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丹青传奇——记著名国画家孟庸

没有炮火硝烟,不见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的气氛还是让他捏了一把汗。几十台摄像机镜头对着他,许许多多画坛高手注视着他,层层围观者在







     没有炮火硝烟,不见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的气氛还是让他捏了一把汗。几十台摄像机镜头对着他,许许多多画坛高手注视着他,层层围观者在看着他,这是一次南北画家交流的笔会,也是一场智慧和实力的华山论剑。
     在风景优美的广西潮汕,著名画家郑中耀是泰国殿下的亲戚,许多作品远卖到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风头正劲。这次笔会,虽然说是交流切磋,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其实就是想考考他这位从北方来的画家。作为东道主的郑中耀已经把一幅画完成得天衣无缝,这让他在赞叹的同时也为自己如何下笔冥思苦想。
     这是一幅整张六尺的山水画,整个画面山水树木流云瀑布都是那么浓淡相宜,疏密得当,几乎达到了增之一分都如添足之笔的境地,在这幅画上补笔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十几家媒体记者现场报道,十多台摄像机一起对准他,准备捕捉这令人期待的时刻。他打量着这幅画,高山流水,松云袅袅,所有的景致都勾勒描绘得恰到好处,没有留下一点空白,无处下笔。只见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湍急的水流跌落到石头上水花四溅。在瀑布下边有一个大石头,是洁白空旷的方寸之地。他灵机一动,挥动手中的画笔,只寥寥几笔,就在这块石头上添加了一个济公汲水的形象。他笔下的济公笔墨浑朴,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惟妙惟肖刻画了一个人人都熟悉的济公,技惊四座,轰动了画坛,许多媒体争相报道。
     他就是被誉为“关东板桥”,师承蒋兆和、傅抱石绘画大师,自创“千朵莲花”山水皴法和散笔泼墨写意人物画,作品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的著名国画家孟庸。
     几十年的艺术生涯,孟庸先后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并多次获国内外大奖,有数百幅作品为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和国内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代表作品有《服务在炉旁》、《百人高跷图》(长卷)、《东北二人转》(长卷)《放舟三峡》(长卷)、《咱们的老八路》、《旱天雷》、《千山图》(长卷)、《江边归宿》、《乐佛图》、《泼墨仙人》等。并著有《中国画概述》、《论中国画几个特点》、《山水写生散记》等理论著作。
     他的作品传记多次被收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国画家词典》《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润格大全》等20余部辞书,多次刊登在国内外、港台出版的大型画册《华夏千家书画集》《情系中华》《日本尼崎画册》《国际第三次书画大展》等画册中,并荣获全国文联美协终身成就奖和功勋艺术家奖。

     勇于开拓创新,写就画坛奇迹

     孟庸从小就喜欢画画,所有能找到的摹本他都找来临摹,闭塞的山村并没有阻断他放飞梦想的翅膀,他把青春和热情都融入到了绘画事业中。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至今在老家葫芦村还有很多人津津乐道他的童年趣事,还记得他曾经踏雪寻梅的故事。其实在他的老家并没有梅花,但是他一直想找到那种踏雪寻梅的感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他骑着一个树条当马,踏着没膝深的大雪独自来到山上,寻找心灵深处那朵朵鲜艳的梅花。
     在白色恐怖下,闲谈莫论国事的压抑让他青春的热血激荡喷涌着反抗的义愤,他创作了一副《闲谈莫论人非》的漫画来讽刺当时的黑暗统治。这幅画赢得了很多倍受压抑灵魂的共鸣,让透不过气来,凄风苦雨中的乡民们感到一丝轻松。村里好事者把这幅画挂在村里的光棍堂,也就是村人经常聚会的场所供大家欣赏。
     当东北解放的炮声打破了黑暗统治的阴霾,孟庸毅然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1948年考入白山艺术学校辽南分队搞舞台美术工作。每天做布景、写标语、搞宣传、创作《盼八路》等宣传画。因为业务突出,不久就担任了舞台美术队队长。
新中国成立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他积极参与献交器材,解放娼妓等社会教育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鼓舞着他年轻的心,1959年10月创作的《服务在炉旁》参加“中国近百年国画作品展览”;1964年12月创作的《三槽出钢》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旱天雷》入选国展并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成为当时非常著名的中国画家。1960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活动如火如荼在全国开展的时候,当时国画界流派之争非常激烈尖锐,浙江李小山就提出全盘否定中国山水画的论断。针对这种情况,孟庸查资料,搜集素材,与李德义合作写出了《论中国画几个特点》的论文。发表在鲁迅美术学院《美苑》学报上,引起了社会的轰动。他的观点也得到刘海栗大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论文荣获金奖。《新观察》《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刊争先转载,在全国学术界掀起了波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60年他有幸结识蒋兆和与傅抱石,耳濡目染学习到很多东西,后拜两位大师为师,受益匪浅,艺术修养得到极高的升华。
     看到新农村欣欣向荣的变化,孟庸满怀激情创作了一幅作品《高歌》。内容是一个母鸡刚下完蛋,正站在草编的鸡窝上报喜,作品极富生活气息,是一幅难得的佳作。但是由于受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被扣上莫须有罪名,被以一个鸡蛋的家当讽刺社会主义为由打入冷宫,后被污为“三家村”,反动学术权威遭迫害。关牛棚,挨批斗,清队时候被下放插队,艺术青春被耽误了整整20多年。
     拨乱反正以后,孟庸的绘画技艺日臻出神入化,在美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孟庸搞教学,带徒弟,还收了英国女画家巴安娜为弟子,让传统的中国画飘洋过海发扬光大。孟庸在画风上广泛汲取西方绘画技巧的营养,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由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中国的水墨人物画由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迹化转换为表现人生、人性,表达人文关怀,呼唤仁爱精神的载体。他的人物画受蒋兆和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出新,自成一格,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改革开放以后,孟庸的艺术生命焕发了青春,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精品。他在千山生活很长时间,仔细观察峻峰秀石奇松怪洞,光是千山写生稿就达几百幅之多。然而,当他真正进入创作状态的时候,却发现传统的18描和皴法已经不能适应千山山石的表现。千山山石大多是花岗岩,险峻浑圆,呈圆形或椭圆形,用传统的皴法无论如何都不能体现出山石的神韵。
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皴法来体现东北长白山的特点,孟庸想起了自己的老师傅抱石。当年傅抱石老师也是因为传统的皴法不足以表达他的创作激情,才打破常规大胆创造了抱石皴,使傅抱石的山水画别出一格,他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至今还悬挂在人民大会堂。
     通过多日的观察和研究,孟庸探索出一种根据水纹的走向来运笔,在充分体现石头的体面,亮感上下功夫的笔墨技巧。因而《千山图》(长卷)一经问世,就以他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得到很多名家的肯定,作品远卖到台北,引起美术界的轰动,震惊学术界。
     孟庸到崂山、凤凰山、闾山等名山采风写生,发觉这种画法也适应这些山石的表现,于是著书论说,先后写就了《山水写生散记》、《千华画感录》等学术论文,得到行家的好评。


     诚感上苍恩德,画作妙笔天成

     纵观孟庸的画作,人物画以济公、弥勒佛、钟馗、关公形象居多,说到与济公结缘,还真有一段奇遇。有一天,孟庸到千山罗汉洞写生,八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来到济公神像前,见到很多人给济公像扔钱试运气。他掏遍口袋只摸出两元钱纸币,扔了两次都没站住,最后又一次扔过去,却奇迹般站住了。一个老道看见此景,就说他和他济公有缘,济公活佛会永远保佑他。
     从此后,孟庸就开始画济公,形态各异的济公形象在他的笔下诞生,好多济公画像源源不断走出鞍山、走到北京、走到香港、走向世界,最后济公作品被收到《华夏千家书画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演员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在鞍山演出的时候,曾慕名登门拜访他,并收藏了他的济公作品。
     孟庸,一旦和佛结缘,就能悟到佛法的真谛,能与佛产生心灵感应。那是在齐鲁游到千佛山的时候,有一个转盘游戏,当他转动小转盘的时候,转盘正好转到弥勒佛处停下。弥勒佛笑颜大开的喜兴感染着他,回来后就专攻弥勒佛人物画。独特的人物造型,丰富的表现形式,使他的弥勒佛作品走向世界,荣获国际第二次书画大赛银奖,作品被收入多种版本的各大刊物。
     说到弥勒佛,就不能不说说孟庸在画佛时候的一段传奇经历。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孟庸在家里画《龙松有佛图》。当他画好一幅弥勒佛的时候,突然房顶漏雨,雨顺着棚顶往下淌,不偏不倚正好都落到墨盘中,使得墨盘中的墨汁滋溢迸出,把好端端的一幅画溅得斑驳淋漓。当孟庸沮丧地收拾整理书桌的时候,忽然惊奇地发现虽然整幅画都溅上了墨点子,却唯独佛脸干净如初,这天成佛面的奇观给这幅《龙松有佛图》增添了天然的韵味,居然成了一幅造化天成的佳作。
     他的人物画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孟庸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不同于传统画谱的画法,深得傅抱石大师的精髓,成为人物画的一绝。孟庸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在画坛上树立了自己独立的风格。
     鞍山玉佛苑的玉佛是岫岩的玉石王雕刻而成,玉佛身上发生了很多奇迹,天成佛面,白猿献瑞,金鸡报晓等很多奇观就现身在玉佛身上,被中外游客顶礼膜拜。
     一天孟庸在玉佛苑作画时,天空异常晴朗。当他挥动画笔的时候,无意间仰起头,只见湛蓝的天空中忽然从远处飘来五朵祥云停留在玉佛苑的上空,五朵祥云在天空中大约持续十五分钟。这一奇异的现象让孟庸心灵深处激发出了创作灵感,他立刻挥笔在画纸上纵横驰骋,肆意泼墨,一尊弥勒佛画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当所有的人都在赞叹这尊弥勒佛精彩的时候,孟庸也为自己的得意之作所陶醉,脑海里还缠绕着那飘动的五朵祥云。
     这时,有人突然惊叫道,快看,弥勒佛身上有一尊观音菩萨。人们一看弥勒佛身上果真有一个观音菩萨像,简直是太神奇了。令当时在场所有的人都非常震惊,大家顶礼膜拜,把这幅画视为珍品。
     这一奇观轰动了许多媒体,《鞍山日报》抢先报道并随文章配发了照片,很多媒体也竞相报道,使这幅画不胫而走,走出鞍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最后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发表了这幅作品。


     挑战生命极限,打造人生传奇

     《孟子?告子下》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俗语中有这样的说法,“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些就是孟庸生命的真实写照。
     孟庸经常说自己是九死一生,八十一岁高龄,经历了很多的死亡考验,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已看透生死,淡薄名利,无愧于心。
     早在童年时候,就因为淘气,曾掉进粪坑里差一点淹死。青年时代,又不幸得了伤寒病,幸亏医治及时才没酿成死亡的悲剧。参加革命后,在一次演《闯王》剧的时候,他遭到特务暗杀,特务在墙角向他打冷枪,他机灵地躲避在掩蔽处才逃过一劫。下乡的时候,有一次患感冒到村卫生所去扎针,结果因青霉素过敏出门就晕倒在地,幸亏发现得早抢救及时才幸免于难。调回鞍山后,住在文化局,又得了肠梗阻,住院一个多星期才康复出院。
     对于逝去的往昔岁月,他脑海中倒是时时浮现出见到毛主席的幸福时刻。
     那还是他去参加中国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在北京开会期间,有一天,会务组通知让大家都不要出门,9点多钟,他们集合从中南海北门进入,来到一块草坪上,原来是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要接见他们并设招待宴会。当毛主席来到他的身边,他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那时候,在电影上能看到毛主席都会激动地热泪盈眶,能亲身体会见到毛主席的幸福是很多人一辈子做梦都不敢想的。
     有了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没能让孟庸退缩气馁,他坚信文艺的春天一定能够来到。
     在住牛棚和下放的日子里,孟庸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当时造反派来抄他的家,使他损失了几百件作品,其中有许多名人真迹现在都是价值连城,他没有消沉。望着被洗劫后狼藉的房间,竟意外地发现,自己的成名之作《旱天雷》还在地下,尽管被践踏得全是泥脚印,却奇迹般丝毫无损地保存下来,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退休后的孟庸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艺术水平日臻完美,他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中,挖掘地域文化,搜集了很多高跷素材,终于创作出反映辽南高跷的17米长卷《百人高跷图》。
     为了更好地宣传家乡的名山千山,他的足迹踏遍了千山的沟沟岭岭,创作了长卷《千山图》。这幅画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产生了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长江三峡的神奇、神秘、气势、壮观令他无限向往,三峡工程的立项让他忧心如焚。为了美丽的三峡景色不永久被淹没在水里,他三进三峡,写生数百余张,创作了17米长卷《放舟三峡》被国家收藏。现在,很多三峡的景致只有到他的画作中才能一睹风采,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资料。
     孟庸是“文革”前鞍山最早被收入第一本中国美术家词典的画家,此辞典共收入全国250多位名家,并收入了毛主席、朱德、周总理等人的书画作品。作品《姜太公钓鱼》被收入国家博物馆,并在加拿大获金奖,入选国内外词典28本之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宽广的胸怀,淡泊的心境,这就是孟庸无悔的艺术人生。


文章分类: 艺术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