破了的衣洞甚至都没有打上补丁。孩子们被冻得通红的脸蛋触痛了李新宇的心,“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该在温暖的教室,起码也有件御寒的衣裳。”带着孩子们饱餐一顿之后,没过几天,李新宇发现这3个孩子又出现在街头,又开始了乞讨。孩子们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李新宇的脑海,而在他心中,一个更加清晰的梦,渐渐构成。
“我终于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了。”一种无形的使命感使李新宇感到,汇集社会各界的爱心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积小流成大川,是他真正的西藏梦,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奉献梦。
2007年12月,李新宇的想法得到了单位与同事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尽管如此,爱心之路的实现,依旧曲折。
最初,募集捐助主要靠国税局同事和李新宇在内地的一些同学、朋友,“开始的时候,一个月收不到几包衣物。”想起那些风中颤抖的孩子,李新宇陷入沉思,“必须要想出解决的办法。
怎样扩大影响,集聚爱心?借助网络的力量。李新宇决心试一试。2008年3月,李新宇在百度贴吧上发帖,建立了接收旧衣物的地址,并及时反馈信息,发布捐赠照片。令李新宇和伙伴们欣慰的是,这些举动得到全国各地网友的支持,接收的旧物资越来越多。目前,平均每个月接收旧衣物都在2万件以上。2012年4月,在李新宇的倡导和积极筹建下,30多名志愿者正式成立了公益组织——西藏爱心社,并在西藏自治区民政厅获得注册备案。
西藏爱心社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宣传他们致力于帮助边远牧区的藏族同胞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活动,其中包括爱心棉被项目、衣物捐赠项目、校际互助项目和太阳能项目等。在爱心棉被项目的解说语中,李新宇写道:“想起那些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孩子,那些席地而卧蜷缩在寒冷中无法入睡的生命,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因此,我们决定为他们送去棉被,让他们能温暖地度过每一个寒冷的夜晚。
目前,爱心社已通过各种渠道,募集到成千上万的捐赠衣物、棉被、毛毯及学习和生活用品,发放到西藏、青海、四川等地的困难群众手中。每次收到捐赠的衣物,爱心社的志愿者都尽快雇车将物资运往牧区,通过公开的方式发放到牧民手中。同时,通过电话和网络等,把相关信息反馈给捐赠者。
每一次接到捐赠衣物后,李新宇都会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捐赠者,告诉他们这些物资带给了藏区人民笑容、温暖和感动。而李新宇自己也被这些源源不断、汇集而来的爱心所感动,他说道:“感恩所有的爱心朋友,扎西德勒!


梦的延续 爱的回馈

扎西德勒,是李新宇对每一位捐赠者最想说的话,也是每一位受赠者最想对李新宇说的话。
感触很快化为行动。在李新宇的带动下,西藏爱心社的志愿者和日喀则地区国税局的税务人员,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资助贫困学生。5年来,他们资助的贫困学生有10余人。这些在爱心帮助下成长的孩子,成了爱心延续的使者,将更多的爱,散发出去。
2012年5月,日喀则地区国税局监察室主任卓嘎找到李新宇,从他那里带了一些衣物送到白朗县团结村的农牧民手中。卓嘎告诉他们,这是李新宇从全国各地募集来的,农牧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我们一定天天为他祈祷,感谢好心人啊。
有一次,李新宇看到仲巴县帕羊镇中心小学一个10岁的小男孩拿到一本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那如饥似渴的眼神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这些细节,全都印在李新宇的脑海里,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孩子们穿上衣服后的笑容,翻开一本书时的满足,一床棉被带来的安心入眠,这些对于李新宇来说,都是最温暖的回报。而他也坚信,这些爱心都没有因为一件衣服的到达、一本书的翻开而画上句号,爱心会感染每一个捐赠者与受赠者,会不断发散和传播,成为这个高原最美的风景。


梦的无限 爱的升华

忙工作又忙公益,青春全都奉献在这寒冷的高原,身体不适,远离家乡——李新宇的青春,有着太多的不同与不凡。
“如果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来西藏吗?
李新宇坚定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他看来,西藏的生活是青春与梦想最有意义的实现方式。把青春与梦想奉献在这片土地,在这里开花结果,他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更重要的在于,在雪域高原上,李新宇用自己的西藏梦、奉献情,串起了一座座爱心桥梁,藏民得到的帮助可以持续,捐赠者的爱心可以延续。
回首5年的公益之路,李新宇感慨万千。这个刚刚而立之年的江南小伙,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有时候,确实挺累,身心俱疲。
“为什么没有放弃?
“一想到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想到那些孩子充满渴望的眼神,我就决心把公益事业一直做下去,做得更好,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李新宇说道。
长年工作在雪域高原,高寒缺氧使李新宇身患多种高原病,多血症、关节炎、长期偏头痛、流鼻血,另外因为当地水质的原因,他的胆结石也越来越严重,每天都强忍疼痛坚持工作。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新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奉献给了扶贫助困的公益事业,奉献与传递着每一份爱心。
可是,对于家人,他却有着深深的愧疚。2009年末,妻子临盆,正赶上单位工作繁忙。他赶往医院的路上,女儿已经降临到这个世界。在医院护理妻女才两天,单位领导打来电话,说有重要工作需要他。妻子抱着女儿,对他说:“没事,我有阿爸阿妈照顾,你回去吧。
2009年初,按规定李新宇可以休65天探亲假,他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好好陪陪父母,可回到江苏老家没几天,局里就有急事需要他回去处理。老父亲说:“事业为重,回去吧。”他陪父母的时间只有短短7天。
家人的支持,梦想的引领,爱心的支撑,让这个年轻的税务人,在遥远的雪域高原,书写着人生理想与人间大爱。李新宇用行动温暖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也将自己的西藏梦一点一点绽放在高原,浓缩了一个年轻人的爱心与力量,更凝聚了全国各地好心人的爱心。爱心的叠加与绽放,如一股暖流,在藏区传播,在高原流淌。
      爱心还在延续,爱心没有止境。李新宇告诉记者,再过3个月大雪封山,牧民又要在酷寒中等待下一个春天。而在这里,有李新宇和西藏爱心社志愿者的行动,这个冬天一定会像春天一样温暖!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