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家书抵万金 | 让春天重返枝头

作者:刘国强
640.gif

以下文章转载自2020年第四期《鸭绿江》杂志,已经作者授权。











让春天重返枝头

——家书抵万金


刘国强



    前奏   


公元2020年1月23日,将是一个永久载入中国史册的日子,从上午10时起,武汉市内交通停运,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一个令人惊恐万状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武汉封城了!

这意味着,武汉1000多万人口,被关闭在家中,里不出外不进。要封闭多久?武汉究竟有多少人被感染新冠肺炎?已经死了多少人?恐怖“上不封顶”!

威胁还在加剧,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医院不够,床位不够,医护人员太少,防疫物品短缺,那么,还要有多少人被传染,多少人将丧命?

更加惊恐的现实接踵而至:全国各地纷纷发现感染病例,数量直线上升。每个数字都是一根针扎在人们的心上。而被封城的武汉,不断传来死亡病例,画家遇难,导演遇难,健身明星遇难,诗人遇难,许多家庭刹那间被撕碎,全家人无一幸免……一时间,英雄的武汉城和英雄的武汉人民成了“众矢之的”,甚至提到“武汉”两个字都让人心惊肉跳。躲吧,赶快躲,躲的越快越好,躲得越远越好!

在这样恐怖的氛围下,为了救助更多的生命,祖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逆行”,冒着随时可能牺牲生命的危险,扑向湖北,扑向武汉,扑向疫情传染最厉害的中心地带……

辽宁省共向武汉派出12批次救援队,2054位医护人员。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辽宁医护勇士们面对面地与死神和病魔展开殊死格斗——



家书抵万金





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医生孙来仁的父亲孙文举老人,今年57岁,家住盖州梁屯镇梁屯村。以种地为生,家里养了六头牛。东北的冬天算农闲,但他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喂牛、打柴火、干零活,平常根本没空看电视。自从儿子孙来仁去了武汉抗疫前线,心里惦记着儿子,老两口天天早上、晚上都要看电视。电视上每一次出现医护人员殉职,老两口心里就一揪一揪的,心提吊得老高老高。二位老人会流半天眼泪,为医护人员牺牲难过,同时也更加担心儿子的安全。

好多天了,闭了灯,两位老人睡不着觉。炕像个热锅,二位老人翻过来再翻过去,很快就翻到天亮。他们躺在炕上互相安慰。老伴说:儿子会防护好的,没事。老头说:一点事儿不会有,放心吧。可是,互相都能听到对方的翻身的声音。两人都挺着不说话,不打扰对方。鸡叫了,天亮了,又一个不眠之夜。这天,老伴想了一宿,想出一个好主意:老头子,你给儿子写封吧!

好主意!孙文举热烈响应。

天还黑着,老头立刻起身,翻腾了大半天,总算在箱子底里翻出来几张带红道的老信纸,找出一支钢笔,把小饭桌放在炕上,老人吃力地写了起来:


来仁我儿,一晃你去武汉,已经一个多星期了。这些天,我和你的母亲,没事的时候就打开电视机,总想在电视机里看到你。每天晚上六点我就会盯住电视上的辽宁新闻,只想在电视机上看到你、儿子,和你的医疗团队。你刚去武汉那天,我从心里一百个不想让你去。我就你一个儿子,我和你妈真的替你担心哪!但是,我儿是医生,救命是头等大事,国家有难,老百姓有难,咱不能躲躲闪闪,必须冲上去!

本来想着你在医院好好工作,为人民造福,将来找个媳妇,我和你妈就放心了。没想到你长大了。我老了,也管不了你。但是我想你有能力,这几天我每天看新闻,你做的非常好。你没什么事,我就放心了。在村里,人们都说你好,都在夸你,我也非常高兴。就不知道你吃的好不好。我和你妈在看电视的时候,你妈不住地念叨你,说你每次回来,怀里都会捧着苹果,能吃好几个。今年春节,你在单位值班,本来合计过完年你回来多待几天全家团聚,谁知道你又上了前线。我和你妈想着你,给你寄点苹果。咱盖州的苹果全国都有名,我合计多给你们准备点,让你身边的同志、战友,能吃到咱们盖州的苹果。就让你们尝尝盖州家乡的味道,你在前线支持国家,我和你母亲也愿意出点小力,不给你们添乱,你放心吧,我和你妈都挺好,家不用惦记。你在前线安心工作,多吃点苦多受点累不算什么,好好干。我们在家等着你平安回来。

儿子,来仁,你要早日归来,平安回家!

爸爸

2020年2月21日


看到那些雄浑有力的字迹,我格外感动。粗壮的竖那样有劲,像一排排迎浪而立的木桩,顶天立地;所有的撇都仿佛是躬腰顶风逆行的汉子,决不退缩;那些因忘字而停顿时间过长的点,则是水汪汪的深潭,积满了父爱……我知道,那双粗糙的攥惯了镐把子锹把子的大手、搬大石块砌墙的大手、一天能割好几亩地苞米的大手,拿捏起细小的钢笔格外不顺手,但他却捏得那样紧,仿佛那不是笔,而是自己的亲骨肉。而那些文字,则是他和老伴派出去的贴心信使,能给儿子送去吉祥,带来平安。

2020年2月28号晚上,我用电话采访了孙文举老人,他告诉我,这是他三十多年来头一次拿起笔。虽然提笔忘字,总算把信写完了。提起儿子,老人说,儿子在身边,没觉得怎么样。一下子走出来两千多里地,病毒又看不见,真的担心啊。担心归担心,儿子能为人民做贡献,为国家出力,在这场看不见的硝烟的战争中冲锋陷阵,我和老伴心里还是自豪的。

为了不想儿子,我就多干活。活一上手,就什么都忘了。

孙文举老人的电工活手艺很好,在本屯和附近很出名。邻居们的家电出了毛病,都找他去修理。我问老人家是否收费,老人告诉我:一分钱都不收。人有难处找我,收人家钱,没有道理的。

孙来仁的姐姐孙悦在沈阳一家幼儿园工作,因疫情休息在家,天天安慰、陪伴父母,想法让二老高兴。她告诉我,平时父母从来不看电视,因为担心在武汉前线的儿子,才天天看电视。早上起来就打开新闻频道,先看沈阳台,再看辽宁台,晚上看中央台,一次不拉。

我请孙悦发我几张照片。原来,孙家没有网络,父亲孙文举用的是老年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孙悦要走出院子,到高处有信号的地方加上微信。我们聊了一会儿,孙悦告诉我太冷了,冻手。我这才反应过来:好的,谢谢你,赶紧回家吧。

多位朋友的讲述,如同一把一把泥巴填充雕塑骨架,再修补好血肉,描好妆容,孙文举的形象由瘦弱到丰满,由刻板到鲜活,渐渐在我眼前清晰起来。

孙文举特别要强,活要干好,别人家有的,自己也要有。比如别人家有电锯,自己趁农活闲了出去起早贪黑打工干苦力,也要挣了钱买了,决不借人家的。可是,乡亲们找他办事,他又特别好面儿,有求必应。听说谁家困难缺钱,哪怕借几个,也要捐点。有人向他借钱,明明手头没有,他也说“一会给你送去”。结果,他借了钱再给人家送上门。在他心里,日子过得这么好,怎么能没钱呢?修机器和电工活孙文举远近闻名,不管多忙,乡亲来求,放下自己的活就走。家里有个电焊机,三天两头来人焊这焊那,孙文举指导都不行,干脆上手给人家干完。孙文举家有好几十亩苞米,每年都是全屯最后一个收完的。常常被大雪捂了。由头就一个,有求必应。正干活呢,人家来求他干电活,他放下自家的活拔腿就走。老伴的腰拖病很重,干不了重活,急得眼睛红,跺着脚埋怨他,他说:人家有难处求到头上,怎么能不管呢?

这次儿子上武汉前线,孙文举内心是不同意的。但他还是腰杆拔溜直:要去!国家有难,咱哪能往后退?患者有难,医生要头一个冲上去救命!

说完就后悔了,病毒藏在暗处,不知道从哪地方钻出来害人,万一儿子出事怎么办?

孙来仁表面上跟父亲干的不是一样的活,医学院毕业后就在医院工作,本质上的善良爷俩儿却是一样的。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孙来仁特别在意“善”字当先。声音要表达善,要让患者感受到柔和而亲切;距离要体现善,跟患者沟通尽量近些,不能让患者感觉自己像怪物一样,是传染源;行为要传达善,见到患者头一面,不是公事公办,而是先亲切地跟患者握手;谈话要输导善,向年长的奶奶爷爷谈唠孙子孙女的话题,引燃他们的兴奋点,配合治疗,早点康复见到孙子孙女……

好几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康复出院前,头一个要求便是跟孙来仁合个影,如获至宝地把写着孙来仁手机号的纸揣在里怀衣兜,拉上拉链。

我问孙来仁医生害怕不害怕传染,累不累。孙来仁说:为了患者,再怕,也要压住自己的情绪,千万别伤害患者。再怎么累,眼见患者病轻了、出院了,怎么累都值得。每出院一位患者,就推亮一扇窗。




刘国强

[主要成就]

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中国作协会员。已发表中篇小说30部。出版文学著作20部。

[代表作品]

代表作《日本遗孤》《罗布泊新歌》《鼻子》。

曾获中国传记文学奖、中国工业大学大赛一等奖、孙犁散文一等奖、北京文学奖

辽宁文学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辽宁省优秀图书奖、辽宁最佳写书人奖项。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