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名人传记》郑州座谈会 暨《名人传记》十大优秀作家

《名人传记》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
暨《名人传记》十大优秀作家颁奖大会在郑州举行



(活动现场)


(王丽会长讲话)



(会场)


(合影)

 
    2015年10月23日,《名人传记》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暨《名人传记》十大优秀作家颁奖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新闻出版、文学界的60余位领导、作家、专家学者和读者代表出席会议。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王丽,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溪,中国期刊协会秘书长刘晓玲等出席会议。
    《名人传记》创刊于1985年,由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河南文艺出版社主办。创刊伊始,《名人传记》就确定了明确的办刊宗旨:弘扬民族精神,宣传爱国主义,通过名人的多彩人生,以真实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揭示生活的真谛,繁荣中国的传记文学事业。三十年来,《名人传记》一直坚持面向社会、面向读者办刊,得到了广大读者尤其是知识界、文化界读者的青睐,并获得诸多奖项:1998、2000年分别入选首届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和“双百期刊”;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期刊”;曾被评为全国“转载率最高的十佳杂志;还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社科期刊、“二十佳”、一级期刊。三十年过去,《名人传记》已成为河南省有较高影响力、知名度的品牌期刊,在中国期刊界独树一帜。
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传记文学和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座谈。大家认为,《名人传记》三十年来一直坚持高质量办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河南这块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古老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名人传记》,是河南的本土刊物,更是面向全国,也走向了全国的刊物。创刊三十年来,《名人传记》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十年来,《名人传记》团结了一大批优秀传记作家,为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她的作者遍及中国几乎所有省份,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她的作者。她的读者也遍布几乎所有有华人的国家和地区。《名人传记》出版了近500期,为近代、现代、当代历史上几千位名人立传,发表文章6000余篇。三十年的的办刊历史,折射了当代中国期刊的发展历史,也折射了当代中国文化界、思想界的发展与变化。
    会上还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名人传记》十大优秀作家颁奖活动。此次优秀作家获得者为叶永烈、岳南、顾保孜、周海滨、周有恒、王晓华、王凡、王道、刘宜庆、密斯赵(赵 )。他们中,有的擅长写领袖题材,有的擅长写知识分子题材,有的以民国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有的以当代外国政坛首脑为写作重点。不少作家在中国乃至世界传记文学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名人传记》主办单位相关人士介绍,《名人传记》创刊30周年,既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更是刊物和河南文艺出版社一个新的出发点。当下,中国的期刊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处在由传统出版向新的业态转型的过程中,如何研究和应对新的形势,加快转型发展是所有刊物都要面对的问题。三十年来,《名人传记》有良好的行业口碑,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也拥有非常优秀的作者队伍和众多的读者,这正是刊物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名人传记》主办单位河南文艺出版社、主管单位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股份公司已经把史传类出版物确定为重要的出版方向,以《名人传记》的内容资源为基础的“名人传记数字图书馆”和“传记中国”系列出版物正在逐步推出。下一步,他们将会进一步挖掘《名人传记》杂志的品牌资源,以刊物为中心,加强图书编辑和杂志编辑工作的优势互补,探索纸质期刊和数字化产品的融合之路,开发图书、增刊、精华本、精选本、数据库等延伸产品;探索内容创新,广告、发行工作新思路,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的产业形态是:以传记类资源为依托,紧紧围绕“传记中国”这一主题,不仅涵盖传统出版,而且涵盖数字出版;不仅包括图书、期刊,而且包括数据库产品;不仅着眼于纸质资源的积累,而且着力于网络出版内容的叠加;不仅借助传统的图书发行、期刊征订渠道,更要依托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推送渠道,最终形成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电子书、电子期刊的生产和销售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张丽侠供稿)


附:《名人传记》杂志十大优秀作家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名)
王凡:生于50年代,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著名专家学者指点下研习中国近代史。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1990年开始协助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秘书林克撰写《毛泽东人间真相》一书,此后不久即辞去公职专门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纪实写作。
90年代中期以后,由王凡个人文集《知情者说》拓展的24卷本《知情者说丛书》,被海内外公认为是了解现、当代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主要历史纪实作品有《知情者说》《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红墙医生——我亲历的中南海往事》《红墙往事——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秘书们》《红墙警卫——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邬吉成回忆录》《红色特工——潘汉年传》等20多部。其中《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获2004年“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
此外还策划、主编有《图文共和国史记》《开国元勋——共和国首届政要纪实》等作品。
王凡先生和夫人从1996年开始给《名人传记》供稿,至今已在《名人传记》发表优秀作品数十篇。

王道:青年作家,学者。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曾在新华社报系工作多年,现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和历史写作,作品多发表于《人民文学》《作家》《温故》等知名出版物,获得过首届“冯梦龙小说奖”。著有《一生恰如三月花——民国女子别册》《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小园即事》《过云楼旧影录》等。
王道先生从2012年开始给《名人传记》供稿,至今已在《名人传记》发表优秀作品数十篇。

王晓华: 民国史专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近年出版有《黄埔恩怨》《黄埔军校的将帅们》《肃奸》《大红大黑周佛海》《蒋介石家事与国事》《下野——最后的权谋》《将军在黎明前死去》《76号魔窟》《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等书。2015年,主编和撰写的《抗战中的国际友人》《回望东方主战场丛书——汉奸现象剖析》两本专著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选题目录”的一百本图书中。
近年来,王晓华先后被聘为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深圳卫视、湖北卫视、辽宁卫视、山东卫视、江西卫视的顾问或嘉宾,策划了一大批近现代历史题材的电视节目。
王晓华先生,从1997年开始给《名人传记》供稿,至今已累计发表优秀作品百余篇。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著作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有《反右派始末》《“四人帮”兴亡》四卷——《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有《陈伯达传》《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等。出版有《叶永烈自选集》《叶永烈文集》等。作品曾获奖80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2005年10月被评为“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
叶永烈先生从1988年开始给《名人传记》供稿,至今已在《名人传记》发表优秀作品150余篇。

刘宜庆:青年学者,作家,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半岛都市报柳已青工作室主任。致力于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群体研究,关注民国军政人物。以同情了解之文笔,书写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发现省察之目光,聚焦民国军政人物的谜局。已出版《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红尘往事:民国文人婚恋传奇》《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等多部著作。
刘宜庆先生,从2010开始给《名人传记》供稿,至今已在《名人传记》发表优秀作品近40篇。

岳南:著名作家,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其中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日、韩、法、德文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为中国最具全球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自21世纪初开始,作者耗费十余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史料及亲历者口述资料,全面描述了20世纪抗战时期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其描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中流亡的《南渡北归》三部曲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由《南渡北归》改编成的50集大型电视剧现正拍摄中,中央电视台参与投资;以此改编的系列电影《大师》正在摄制,它堪称中国电影界开创性集中表现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像的史诗长卷。
岳南先生,自2006年开始给《名人传记》供稿,至今已在《名人传记》发表优秀作品近30篇。

周有恒:曾任湖北长江大学副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是《传记文学》《人物》《中华英才》《名人传记》等刊物的专栏作家,已发表人物传记文章四百余篇,出版有《现代冶金炉里的锦图花簇——化学与高新技术》《权力巅峰的舞者——环球首脑纵览》等著作。其中《现代冶金炉里的锦图花簇——化学与高新技术》荣获湖北省科普著作一等奖。
周有恒先生,自2002年开始给《名人传记》供稿,至今已发表优秀作品一百多篇。

周海滨:非虚构写作者,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历史百人会成员。著有《家国光影:开国元勋后人讲述往事与现实》《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我的父亲韩复榘》等。作品曾获2013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图书奖。
周海滨先生,自2010年开始给《名人传记》供稿,至今已在《名人传记》发表优秀作品近四十篇。


顾保孜:女,现任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创作的《红墙里的瞬间》,1998年创作的《红镜头》等书曾经畅销全国;2010年、2013年、2015年分别出版的《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周恩来最后600天》畅销不衰。她创作的多部反映领袖题材的影视作品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夏衍杯”剧本奖等全国大奖。因长期从事领袖题材创作,被誉为“红墙女作家”。
2012年,《名人传记》发表了《写出历史的色彩——“红墙女作家”顾保孜》一文,顾保孜女士以传主的身份与《名人传记》结缘,从此,她由传主转变为作者,开始给《名人传记》杂志供稿,至今已在《名人传记》发表优秀作品数十篇。

密斯赵( ):本名赵 ,自由作家、摄影师、新浪知名博主,著有《上海24小时》《上海,穿越时空的旅行》等图书。先后为多家报刊杂志撰写专栏,多次获中国画报协会所颁发的专题奖。在为《名人传记》供稿的五年间,访问了一批定居上海或到访上海的名人及后代,其中《百年吴门,沉浮于政治漩涡的艺术世家》《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等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其本人获2014年度传记文学奖提名。
 女士, 2010年前后开始给《名人传记》供稿,至今已发表优秀作品三十余篇。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