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征文推荐 | 孙增光:陪伴父亲最后的日子

作者:孙增光

1.jpg


父亲离开我快两年了,他的忌日快到了。两年中间我恍恍惚惚地度过了,第一年是过父亲一个个的纪念日:七斋、百日、清明、冥寿、周年什么的。第二年我们先是被女儿叫到天津去看外孙,接着是被儿子叫到西安去看孙子,又接着是女儿生了外孙女,再去了天津。到快过年了,才回到韩城。我偶尔翻了过去的日记——我记流水账式的日记已经二十多年了——见到了两年前的流水日记,陪伴父亲最后日子的一大本,陪伴父亲最后的日子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是我的继父,我的生身父亲我没有记忆,只有一个高大的解放军的形象。母亲与父亲离婚后,大约是1954年与继父结的婚。我记得结婚的宴席是在县城西街一家座北面南的饭店内举行的。我记得爷爷和奶奶在宴席上各给了我一元钱,承认我是他们的孙子,算是入嗣了。童年时期我一直住在外婆家,连户口也是登记在外婆家,是舅母照料我的生活。父母亲都是教师,都在乡间教书,每周就那么间或见上一面。父亲很少说话,当时我们很少交流。
父亲是1948年韩城解放后参加教育工作的,那时全国还没有解放。他先后当过六完小(即现在的新城坡底小学)、八完小(即现在的薛峰小学)的校长、主任,后来又当县教研室的干事,后来又调到高门初中当总务主任,文革中被归于牛鬼蛇神之类(因为他在上学期间曾当过半年三青团的分队长,相当于现在中学一个班的团支书的角色,文革中属于敌特党团分子)被关过牛棚,后期解放了,又到几所小学担任总务工作。1975年退休,后来因为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转为离休干部。
在“低标准瓜菜代”饥馑的日子里,父亲患了水肿病,纯粹是饿的。后来又加上了胃病,只好请了一年病假,在老家养病,每日就是两顿稀糊汤。从老家到县城,也不过十里地,他拄着拐棍,半道上还要在姚庄舅家歇一会,身体非常虚弱。当时大家吃食堂,祖父经常将自己的那份饭给了我那年幼的堂弟,他却饿死了。送葬时,父亲需要人扶着才能走动。乡邻们都认定,送了我祖父,不会过多久,就会给我父亲送葬。那时,我经常半夜被饿醒,醒了就偷偷地哭。黑暗中我依稀听得父亲给母亲说:“要不将自行车卖了,给孩子换点粮食。”我一听要卖自行车,马上给双亲说:“不要卖自行车,上学我要用。我不饿。”父亲拖着病怏怏的身子,到底挺过了最困难的岁月。
文革后期,1968年,我返乡插队回到老家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母亲也因为“侯王建议”回到老家农村,由公办教师转为民办教师,加上妹妹,三口人挤在仅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我也二十岁了,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要结婚,就得有房子。房基地批下来了,买木料砖瓦需要的不是一点钱。好在父亲因为关牛棚扣发工资,后来一次性给予补发,算是有了卖木料砖瓦的钱。我拉土,打土坯,拉砖拉瓦拉木料,在叔父的帮助下用了多半年时间才备齐了料。后来就请了工匠,花了半个月,总算是盖起了四间两部的厢房。后来我又打起了土围墙,搭了灶房,用木棍钉了栅栏门,总算是有了家。
1975年秋父亲退休了,因为身体不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是提前退休的。退休时父亲五十二岁,已经是一个驼背的老头了。父亲退休没半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此后的几年里,父亲一直是保姆的角色。父亲在学校呆了一辈子,做事认真仔细。看孙子,非常小心,我的孩子在没有学会走路前,从没有摔过跤。后来母亲也退休了,我又添了个女儿,父母亲管大的,抱小的。父亲偏爱孙女多些,母亲偏爱孙子多些。后来女儿会说话后,曾经给巷里大人说:“我们家是男的爱女的,女的爱男的。”惹得大家大笑,女儿却莫名其妙。有了父母照看小孩,妻子才能在生产队多干活争工分,后来才能种好承包地,我也才能在大队当好电工和修理工。
1983年我考入韩城教师进修学校,上了两年学,获得了公办教师的资格,被分配到象山中学任教。妻在家种责任田,侍奉父母亲,照看两个孩子。后来两个孩子都到我身边上学,妻也就住到了学校,给我们父子仨做饭。再后来妻承包了学校的印刷。父母亲就留守在村子里看家。
父亲参加了村老协会的活动,参加了乡政协联络组的活动。他思想开放,给我和妻子提出他去世后要火葬。这种认识在当时的农村是很超前的。父亲有这个心愿,我就找了小车拉上父亲到梁山公墓去参观。在那里他看到不少同事的墓葬,很是高兴。我又带着录像机将梁山公墓给录制下来,回到家里放映给母亲。母亲也同意了火葬。我当即在梁山公墓为双亲购买了墓地。
2009年,母亲以88岁高龄去世,安葬在梁山公墓。母亲去世后,因为我们在学校承包了印刷学生讲义的活,父亲又不让请保姆,家里就由我妹妹照料父亲。几年前我在新城购了一套房,准备退休后将双亲接到城里住,必定城里养老条件比村里好。2011年我正式退休回家,接父亲住到了城里。
父亲住在了城里,一切都方便了。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父亲安排了他每周的食谱,我就得严格按照食谱去执行。早餐是一、三、五是豆浆或稀饭,二、四、六是牛奶或稀饭,配菜是西红柿、鸡蛋、土豆、豆腐、南瓜、菜花——父亲不让将几种菜炒在一起,每顿炒的都必须是单一的一种蔬菜。父亲的饭量很小,炒一次,早饭和晚饭的菜就都有了。小馒头一顿只一个,用微波炉热30秒即可。有时候买油条,一次也是吃半根。父亲爱吃蛋糕、酥油角、绿豆糕,妻就三天两头去买,屋里蛋糕绿豆糕什么的从没有断过。早饭和晚饭随父亲的意见,或吃馒头,或吃蛋糕。有时候早饭把豆浆换做豆腐脑。星期天是羊肉汤,早饭肉汤泡馍,午饭肉汤煮胡卜。午饭二、五是方便面加鸡蛋,其他时间是随我们吃面食。不过,我在擀面的时候,父亲的那点面要单独擀,尽量擀薄,因为父亲的牙不好。逢到村子里有红白事,我去村里帮忙行礼,回来的时候,都要给父亲带回全家福、红肉、甜糕等。事主听说是我给父亲带,都热情地给装好,并带去给父亲的问候。
父亲没有牙齿了,满口都是镶的牙。每天晚上我有一个任务就是将父亲的义齿卸下来刷好,第二天早饭时再装上。
父亲爱看陕西电视台的《百家碎戏》,雷打不动,在定点时间,电视归父亲专有。
给父亲每周刮一次胡须,我用的是儿子给我买的自动剃须刀,非常方便。理发是每月一次。起初我带父亲到街道上去理发,有些理发师一见是快九十高龄的老人,怕理发中出现问题,他们负不起责任,借故推脱。我干脆自己买了电动理发剪,在家里给父亲理发,好在理成光头,没有什么难度。自己干,比上理发馆方便多了。父亲也很满意。我们有热水器和浴霸,夏天七天,冬天半月我都给父亲洗一次澡。
父亲腿脚行动已经很困难了,我就买了轮椅。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冬日在中午,夏日在早晨或下午,我和妻子将父亲扶上轮椅,到街道上去,到公园里去。父亲还晕轮椅,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父亲没有到过超市。我们就推着父亲在超市里左转右转,结果父亲胃难受,给吐了。我们才知道父亲还晕轮椅,以后我们推父亲外出的时候,就只走直线,不急转弯。太史园、禹甸园、金塔公园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桢州公园建成开放了,我们又将父亲推到桢州公园转了圈。父亲没有见过高速公路。我专门将父亲推上,沿太史大街一直向东,上到高速公路立交桥上,让父亲看到了高速公路。来来回回十几里地,父亲能看到高速公路,他说可以了。
陪伴父亲的日子,我在家无事可做,上上网,看看书,写写字,又用十字绣打磨时间。我用半年的时间绣完了六尺宽的牡丹,色彩非常鲜艳,花钱装裱——客厅里有了我的第一副作品。
2012年春节,儿子儿媳和孙子回韩过春节。一家四代人齐聚一堂。儿媳给爷爷做菜,菜刚做好,还没有盛到碗里,孙子就用筷子夹了一块跑去给太爷爷吃,问太爷爷:“好不好吃?”父亲听力不好,经我们翻译,连说:“好吃好吃!”孙子又跑去给太爷爷夹。一家人其乐融融。
父亲好几次对我们说:“你母亲没福气,没有活到现在。”他对在城里的生活很是满意。
我们就这样陪着父亲过了一年半。
2013年元月29日,农历的腊月十八,凌晨一点三十分,我听到父亲大声叫我。我赶紧起来,顾不上穿好衣服,冲到父亲的屋子。一看,父亲吐了一地,满是黑红色的稀水。我们清理了污物后,即刻上网查看,得到的答案是可能是胃出血。父亲吐后又发生了膈肌痉挛。照着民间的单方,妻给父亲煮了南瓜蒂、柿子蒂的红糖汤。父亲喝了后只有几分钟的效用,随后还是不断地打嗝,父亲拒绝再喝民间土方汤。我与妻守着父亲一直到天明。早晨父亲起床,又一次呕吐,仍是黑褐色的液体。
8点30分,我们联系医院大夫带父亲去医院看病。父亲连楼都无力下。我们将父亲连抬带背硬是下了楼,用轮椅推着父亲到了医院。刘琰珠大夫是我同事的妻子,是理二科的主任,我们很熟悉。她立即为我父亲办了住院手续。父亲的主治大夫叫徐亚静,立即安排给父亲做了CT胸腹检查,结论是胃癌,已经扩散到肝脏。
我电话叫来了两个妹妹,还有外甥。后来妹夫也到了。我又告知了我的堂弟和堂侄。下午,叔父和堂弟光辉、堂侄他们来医院看望了父亲。父亲是离休干部,我又到老干局向领导报告了父亲住院的消息,办好相关的手续。
随后的几日,我和妻子,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外甥轮流在医院照料父亲。父亲二次做CT,查得的结论是肝脏有转移性癌变,胸下腹水较多,胃病变不明显,膀胱尿潴留,前列腺肿大,病症比前增重。打嗝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造成尿液外排,床被侵湿。于是又做了导尿手术。我忙得团团转,在医院各部门和科室之间来来回回奔跑,送检物,取化验单,取药,交费……,还得在家和医院间奔走,给父亲送饭,接妹妹外甥吃饭,晚上守夜陪父亲……
除夕,儿子一家三口回到了韩城,看望了爷爷后,与妻子回家了,我孤零零地在医院陪着父亲。因为过春节,能出院的病人都走了,医生护士也只留下了值班的几个人,医院里空荡荡的。母亲去世三年孝满,春联的颜色从黄变绿再变粉红,今年应重新回归墨红色了。我在病房的门口贴上了自己写的对联:“医患一家亲,病房春意浓”横批:“又一春”——是的,在父亲住院的日子里,医生护士和我们成了好朋友,对病人非常照顾。所以我写了如此的春联。父亲睡了,我却无法入睡,盯着天花板。突然外面的街道上响起了震天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午夜零时到了,进入了新的农历年春节。我却在医院孤独地陪伴着重病的父亲。
大年初一午后,女儿女婿外孙女从太原赶来看望爷爷,一下子聚齐了九口人。晚上,儿子和女儿两家六口住在新城的家里,我和妻子陪伴父亲住在医院——我们过了一个很是特殊的春节。初二儿子三口返回西安,初三女儿三口返回太原,韩城又留下的是父亲和我夫妻三口。我又一次感到孤单和寂寞。
父亲的病还在不断的加重。大夫给我讲父亲癌症已到晚期,只能是减少痛苦,拖延时间而已。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尿潴留,插了导尿管,父亲非常难受痛苦,而且还造成了炎症。拔了再插,已经插不进去了。大夫说是只有做人工造瘘手术了。我对医生说,只要能减少父亲的痛苦,就做手术吧。医院非常重视,正月初十副院长兼外科主任在病房上给父亲做了人工造瘘手术,植入了瘘管。父亲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
一日三餐,都是我和妻子给父亲喂,一口汤一口饭一口菜,父亲不愿意多喝稀汤,怕尿再排不出。我们象哄小孩一样给父亲喂饭,一口一口地做工作。病房里的病友和陪床都直发笑,没见过老头老太太给老老头喂饭象喂小孩一样。
父亲住院的日子里,亲戚朋友、村里邻里、领导同事一拨一拨地到医院里看望,老干局和医院领导也来了,他们带的礼物摆满了病床头。没法,只好让后来的带走先来的礼物,算是我们给他们拜年吧。
正月十三,父亲出院了。这次住院二十五天。回到家里,当天下午五点,给父亲喝了油茶,结果全给吐了。到了九点后,父亲胃痛发作,又不断地打嗝。我们动员父亲再次住院,父亲被吊针吊怕了,死活不肯住院。我一夜守在父亲身边,父亲不停地打嗝,父亲痛苦,我无法解除父亲痛苦更难受。
天明,我无法劝通父亲再次住院,只好打电话给叔父。叔父和堂弟光辉立即赶来,经他们劝说,父亲终于同意二次住院。叔父临走给我说,如果情况有变,立即送父亲回新农,病故也要病故在老家。联系好医院,下午父亲重新住院,在抬父亲上楼的过程中,父亲又呕吐了,满是红褐色的液体。
一晚上都是吊针,医嘱要求禁食,输液要慢,我一夜未眠。好在父亲再不呕吐和打嗝了。
正月十五,外边热热闹闹地闹元宵,时不时地窗外街道上响起爆竹声。我和妻陪在老父亲的病床前。父亲病况又趋于平稳,但尿中出现了絮状物,还有血丝出现。
从正月十六日开始,大夫吩咐可以给父亲吃流食。我们又重新进行业已熟悉的医院看护生活,在医院和家之间,在医院各科室药房病房之间匆匆忙忙地跑动。
到了3月15日,即二月初四,父亲第二次出了院。
3月16日晚8时,父亲又一次尿潴留,瘘管不起作用了。因为是星期六,到医院找不到大夫,我见到了我的学生吉俊岭,他在急诊科值班。我告知了我父亲的病情,他二话没说立即从急救室带上药械,到我家里给父亲做了瘘管清理,总算是解决了问题。
3月18日,下午父亲大便,因为便秘,我硬是给挖出了一块。父亲不知怎么搞的,从洗手间出来,发现导尿瘘管脱落。我和妻急忙将父亲扶上轮椅,赶到医院,这时天已经黑了,找来梁勇大夫,因为父亲膀胱萎缩,梁大夫无法将瘘管二次插入。没办法,梁大夫说是等明天膀胱尿液充满了再插。
3月19日,去医院联系。梁大夫因出差外出,急诊科、门诊科都不愿意接手近九十高龄的老人手术。我们只好去理二科找原先的主治大夫徐亚静,她让父亲临时住上病床,先吊上液体,等待膀胱充盈。我找到医院办公室,找了院长,院长让外一科住院收治。我们立刻办好了在外一科的住院手续。下午主治大夫刘峰大夫用尽各种办法,就是不能插入导尿管。刘大夫请示主任,可以手术造瘘,但是父亲高龄,手术风险很大,医生有畏难情绪。我告诉刘大夫,父亲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只要能减轻父亲的痛苦,有风险也不怕。出了问题,一切由我们患者家属承担,与大夫没有责任。晚7时,父亲被推进了手术室,8点40分手术完成。刘大夫说父亲膀胱萎缩,容量只有15毫升,而且内部化脓,瘘管采用的是粗管。
手术室外,妹夫乃庆、堂弟光辉、堂侄启平启林,外甥卫彬,娟妹焦急地等待着。9点钟,我们把父亲抬回病房,其他人都回去了。留下我和外甥值夜。两天三夜,我已经疲惫不堪了。
此后,我给父亲的饭食采用了打浆机处理,无论什么饭食,一律打作流食。这样便于父亲消化吸收。母亲最后的半年时间里,我就是这样做的。给母亲买的打浆机现在又给父亲用上了。
3月28日父亲病情稳定下来了,刘大夫告诉我,父亲也就这样了,住下去还是如此,不如出院回家调养,也省得家属成天来回跑。我知道刘大夫说的是客气话,父亲就是拖日子罢了。中午,我们给父亲办理了出院手续,又一次回到了新城的家里。
三次住院,加在一起,一共是七十天。
父亲尿液排泄现在是两个通道,一个是正常的尿道排泄,一个是植入的瘘管导流。瘘管导流导入接尿袋中,而尿道排泄则泄入内裤。我们给父亲买了成人用的纸尿裤。父亲的括约肌已经不起作用了,尿液随时排出,尿锈积在外阴上。我每天都要用生理盐水洗涤,用碘酒消毒。腹部瘘管插入处,我每天都要清洗消毒换敷料。为此我购置了全套的手术用剪刀、镊子、胶布、酒精、碘酒、敷料等。在医院看护士做的多了,我也就学会了。
父亲就这样拖着,病不见起色。到了4月24日,午后,父亲要吃红糖,吃了一小块,父亲又开始打嗝了。父亲彻夜不能入睡,我彻夜陪伴着父亲。
4月25日晨,妻侍奉父亲洗漱后,吃了点白面糊汤。父亲要坐起来,一起床,又吐了约500毫升黑水,面色苍黄。我是该到将父亲送回新农老家的时候了——我和妻早已经收拾好了老家的屋子。一个电话打给堂弟光辉,早已做好准备的堂弟开来了小车。下午3点30分我们回到了新农老家。刚安顿好父亲,乡里邻居就来探望,络绎不绝。我请来了老朋友村医仲伯兄,仲伯兄一把脉,告诉我父亲的生命只有三五天了。好在我与妻早为父亲的后事做好了准备。
回到老家后,我们在门房靠隔墙对面门的地方支起了一个单人床,便于照顾,如同母亲最后卧床时一样。床上铺了三层棉被做床垫。父亲爱半躺半卧式的睡觉,我们给父亲背部垫了三床被子做靠背。床北的单桌上堆满了父亲的医疗用品和药物,生理盐水我们是整箱地搬。我睡在东侧的大炕上。
父亲现在的问题,一是便秘,一是排尿不畅。便秘,开始我是用圆头筷子挖,筷子头面积太小,非常不方便。我找了个硬铝制的小勺,将勺头剪到长3厘米宽2厘米,然后将毛刺在砂轮上打磨光滑。有了这个工具,我给父亲掏粪一掏一大块,父亲轻松了许多,我也容易了许多。对应排尿不畅,我坚持一天两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瘘管,用50毫升的大针管吸入生理盐水,逆向注入膀胱三次,然后尿液与生理盐水回流,起到清洗膀胱的作用。尿道的排泄,无法控制,就给衬尿布,一晚上下来,得七八片。早晨起床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洗尿布,院里两根晾衣绳上晾满了洗下来的尿布。
父亲的饮食,无论什么饭食一律打成流食,我们给父亲喂着吃。父亲想吃豆腐脑,想吃蛋糕,我就骑摩托到城里去买,也就半个小时。想吃羊肉,村里就有。
父亲的尿液呈红褐色,说明膀胱已经出血了,癌症转移到了膀胱。
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父亲病情依旧。仲伯兄的预言没有出现。
瘘管堵塞了,摸起来内边有层砂子状的附着物。我去医院请教了刘峰大夫。他说你可以连通带冲。我用细钢丝做了圆头钩,将钢丝插入瘘管,一直通到尽头,一戳一拉,从里边拉出来的都是颗粒状的尿结石。通后再注水冲洗。这样每天两次的通瘘管和洗膀胱成了我和父亲的必修课。
到了8月份,父亲的尿道堵塞越来越严重,最后完全不通了,所以尿液全从尿道排出,尿布几乎一小时一次。我找到了医院的梁勇大夫,他二话没说,开上自家车,带上器械到我家,给父亲更换了瘘管,问题得到了解决。父亲疼痛难忍,我找到刘琰珠大夫,她一次又一次地给我父亲开了口服的杜冷丁用于止痛,又开了镇定片让我父亲晚上能睡好觉。父亲起痰了,这不是什么好事。这是病危的前兆。梁勇大夫送的吸痰器不起作用。徐亚静大夫建议我用针管去吸并给了我大容量的针管。回到家里,我在针管头上装上了一段输液管,将末端剪成马蹄形,并在管端另打了孔。父亲喉部一起痰,我就用针管去吸,痰全都吸到了针管内。痰堵呼吸的问题也解决了。我非常感谢这些可敬的大夫。半年多来他们一直给予我太多的帮助。
每天晚上,我陪在父亲身边。给他喂水,按时给他吃杜冷丁片和镇定片。无事时就在电脑上看小说。每天午夜12点后,父亲熟睡了,我才和衣睡下。8月的一天早晨,父亲对我说:“你给我买些安眠片。”我知道父亲忍不了,想结束生命。父亲耳朵不好,我大声喊:“那我就造孽哩!”父亲说:“不造孽,是积福哩!”那个做儿女的愿意给父亲下安眠药让父亲安乐死呢?
侍奉父亲,我特别感谢我的妻子。给公公换尿布、挖便秘、洗外阴等等,这就不是儿媳妇干的活。刚开始,父亲遇到这种事,都是喊着让我过去。后来时间长了,妻子给公公干这些事,就成为平常事了。我为我有这样贤惠的妻子而高兴。没有妻子和我一起侍奉父亲,我不知道这八个多月,我会怎么过下来。
在侍奉父亲的日子里,白天无事时,我又用十字绣打发时间。这段时间我完成了两米五的大幅八骏马的刺绣,又开始了毛主席沁园春·雪和长城大幅十字绣的刺绣。
叔父是父亲的胞弟,他近八十岁的老人了,离我家远,但他几乎隔天就来哥哥病榻前一次,看我给父亲通瘘管,洗膀胱,吸堵痰,清洗下阴,更换敷料,换洗尿布。他劝我不要再给父亲吸痰洗膀胱了,让父亲尽早走吧——他不愿哥哥这样痛苦地一天天熬。他给村里的人说,我哥积了个好儿子。
到了9月1日,父亲的尿液中带上了血,冲洗膀胱时,有血丝不断地排出,尿液变成了红褐色,痰多了,总是吸不尽。流食一减再减,每顿只能吃五十毫升了。9月3日的晚上,父亲挣扎地对我说:“我……再……三五天……就走呀。”这竟成了父亲对我的最后遗言。
9月5日,父亲不会说话了,早饭吃了一半就拒绝吃了。手指上出现了水泡,尿液黑红有腥味。请来了村大夫,一把脉,回答说老人再有一两天时间了。我电话叫来了两个妹妹,叔父也来了。大妹喊着父亲,说有什么话就说——父亲已经说不出话了,喉头呼噜着,费力地一只手指了指大妹,再指了指自己,再伸出一个指头,眼睛闭上不再说话了。大妹不明白父亲说什么,我陪了父亲八个多月,父亲的手势我完全明白——父亲是埋怨大妹四五个月只看望了他一次。
9月6日早晨,父亲用手势表示要吃油酥角,吃了几口就不吃了。我查了心律,每分钟100次,两眼无光。我把手在他眼前晃动,父亲没有反应。大妹夫妻午后看望父亲,父亲已经不认识人了。下午,父亲精神好像好了一些,亲朋就离开回家了。
9月7日晨,父亲痰咳不出来,我用吸管也吸不出,呼吸急促,一把脉,脉象慌乱,眼没有了光彩,用手晃动,一点也没有反应。看了父亲到了最后时刻了。我急忙叫来了叔父、大嫂、堂弟堂侄他们,乡里来了一大群。父亲一直是这样拖着。
到了12点25分,家里只有我和妻了,其他人都回家吃饭了。妻抱着父亲的头,突然父亲头一低——父亲真的去世了,就这样悄悄地无声地走了。一下子院子里乱了,人来人往。堂弟堂侄给外边该打电话的打电话,该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给父亲该理发了,我不用请理发师,我给父亲理了几年发了,我自己来。我把父亲的头抱在怀里,用电动剃须刀仔细地剃掉稀疏的白发和胡须。我与妻子仔细地给父亲最后一次洗头、擦身、穿上寿衣。屋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讲话。烧了落炕纸,门外烧了纸驴。满院里哭声大放——亲戚后辈送九十高龄的父亲上路。下午5时,父亲的遗体装入了冰棺,算是入殓了。几个小时内,我一直浑浑噩噩,总不相信陪伴了八个多月的父亲真的走了。9月7日是我和小妹的公历生日,也是父亲的公历忌日。说也怪,母亲去世在父亲农历生日前三天,父亲去世又是母亲农历生日的前两天。妻说父母亲是怕我们麻烦,让我们把忌日和生日合在一块祭扫。
因为父亲是离休干部,我告知了老干局和教育局。傍晚老干局的科长、书记、教育局的局长、干事都来到了我家,商讨父亲安葬的后事。因为是火葬,一切按程序办,不过把在殡仪馆开的告别仪式改为送葬当日在村里开追悼会。
8日,鹏儿从西安返回。我去梁山公墓祭祀母亲并联系好头七安葬事宜。
9日上午父亲遗体在殡仪馆火化,我抱回了父亲的骨灰盒。下午女儿从天津飞回奔丧。
一切按照韩城乡俗进行。
次后几日我是到处奔跑,给亲戚报丧,办理公墓续葬费用,请乡邻帮忙,采买纸扎,打印制作祭文,联系大厨和乐队。因为父亲只有我一个儿子,许多事情又必须我这做儿子亲自去做。村里父亲的朋友,我的朋友乡邻,还有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一拨又一拨地前来吊唁。许多必须孝子还礼的都改由了鹏儿还礼。
2013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初九是父亲家奠并安葬之日。村口搭起了黑色的充气吊唁门,为前来亲朋指路。巷道搭起了席棚。巷道里门前两侧摆满了花圈,有老干局的、教育局的、新城教委的、象山中学的、新农两委会的、新农老协会的、新农小学的、象山中学地理组的,还有我的老师、学生、朋友等送的。西安和太原的亲家也送来了花圈,摆放在大门两侧。我高六七丙班老同学和教育局各送了长达十米的挽幛,高悬在巷道里。一批接一批的亲朋好友前来灵前吊唁。前来参加我父亲送葬仪式的多达八九百人。起灵了,我抱着瓦罐,鹏儿抱着骨灰盒,嫣儿抱着遗像,在哀乐声中出了大门。巷道当中的空地上搭起了祭台,在台上为我父亲举行了我们村规格最高的追悼会。追悼会由韩城市教育局局长主持,中共韩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介绍父亲的生平,新农村村委会主任致悼词。会上小妹感谢兄嫂无微不至地侍奉父亲,为我和妻子披红挂彩
灵车队到达梁山公墓。公墓管理员打开了墓室。母亲的骨灰盒和上面的铭旌完好无损。我把父亲的骨灰盒端端正正地放在母亲骨灰盒右边的空位上,将小妹献的铭旌覆盖在父母亲的骨灰盒上。管理人员封好墓室盖,将引魂鸡放生,鸡咯咯地叫了几声,停留在父母碑上一台迟迟不肯离开。打怕怕,谢土神,鸣爆竹,我们和乡邻完成了安葬的全部程序。
回到家里,送走了亲戚朋友,收拾完院落杂物——院子里又恢复了寂寞苍凉的气息。我和父亲最后一起住过几个月的北屋空荡荡的,父亲的病床早拆了,瓶瓶罐罐早扔了。
晚上,我和妻坐在西屋床上歇息,儿子和女儿围在我们身边——他们明天就又要返回各自的住地了——到明天,一个家就只剩下我和妻俩老人了。我坐在床上,代表我和妻给孩子发出了口头遗嘱:将来我们百年以后,我们都火葬,我们死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火化,骨灰先存着,等我们都故去了,将我们的骨灰合在一处,撒入江河,或黄河禹门口,或西安灞河,或天津海河。我还告诉他们,自然界的河水循环的周期约是九十天。以后给我们的祭祀,只要有自然水流的地方都行,因为我们回归了自然。无须再远乡千里回韩城祭祀劳财劳时。
事后,我的老朋友薛仲伯兄对我讲,父亲回村时确是只有三五天的生命时间了。但是由于我一直给父亲用盐水冲洗膀胱,毒素及时地排出了,就延缓了病情的急剧恶化。再我用的洗痰管,及时吸出了堵塞气管的浓痰,肺功能也没有急剧恶化。三是我用打浆机给父亲顿顿提供了最容易吸收的食物,父亲的营养一直得到必要的补充。所以我父亲的生命得以延续了好几个月。说白了,就是我的护理,让父亲多遭了几个月的罪。我无言了。为人子,岂能看着父亲尿不通,痰堵喉无动于衷,岂能连饭也不给父亲吃。真的这样,就枉为人子了。
父亲故去两年了。他和我的母亲一样,一生没有什么惊人的轰轰烈烈,生活得平平淡淡,贡献也是平平凡凡。然而中国广大的老百姓不都是这样生活吗?正是由于亿万这样的平凡的中国人民,才构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厦。父母亲都离去了。他们几乎经历了共和国前后所有的变迁和苦难,他们也有幸享受了改革开放后奔向小康的日子,他们都享寿到八九十岁的高龄,按父亲的话说,他们知足了。对于我,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和妻也已步入晚年,又担负了照顾孙辈的责任,如同父母亲为我们做过的一样。如果真的天上有另一个世界,期盼父母在天之灵能保佑子孙后辈健康幸福。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够像父母亲一样长寿,多看看孙辈们健康成长,多看看中国更加繁荣强大!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