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史记》张骞史料考订(概要)

司马迁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12年10月   中国   韩城            《史记》张骞史料考订(概要)   王强   论文摘要:一、司马迁《史记》对张骞丝绸之路凿空之行的权威记载,表明早在

司马迁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1210   中国   韩城

      《史记》张骞史料考订(概要)

王强

论文摘要:一、司马迁《史记》对张骞丝绸之路凿空之行的权威记载,表明早在两千一百多年前,乃至更久远的年代,中国就同西域乃至西方建立了友好往来。最早打通东西方商路的是汉人张骞,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世界文明的繁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全球文明的视角看,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对张骞的可贵文字,超出了中国历史的范畴,具有了世界史的意义。这是张骞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是司马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二、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便纳入华夏文明圈,中华民族开始与西域各民族从物质、文化到人种进一步全面融合,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视角来看,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不仅具有权威的学术历史价值,也具有极突出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两点,本文对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有关张骞史料进行勾沉考订,本文坚持,此选题不仅必要,而且有意义。

三、众所周知,由于司马迁对张骞的记载,语言简略,不够完整,本文围绕张骞相关史料,如:张骞籍贯、名字、出身、封号、张骞墓、张骞生卒年代、张骞后人、应召出使西域、二次逃离匈奴返汉、开通西南夷,张骞所述西域诸国所引之物产、张骞与司马迁的关系、及有关张骞壁画、诗作等诸方面,借助《汉书》等典籍,进行互证考订,力求找到更多与张骞相关的史料。

四、然而,作者自知才疏学浅,但不愿放弃这个向专家学者就教的机会,愿意抛砖引玉,以期得到与会专家学者对张骞史料的更多关注,听取诸位专家的指导意见,通过学者专家们精湛的见解,广博深奥的学识,群策群力,把中国多民族早期交往的历史更祥尽更具有说服力地公之于众。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只是一个呼吁。

关键词:张骞;史料。

              引言

由于司马迁记载了张骞,这是丝绸之路凿空之行最早最多最权威的记叙,司马迁《史记》中对张骞的记载,表现了早期中国人勇于探索的追求精神。特别是无可辩白地证明了早在两千一百多年前,乃至更久远的年代,中国就与西域乃至西方建立了友好往来。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纳入中国的版图,西域各民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公元前二世纪,战乱带来的是死亡和流离失所,张骞以他的勇气和仁爱,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各民族消除仇恨的大团结。张骞西域之行,使张骞那个时代与汉人开拓了视野、引进了西域物产和文化,促进了经济贸易繁荣,一度实现了安定局面。

感谢司马迁记载张骞通使西域,我们仰赖太史公有关张骞传记的春秋之笔,向今天的世界证明:中华民族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就与西域各民族有物质、文化、乃至人种的融合。因之,对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张骞史料的考订,不仅具有学术的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一、张骞籍贯汇考Z

1、汉中城固C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汉书·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显然,班固是袭用了司马迁的说法。

《史记·索引》陈寿《益部耆旧传》云:“骞,汉中成固人。”今“成固”的“成”加土字旁,作“城固”。

明杨守正修有《城固县志》。

据史料,张骞是城固饶家营村。

汉太史令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云:“张骞,汉中人。”唐秘书少监颜师古《汉书·张骞传·注》曰:“陈寿益部耆旧传云骞汉中城固人也。”

1945年,正当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决战时刻,硝烟尚未散尽之时,西北联合大学的一群师生得知张骞墓因战火受损,便迅速赶到张骞墓所在地――陕西省城固县城东。在整修墓地时,他们发现能够印证张骞身世的主要文物尚存,墓室外还有马骨遗存一堆。为便于后人查考,就将一些零散的文物收集起来,存放在西北联合大学文物陈列室内。其中有:带有几何纹图案的文武墓砖四块,五铢钱数枚,铜镜一面,刻有“博望家造”字样的陶印模一个。文物证明,张骞确系汉代汉中郡城固人,与《史记》、《汉书》所载一致。汉中郡在汉都长安西南面,处于秦巴山地之中。汉中以北是南山(今秦岭),海拔两千米以上。上峰太白山,高三千七百六十七米千,乃青藏高原以东的著名高峰。西岳华山雄居秦岭之上断崖千尺,宏伟险峻。岭北为黄河流域,岭南为长江流域。汉中以南是大巴山脉,绵延千里,将汉中与巴蜀一分为二。长江支流――汉水顺流东下,横贯全部,冲积成汉中平原。这汉中平原东西长一百六十余里,南北宽约二十到三十余里。水土肥沃,物产丰盈,实属天然谷仓。秦代时期即已建郡。刘邦初为汉王时,建都南郑(今汉中市),屯军汉中,在此奠定了汉家的基定。汉朝建国后,仍置汉中郡,辖十二县,有户十万,人口三十万余。

城固县位于汉中平原腹地,汉水、左谷水、面沙河交汇于此,丰富的水力资源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条件,汉初“修养生息”政策,使饱受战乱之苦,四处飘流的人们重新聚起来,安家立户,归田生产。

2、胡城H

在城固有古胡城,西四十里。汉张骞使匈奴,与胡夷妻俱还汉中,

筑城居之,故名。今废。

关于胡城的注释:

古胡城:古胡城乃胡城,即今柳林镇古胡城村所在地,清代

起渐省云胡字,称古城。《水经注》载:“汉水东经胡城南”,“交熙十三年……城半许沦入水中,出铜钟12枚”。近年在古城考古实测:胡城东西400米,南北300米(缺南城墙遗址),出土有秦汉陶仓、陶房、陶狗、陶罐。1970年修建阳安铁路时在胡城下(城南)取土,挖出汉代残砖、残瓦和术石,证明胡城确为秦汉古城。

张骞使匈奴,与胡夷妻俱还汉中,筑城而居之,故名:系来

自宋时的《與地广记》,对此记述置疑。第一,张骞自公元前138年(武帝建元三年)第一次出使匈奴到前114年(武帝元鼎三年)卒,25年间三次出使西域和西南,两次出击匈奴,以年份计算只有三年未在外活动。这三年,两年(前125、前124)任大中大夫。前121年(武帝元狩二年)同李广击匈奴,张骞率军因按计划迟到两天,按军法当处死,张骞出钱赎死,被降为庶人。只有作庶人的前120年未作官任职。在这一年汉武帝仍想西连大夏夹击匈奴,多次召见张骞询问大夏等国情况,准备第二次出使匈奴。再者张骞的博望侯封地,又在今河南南阳,张骞焉有条件(时间、爵位)筑如此大之城而居之。第二,城不以张骞博望侯命名,而竟以其妻的非正式民族称谓“胡”命名。“区区一胡妻私居,岂遂名城”(《洋县志校勘记.纪事沿革考辩》)。胡,远大之意。汉代,京兆辖胡县(汉武帝改胡为湖)。县名曰胡,因境内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汉书.地理志》)。民国时期洋县刘元吉考证,胡城曾为刘邦所居,后人仿“周天子祠所”故事名曰“胡城”(《洋县志校勘记.纪事沿革考辩》)

3、支机遗石:

南朝梁时,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有张骞乘槎泛河的神话传说。

大意是汉武帝派张骞去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遂乘木筏,溯黄河而上。他茫茫忽忽不觉昼夜,抬头似见日月星辰,走了一个多月。到一个地方,见岸上有一城廓,房屋很多,犹如宫殿。遥望室内有一织布青年女子,回头又见一青年男子牵一牛在河边饮水。牵牛青年惊问张骞:“你怎么到这里来?”张骞说明来意,并问牵牛人:“这是什么地方”?牵牛人:“你去四川问严君平就知道了”。张骞下木筏,拣到一块石头,作为到此凭证,乘筏回转。后到四川见到严君平,向严叙述此事。严君平说某年某月,有客人犯牵牛织女星。两人计算时间,这某年某月正是张骞见牵牛人的日子。原来张骞见到的青年男女,正是牛郎织女,他拣到的石头是织女的支机石。据说成都严真观有一石,俗称支机石。现在也有人说张骞墓前的两个汉代石虎是支机石。君平,即严君平;浮槎,即乘槎泛河。

二、张骞名字出身封号Q

1、骞字Q

骞,《说文》作:“骞,马腹絷也,从马,寒省声,去处切。页201

(见中华书局出版196312月第一版,1995年北京第14次印刷。”

骞;高举;同搴,(书)拔,斩将搴旗;同褰,(书)撩起,揭起(衣

服、帐子等)。《现代汉语词典》)通过对“骞”字的查考,恰似巧合,

怀疑这个字有可能是后来的命名,与骑马出塞有关。

2、张骞的出身C

张骞出身;有两种可能,一是农家子;二是烈士贵孤,因为

他以郎的身分应聘出使西域,而郎有两种人可以充任,即农家子和烈士遗孤。从饶家营来看,他应是农家子。

3、博望B

1)           张骞被封为博望候,博望侯的封地在河南南阳的方

城。张骞被封博望侯是在元朔六年(前123)时被提及:“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以骞为博望侯”(《汉书.张骞传》)。封博望侯者,据颜师古注,“取其能广博瞻望”。博望侯元朔六年(前123)“三月甲辰封,元狩二年(前121)坐以将军击匈奴畏懦当斩,赎罪,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博望有广博观望,开拓视野的意思,汉武帝二十九岁得太子,十分高兴,使东方朔,枚皋为谋祝,授公羊春秋。又授谷梁传。立博望苑,即广博观望的意思,使通宾客,以异端进者。《汉书·武五子传》P2741。强按,博望,正是开拓,广览、吸纳精神的一种体现。

三、张骞墓M

1、张骞墓址

《史记》294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将军张骞,封为博望候,后三岁,为将军出右北平……为大行而卒,冢在汉中。”

“在陕西城(城)固县饶家营一片柏荫之中,有一座座北向南的古墓,墓前石碑上镌刻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手写汉隶“汉博望侯张公骞墓”。

(页51王子今《中国古代交通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10

2、张骞墓文物

张骞墓有石虎两只:

石虎,西北八里,田中二虎,首昂尾低,锤之则臭。石鼓,北四十里,小鳖河(褒){湑}水冲之有声

石虎,西北八里:按志记:“张骞塞,西五里”。按其方位里程,石虎当时约在今博望乡贺家桥村与李家村之间。康熙《城固县志》:“石虎,西八里,……列于张骞墓前”,“博望侯张骞墓西八里”。明喜靖后至清康熙前,人们移二石虎于张骞墓前,据今人考证,二石虎确为汉代文物。民国时期二石虎位于张骞墓前。

汉博望侯张骞墓,西五里。明通判王嘉宾诗:

竹杖(蒲)[]萄未足珍,

苦将车骑冒胡尘。

黄金纵赎当年罪,

难谢身横绝幕人。

又:

斗柄回旋岁岁春,

支机遗石化为尘。

君平亦有浮槎兴,

愁向银河漫问津。汉酂侯萧何墓,东北三里邯郸村。

三、张骞生卒S年代后人H

1生卒年代

《史记》《汉书》皆言建元中为郎,建元是汉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年到后元二年,前140年至前87年,建元共六年,前140年至前135年。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他活了七十岁,十六岁继位。

汉景帝中五年,司马迁生,一岁,武帝建元元年,迁六岁。则比刘彻小十岁,比张骞 小十七岁左右。

关于张骞的年龄;张得入宫仕上,设为23岁。

此年或稍后,张骞出使西域 24岁(假定)

时年设卫子夫20,少儿22,卫青19,去病2

张骞出塞,决策者和实践者,全是年轻后生。

2、张骞孙张猛M

“骞孙猛,字子游,有俊才,元帝时为光禄大夫,使匈奴,给事中,为石显所谗,自杀。”《汉书·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P2698

P3727,后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中名孙陈咸、待诏贾捐之皆尝奏封事,或召见,言显短,显求索其(自辛),房捐之弃市,猛自杀于公车。〈汉书·佞幸传第六十三〉,P3727

张猛为光禄大夫:《汉书.张骞传》,张猛“元帝时为光禄大夫,使匈奴

给事中。”《汉书.石显传》张猛任大中夫。

一说张猛与周堪同心辅政(张骞,建元中使月(氐){氏},开西南夷,封博望侯。张猛,即骞孙,为光禄大夫,与周堪同心辅政,后为石显所害。)

据《汉书·萧望之传》,“宣帝寝疾宣大臣可属者……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皆受遣诏辅政领尚书事。”《汉书·石显传》:“初元(汉元帝年号。前48-前44)前将军萧望之及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皆给事中,望之领尚书事”。因萧望之等与时任中书令的宦官石显“忤”,“后皆害焉。望之自杀。堪、更生房废锢不得复进”、“大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皆常奏封事,或诏见,言显短,显求索其罪。房、捐之弃市,猛自杀于公车。”从《张骞传》、《萧望之传》、《周堪传》、《京房传》、《贾捐之传》与《石显传》看,都无张猛“与周堪同心辅政”的记载。

《史记·大宛列传》注正义:《汉书·匈奴传》云:(木婢,去女,

左右结构,读如白迷反,婢?)(木盍,音:苦盍反,阔?,谓今之偏(木盍)也。晋灼曰:“饮器,虎子之属也。或曰饮酒器也。”《汉书匈奴传》云:“元帝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与匈奴盟,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页3158注,《史记》

四、张骞出使西域X

1、应召去西域

《论汉武帝》,(张维华,上海人民出版社)说“发天下七科谪”为: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藉五,父母有市藉六,大父母有市藉七。

元鼎五年,114年夏,南越吕嘉起兵抗汉武帝出兵“皆将罪人”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出兵击朝鲜“乃募天下死罪击朝鲜,”元封六年了兵昆明“赦京师亡命,令从军。”李广利征兵大宛“发天下谪民”募吏民、奔命、伉健页82

康蒙通夜郎,王多同,建元六年,武帝在夜郎地方建犍为郡。

2张骞二次逃离匈奴返汉的背景T

元朔三年,军臣单于死,这时张骞三人才得以逃出匈奴。

为何如此推测?

《史记》说:“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确凿无疑。

《史记·大宛列传》又说:“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页3159

《汉书·匈奴传第六十四上》(P3767)说:“……是岁,元朔二年也。其后冬,军臣单于死,其弟……”而没有说成“是岁冬”,其后应是元朔三年。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说:“126年,张骞归汉。”126,正是元狩三年。所以张骞遇匈奴乱逃出的话,乱,正是指军臣单于死内讧一事。

于是,军臣单于弟左谷蠡王伊(禾犀)斜自立为单于,攻败军臣单于太子於单,於单亡降汉,汉封于单为陟安候。数月死。那是张骞保护着他回到长城内。为了突出人物,可以考虑就是五个人回来,张骞,呼延兰儿,张骞子,堂邑父,於单。共五人。而於单数月死,当是有伤而致。

武帝听说三十年前,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溃。张骞逃离匈奴时单于病死。

注释说:骞:《汉书.张骞传》,“张骞,汉中人也。”颜师古注:“陈寿《益部耆旧传》云,‘骞,汉中成固人也’”。建元中使月氏:氏,原文讹作“氐”。颜师古注,“月氏,西域胡国也,氏音支”。当时大月氏在今阿姆河北岸。此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在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应募西征,行至河西走廊,被匈奴守军俘,押送至匈奴王廷(今呼和浩特一带)。张骞身陷匈奴,匈奴单于“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骞乘匈奴骑外出作战的机会,“与其属亡,乡(向)月氏”。元朔三年(前126)四月初,骞回到长安,历时“十三岁”。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元鼎二年(前115)回长安。次年(前114)卒(《汉书·张骞传》)。

3、           张骞开通西南夷X

开西南夷:是指元狩元年(前122)汉武帝派张骞探寻从四川经西南夷到身毒(今印度),再由身毒到大夏(大厦,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前二世纪,国势强盛领有北起阿姆河上游、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后国土分裂势请衰。约于公元前130年大月氏入侵)的道路。张骞率众由汉中到四川犍为(今四川宜宾市)。发使五路,分头探索到身毒的道路,后五路使者返回。张骞听使报告,觉得从西南夷到身毒,再到西域的路,当时不可能打通,便率众返回长安。

张骞至蜀犍为。而《汉书》:“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

柏始昌、王然于、滇王当羌、吕越人。见诸史料的人物有以上四个人。

《史记·大宛列传》“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闲(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亻笮,南方闭隽、昆明。”

五、张骞所述西域诸国所引之物产W

1、张骞向汉武帝汇报西域,张骞说:西域诸国,自乌孙至西边的安息,

近匈奴,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到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及汉使至,

非出钱物不得食,不买马不能骑。国为觉着汉远,汉又多财物,故必市乃得所欲,后呼韩邪单于朝汉,咸尊汉。(汉书,3896

2、张骞将葡萄、石榴、还有胭脂引进中国。

胭脂,实为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其花瓣中含有红黄两色,花开时被整朵摘下,后于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六、张骞参与的战争

1、校尉骞从大将军,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中久,道军,知善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因前使绝国功,封骞为博望侯。页二四七九。卫青霍去病传。

2张骞根据他的出使,很可能如下建议(杜撰)使西汉外交政策得以实施:

“陛下可击匈奴右地,空其地,建酒泉后稍发移民充实那里,置武威,张掖敦煌。自敦煌至盐泽起亭,而轮台渠(黎,下为牛字)有田卒数百。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P3872

七、张骞查刘勃案

张骞为大行时验问常山王后修,子刘勃。见《汉书》,卷二四三四“天子遣大行骞验问。”师古曰:张骞也。一说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查刘勃案。见《张骞与张骞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武帝“始建汉家之封”似为武帝继位后第三十年,公元前110年,封禅时,司马迁父留滞周南。即洛阳,不从,子迁游,见父于河洛间,父卒。武帝封禅年代?卒三年,迁为太史令,封禅后三年当为107年?五年为武帝太初元年。以此可知司马迁入朝的时间。

八、张骞与司马迁的关系,及有关张骞画与诗

1、张骞卒于元鼎三年,前114年。似张骞逝后七年,司马迁入宫。

司马迁是没有见过张骞的。张骞应与李广熟悉,元狩二年,前121年,张骞、李广击匈奴

2、敦煌西汉张骞出西域壁画摹本为唐初作品。清人曹鳞开有:“博望

残碑碧藓封”。林则徐发配新疆后也有诗云:“博望星槎笑凿空”疑清代伊犁西南尚有张骞碑遗存。


文章分类: 学术研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