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述論

司马迁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12年10月 中国 韩城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述論

司马迁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1210月 中国  韩城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述論

                           

                                      (香港) 廖伯源

    關鍵詞: 史記;司馬遷 ;衛青 ;霍去病;衛子夫、;後期;外戚;匈奴。
                           

                                                       〔一〕

司馬遷是我國傳記文學之始祖。《史記》列傳七十卷,為我國傳記文學之濫觴。《史記》七十卷列傳,其中〈日者列傳〉、〈龜策列傳〉乃褚少孫所補。[1] 不置論。餘六十八卷,〈匈奴列傳〉、〈南越列傳〉、〈東越列傳〉、〈朝鮮列傳〉、〈西南夷列傳〉、〈大宛列傳〉六卷是邊疆民族之歷史,非人物之傳記。餘下傳記六十二卷,[2] 大致可分四類:其一是同一類人之傳記集為一卷,如〈仲尼弟子列傳〉、〈刺客列傳〉、〈循吏列傳〉、〈儒林列傳〉、〈酷吏列傳〉、〈游俠列傳〉、〈佞幸列傳〉、〈滑稽列傳〉、〈貨殖列傳〉。其二是事業類型相似者二人以上之傳記集為一卷,如〈孫子吳起列傳〉、〈白起王翦列傳〉、〈孟子荀卿列傳〉、〈范睢蔡澤列傳〉、〈屈原賈生列傳〉、〈扁鵲倉公列傳〉、〈衛將軍驃騎列傳〉等。其三為一人之傳記為一卷,如〈商君列傳〉、〈蘇秦列傳〉、〈李斯列傳〉、〈淮陰侯列傳〉、〈李將軍列傳〉等。其四為自傳,即〈太史公自序〉。

                                 〔二〕

〈衛將軍驃騎列傳〉屬上述第二類:事業類型相似者二人以上之傳記集為一卷,是衛青、霍去病之合傳,附述二人所部諸將之事跡,[3] 可謂是武帝朝前期征伐匈奴諸領兵將軍之合傳。武帝征伐匈奴之大將,除衛青、霍去病外,尚有後期之李廣利。李廣利前伐西域大宛有功,後征匈奴兵敗投降,與衛、霍非一類,不立傳,其事附於〈大宛列傳〉、〈外戚世家〉及〈匈奴傳〉。

趙翼《二十二史劄記》謂「武帝征伐匈奴三大將皆外戚」。[4] 衛青為武帝衛皇后之弟,霍去病為衛皇后姊子。武帝以皇后故,重用二人,為征伐匈奴之大將,諸宿將如李廣、李蔡、公孫賀、公孫敖、蘇建、李息、張次公之屬,皆為其麾下部將,成就衛、霍之功業。

衛氏一家,本平陽侯家之奴婢。《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曰:

「大將軍衛青者,平陽人也。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青同母兄衛長子,而姊衛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為衛氏…媼長女衛孺,次女少兒,次女即子夫。後子夫男弟步、廣皆冒衛氏。」(1112921

謂衛青母衛媼為「侯妾」,蓋「隸臣妾」之「妾」,婢女也。《漢書》謂「主家僮衛媼」。師古注曰「僮者,婢女之總稱也。」[5] 衛媼本人及其所生之子女,皆侯家之奴婢。衛青「為侯家人」,自謂「人奴之生,得毋笞罵即足矣」。[6] 及「青壯,為侯家騎,從平陽主。」青姊「子夫為平陽侯謳者。」[7] 師古注曰:「齊歌曰謳」。[8] 蓋侯家之歌女,倡優之屬。

高祖功臣曹參封平陽侯,第四代之平陽侯曹時 [9],尚武帝姊陽信長公主。建元二年(前139)春,[10] 武帝過河東平陽,臨平陽侯家見其姊,納謳者衛子夫。《史記?外戚世家》曰:

「(武帝)因過平陽主,主見所侍美人,上弗說。既飲,謳者進,上望見,獨說衛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上還坐,驩甚…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宮…而子夫後大幸,有寵,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據…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立衛皇后子據為太子。」(491978-1979

衛子夫既得幸於武帝,其同母之兄弟及姊皆富貴。「同母昆弟貴,賞賜數日間累千金。孺為太僕公孫賀妻。[11] 少兒故與陳掌通,[12] 上召貴掌。」衛青給事建章宮。衛青必於其姊衛子夫有寵後,乃得為官。衛子夫於建元二年春入宮,然「入宮歲餘,不復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召其兄衛長君,弟青侍中。」[13] 則衛青侍中,當始於建元四年(前137)前後。又武帝即位時,實足年齡僅十五歲。[14] 二年後,建元二年春,武帝初見衛子夫。時武帝年十七。若武帝與衛子夫同年,衛子夫弟衛青於建元二年時最多十五六歲。建元四年,衛青初任官,時年最多約十七八歲。元光五年(前130),衛青初次出擊匈奴,即以車騎將軍領兵,其時衛青年約二十五六歲。自建元四年至元光五年,前後八年,衛青給事建章宮,後為建章監、侍中、太中大夫。史書不見其有何軍事歷練,突然擢升為車騎將軍,明顯以衛子夫得寵而惠及之。

                                        〔三〕

元光五年,衛青為車騎將軍,擊匈奴。

元朔元年(前128),衛夫人有男,立為皇后。衛青再為車騎將軍擊匈奴。

元朔二年(前127),衛青又為車騎將軍領兵擊匈奴,略河南地。青以功封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元朔五年(前124)春,車騎將軍衛青領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等將軍出擊匈奴右賢王部,擄萬五千人,「畜數千百萬」,至塞,武帝使使者「即軍中拜車騎將軍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大將軍。」益封青六千戶,封青三子為侯。

元朔六年(前123)春,大將軍衛青領諸將軍出定襄,斬首虜萬餘人。

衛皇后姊子霍去病,於元朔六年為剽姚校尉從大將軍,以敢深入擊敵有功,封冠軍侯。據《漢書?霍光傳》:光父霍中孺,河東平陽人,「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682931)衛少兒為衛皇后之姊,霍去病以皇后外甥,得幸武帝。「天子為治第,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1112939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十八歲,[15]「再從大將軍…為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弃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於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再冠軍,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16] 霍去病於元朔六年「再從大將軍」,則衛青於前一年(元朔五年)以車騎將軍擊匈奴,霍去病已從軍出征。時霍去病十七歲。第二次出征,霍去病以敢深入,領八百騎脫離大軍主力數百里,武帝詔書謂「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此二千餘首虜必非霍去病一人所殺,乃其所領八百輕勇騎之共同功勞,詔書以此為剽姚校尉霍去病一人之功,封霍去病為列侯。時霍去病年僅十八歲。霍去病應是年齡最小之以軍功封侯者。其所以年輕封侯,恐以其外戚恩澤之身份多,以其軍功之因素少。[17]

二年後,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第三次出擊匈奴,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其年霍去病僅二十歲。是役霍去病率兵「過焉支山千有餘里…(執)首虜八千餘級…益封去病二千戶。」元狩二年夏,驃騎將軍霍去病再領兵出北地,「踰居延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益封去病五千戶。」同年秋,匈奴渾邪王欲將其眾數萬降,武帝恐其詐降,乃使驃騎將軍領兵迎降眾,斬其欲逃遁者,將其眾數萬人渡河。霍去病因此得益封千七百戶。是元狩二年一年之間,驃騎將軍霍去病三次領兵出軍事任務,有功,共益封八千七百戶。

二年後,「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是為武帝朝最大規模之征伐匈奴,二軍異道。匈奴單于以漢軍眾,徙其人眾輜重於漠北,大將軍衛青軍自定襄出塞千餘里,擊散單于兵。「大將軍軍入塞,凡斬捕首虜萬九千級。」驃騎將軍自代出塞,深入至翰海,斬獲多於大將軍軍。是役大將軍不得益封,驃騎將軍則益封五千八百戶。武帝乃新置大司馬加官,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大司馬,二人秩祿相等。

元狩四年(前119)之役殺擄匈奴不多,而漢軍則元氣大傷。漢軍出塞時官馬私馬凡十四萬匹,「復入塞者不滿三萬匹。」故此後二將軍不復擊匈奴。

二年後,元狩六年(前117),驃騎將軍霍去病卒,年僅二十四歲。又十一年後,元封五年(前106),大將軍衛青卒。

二將軍之功業賞賜:「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餘級…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再益封,凡萬一千八百戶,封三子為侯,侯千三百戶,并之,萬五千七百戶。」(1112941

「驃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及渾邪王以眾降數萬,遂開河西酒泉之地…四益封,凡萬五千一百戶。」(1112945

                                         〔四〕

衛青、霍去病以女寵而為伐匈奴之大將,貴幸,前文已略言之,如衛青無軍事之資歷,二十五六歲初次出征匈奴,即為車騎將軍領兵;功不甚多而封侯,食邑萬戶,其三子「在繈緥中」,亦以父蔭封侯。霍去病年十八封侯,年二十「為驃騎將軍,將萬騎」。皆難得一見之幸遇。

衛青不見有何將才,年不過三十為大將軍,霍去病更於二十歲即為大將,諸宿將皆在此二大將之麾下。武帝寵幸其外戚,伐匈奴之軍功多歸於衛青、霍去病,諸宿將出生入死,反而功不見錄。請以李廣為例見之。

《史記?李將軍列傳》謂李廣是隴西成紀人,其先人李信於秦時為將,其家「世世受射」。文帝十四年(前166),李廣從軍擊匈奴,有功,為中郎,武騎常侍。景帝初,「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七國之亂時,廣為驍騎都尉,功名甚盛,「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其後廣歷任上谷、上郡、隴西、北地、鴈門、代郡、雲中諸郡太守。又以邊郡名將,武帝初,入為衛尉、郎中令,又屢為將軍,李廣謂自漢擊匈奴,廣無役不與,大小七十餘戰。匈奴稱李廣為「漢之飛將軍」,避之唯恐不及。李廣之資歷、勇武與將才,堪稱宿將,然其晚年常為大將軍衛青之部將。資深宿將隸屬於後輩,已是無奈與難堪,又得接受其亂指揮。元狩四年,李廣為前將軍,從大將軍衛青擊匈奴。「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并於右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水草少,不利大軍結集。而「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及軍還,大將軍使軍吏急責廣之莫府,問軍「失道狀」。廣不肯對吏,自殺死。[18] 李廣所以自殺,蓋為保持最後之尊嚴。其死前謂「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以廣而言,靦顏以事小輩,已屬無奈,再對軍法吏質問,解釋行軍失道事,更為難堪。

衛青、霍去病所領兵皆特選之精兵。前引文謂「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蓋言衛青知單于所在,自領精兵往擊之,為爭功也。《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曰:

「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驃騎,驃騎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然而諸宿將常坐留落不遇。」(1112931

「留落不遇」謂逗留落後,不能會合,即是「後期」、「失期」。衛青、霍去病所領皆特選之精兵壯馬,又敢深入;諸宿將之軍隊不能追及。如「合騎侯(公孫)敖坐行留不與驃騎會,當斬,贖為庶人。」又如博望侯張騫為將軍,從大將軍,「失期,當斬,贖為庶人。」(1112944)「後期」、「失期」之罪名,往往加「留」字,以坐實其故意逗留而致後期;前引文之「留落不遇」及公孫敖「坐行留」是也。

所謂「失期」、「後期」之「期」,以何作標準?蓋以主帥之行程為準。衛青、霍去病分別為主帥,各轄若干將軍。主帥遭遇匈奴,部將不能同時到達擊匈奴,即為「後期」。反之,若部將先於主帥擊匈奴,主帥不及往救,則非「後期」。《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曰:

「(元朔六年春,大將軍領諸將軍出擊匈奴。)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并軍三千餘騎,獨逢單于兵,與戰一日餘,漢軍且盡…右將軍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將軍。」(1112927

此例右將軍蘇建與前將軍趙信合兵三千餘騎逢匈奴單于軍數萬,力戰至軍士盡亡,不見主帥大軍來救。應是主帥大將軍衛青後期。然衛青反治蘇建盡喪其軍之罪。則所謂「後期」之罪,只為部將而設。主帥永不「後期」。按數將軍各領一軍,分道出塞,各軍之間聯絡不易,匈奴騎兵飄忽,甚難各軍同時合擊匈奴之某部。「後期」之法,甚不合理,結果造成只有部將受罰。

                                        〔五〕

武帝外戚不止衛青一人,何以特別恩寵衛青,蓋衛青為人小心謹慎,不敢顯示有樹立權勢之行為,外示毫無權力之野心。《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曰:

「(元朔六年春,大將軍領諸將軍出擊匈奴。)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并軍三千餘騎,獨逢單于兵,與戰一日餘,漢軍且盡…右將軍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將軍。大將軍問其罪正閎、長史安、議郎周霸等:『建當云何?』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今建弃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閎、安曰:『不然。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今建以數千當單于數萬,力戰一日餘,士盡,不敢有二心,自歸。自歸而斬之,是示後無反意也。不當斬。』青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於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軍吏皆曰『善』。遂囚建詣行在所。」(1112927-2928

大將軍領兵在塞外,對有罪之部將,有專誅之權。衛青不敢專誅,而上報武帝裁決。武帝乃大權獨攬之主,衛青之做法,蓋深知武帝之性格而討其喜歡。下引文之更可見之:

「太史公曰:蘇建語余曰:『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願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大將軍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1112946

衛青見武帝不喜魏其侯竇嬰[19] 及武安侯田蚡[20] 之養賓客,故不但不敢養賓客,且不敢招納推薦賢士。此可見衛青人極聰明機靈,又能長期小心低調,不為武帝不喜之事。衛青之低調,下例亦見之,《史記?汲鄭列傳》曰:

「(汲黯官至九卿。)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大將軍青既益尊,姊為皇后,然黯與亢禮。人或說黯曰:『自天子欲羣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益貴,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過於平生。」(1203108

身居高位而禮下於人。衛青雖出身低下,然甚識大體,知與朝臣相處之道。汲黯乃武帝為太子時之太子洗馬,[21] 為武帝之親近舊臣。衛青禮敬汲黯,蓋為聯絡示好武帝近臣。示好武帝親近之人,下例更明。《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曰:

「(元朔六年,)大將軍既(征匈奴)還,賜千金。是時王夫人方幸於上,甯乘說大將軍曰:『將軍所以功未甚多,身食萬戶,三子皆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願將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大將軍乃以五百金為壽。天子聞之,問大將軍,大將軍以實言,上乃拜甯乘為東海都尉。」(1112929

夫人為武帝之寵妃,其子閎後立為齊王。[22] 衛青以「五百金為(王夫人親)壽」。按漢文帝時,「百金,中人十家之產」,[23] 文帝「欲作露臺」,以費用百金而放棄不作。五百金為中等人家五十家之家產,此份壽禮,可算大手筆,難怪驚動武帝,武帝且因此拜獻計之甯乘為東海都尉(秩二千石[24])。此事可見衛青為討好武帝之寵妃,極為慷慨。其於元狩四年之後,十餘年不伐匈奴,然在京師為大司馬大將軍,長享尊榮富貴,至死乃罷,並非無因。

                                      〔六〕

綜上所述:衛氏一家本為平陽侯家奴婢,以衛子夫得幸武帝,有子,母憑子貴,冊立為皇后;衛氏兄弟姊妹因此富貴。皇后弟衛青無甚軍事資歷,二十餘歲初出征匈奴即為車騎將軍,後為大將軍,諸宿將皆受其指揮。皇后姊子霍去病,年二十即為驃騎將軍,武帝愛之。衛青、霍去病所領兵馬,皆特選之精兵壯馬,優於諸宿將所領之兵馬,諸宿將常以後期不會,或兵少軍敗,出征多年無功。征伐匈奴之功勞與賞賜,多予衛青、霍去病。霍去病二十四歲卒。衛青於元狩四年(前119)大伐匈奴後,不復出征,然在朝為大司馬大將軍,至元封五年(前106)乃去世。衛青深得武帝寵愛,長享尊榮富貴,蓋其人極為機靈,知武帝好權勢,忌臣下樹立勢力,青乃不敢招賢薦士,不敢專權,外示毫無野心。又低調小心伺候武帝,討好武帝之近臣寵妃。此所以司馬遷謂衛青「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1112939



[1] 《史記?龜策列傳》注《正義》:「《史記》至元成閒十篇有錄無書,而褚少孫補〈景、武紀〉、〈將相年表〉、〈禮書〉、〈樂書〉、〈律書〉、〈三王世家〉、〈蒯成侯〉、〈日者〉、〈龜策列傳〉。」(1283223)本文引用《史記》、《漢書》及其他正史,皆引中華書局版點校本。

[2] 《史記?龜策列傳》注《正義》謂元成間《史記》十篇有錄無書,褚少孫所補十卷有〈蒯成侯〉。按《史記》卷98〈傅靳蒯成列傳〉。或是此卷僅佚「蒯成侯傳」,褚少孫補其缺;此卷之「傅寬傳」及「靳歙傳」乃太史公之手筆,故太史公所著之傳記,仍可謂尚存六十二卷。

[3] 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所部諸將,李廣別有〈李將軍列傳〉,不附在衛青傳下。

[4] 趙翼:《二十二史劄記》第37條「武帝三大將皆由女寵」謂武帝征匈奴三大將衛青、霍去病、李廣利皆由女寵進。見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訂補本)上冊,頁51,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5]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552471

[6]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1112921-2947

[7] 《史記?外戚世家》,491978

[8] 《漢書?外戚傳》,97上/3949

[9]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作夷侯時。《索隱》謂或作夷侯畤。「案《漢書?衛青傳》平陽侯曹壽尚陽信公主,即此人,當是字訛。」(18881-882)《漢書?衛青傳》謂「平陽侯曹壽有惡疾就國…長公主風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詔(衛)青尚平陽主。」注如淳曰:「(武帝姊)本為陽信長公主也,為平陽侯所尚,故稱平陽主。」(552490

[10] 武帝初見衛子夫於平陽侯國,時為建元二年春。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1112922。又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552472

[11] 公孫賀為大將軍衛青伐匈奴之麾下諸將之一,妻衛青長姊衛孺。公孫賀後官至丞相,征和二年(前91)丞相賀以巫蠱事下獄死,族滅。(《漢書?武帝紀》6208,〈公孫賀傳〉662877-2878)其後巫蠱事連「及公主、皇后、太子,皆敗。語在〈江充(傳)〉、〈戾園傳〉。」(662879)按衛太子諡曰「戾」,故稱其傳為〈戾園傳〉。 《漢書?武五子傳?衛太子傳》見卷六十三。

[12] 注引《集解》徐廣曰:「(陳掌為)陳平曾孫,名掌也。」(1112923

[13] 《漢書?外戚傳》,97上/3949

[14] 《漢書?武帝紀》曰:「孝武皇帝…十六歲,後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注引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6155)景帝元年(前156)至後三年(前141),僅十五年。是武帝即位時實足年齡為十五歲。

[15]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曰:「元朔之五年春…其明年春…是歲也,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111292529272928

[16]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1112928

[17] 長平侯衛青、冠軍侯霍去病,皆列入《漢書?外戚恩澤侯表》。(18686-687)可見班固視此二人封侯,是以其外戚恩澤之身份。二人封侯,於《史記》則列入〈建元以來侯者年表〉。(2010291038)《史記》不另列「外戚恩澤侯表」。

[18] 《史記?李將軍列傳》,1092867-2876

[19] 魏其侯竇嬰,文帝竇皇后之姪。景帝前三年,吳楚七國之亂,大將軍竇嬰為漢廷討亂之二大將之一。平亂有功,在景帝朝為最有權勢之大臣之一。武帝初,太皇太后竇氏尚在,竇嬰官至丞相。參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1072839-2856

[20] 武安侯田蚡,武帝母王太后之同母異父兄,以太后故,在武帝初年曾任太尉、丞相。為少數在武帝朝有權勢之丞相。參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1072839-2856

[21] 《史記?汲黯列傳》,1203105

[22] 武帝「王夫人生齊懷王閎」。見《漢書?武五子傳》,632741

[23] 《史記?文帝紀》作「百金,中民十家之產」。(10433)《漢書?文帝紀》作「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4134)「中人」與「中民」,意謂中產之家。

[24] 《漢書?百官公卿表》曰:「郡尉,秦官…秩比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19上/742)西漢郡都尉一般秩比二千石。然《尹灣漢墓簡牘》〈東海郡屬縣鄉吏員定簿(2號)〉正面第3條:謂東海郡「都尉一人,秩真二千石」。尹灣漢簡是西漢成帝時期東海郡之官文書,明謂東海郡都尉秩真二千石。「真二千石」為「二千石」之別稱。西漢晚期東海郡轄38縣,為大郡,其都尉秩較一般郡都尉「秩比二千石」高,秩二千石。


文章分类: 学术研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