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青春作伴好还乡

笛安印象 青春作伴好还乡 ——八零后一姐作家笛安 &nbs

青春作伴好还乡

 ——八零后一姐作家笛安
                                     
吴晓辉

一、笛安印象

第一次接触笛安的作品是在20072月,其时《小说选刊》当年二期刊载了笛安的中篇小说《莉莉》小说选刊特地在作品前加了个编者按。文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莉莉的出现让编辑部呈现出一派欢乐的节日气氛,因为很久没有见到这么令人激动的作品了。”这段话会令一个文学编辑在末阅读时产生强烈期待和疑惑的感觉。我记得当时拿了复印件用了平常二倍的时间仔细阅读了一遍,

读后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了疑问,原因是笛安书写的是一个以小狮子与人共存的世界,其叙事视角建立在小狮子身上。这一叙事视角挑战了通常意义上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事,常规叙事作者可以象演员一样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演绎不同的人生。而笛安(莉莉)的视角则似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在《秋水》篇的一则寓言;“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哉?子非予,安之予之不知鱼之乐哉?”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视角。跨越了物种间的隔膜进入了世间生命的大视野。在《莉莉》中人与小狮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以沟通交流的。这令我十分惊讶,也谁是我们人与自然的对立太过久远了,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缺失了与自然交流的经验,有的只是生活在城市丛林,依附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技艺。《莉莉》让人想起了童话,但她是成年人的童话。


二、童年
少年

笛安的成长经历很些不按常理出牌,属跳跃式的发展,18岁之前她在山西太原按部就班念小学、中学。如果用人物小传的叙述方式回顾笛安的前史,主人公打小生活在外公、外婆家,而与在国内文坛上大名鼎鼎父母没有过多的亲近,笛安的爸爸李锐妈妈蒋韵在此先略过不谈。

笛安的外公、外婆的职业是医生,笛安从小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医院后身的医院家属宿舍楼中,跟宿舍院里的孩子们混在一起,属散养的小公主,童年排斥上幻儿园,其手段还属常规的装病,只是遇上是医生的外公外婆,这一招术不大好使。当年医院是一座三、四层高的老楼,在笛安的童年记忆中,一直留存有给人印象很高科技感的X光透视机、楼道间弥漫在空气中浓烈的来苏水味,和相隔世间阴阳的有些神秘的太平间。

小学期间五、六年级那时笛安数学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在中下游徘徊不前,而她的英文、政治、历史则名列前矛。开始影响少男少女的琼瑶似乎对她没有起多大作用,反而是张爱玲一开始就征服了她。这一文学爱好差异化取向是否算是一种青春期早熟?

象当下很多家庭一样,父母准备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身上的艺术细胞,家里让她学钢琴。笛安对钢琴发出的清亮明净的声音很有兴趣,只是对象豆芽式的五线谱心怀排斥,她觉得五线谱比简谱123还要令人头痛这无疑又是再让她上令人难捱的数学课一样。没办法她只好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将和黑白键的位置乐句对位背下来,然后靠记忆弹奏出来。这一情况她竞然隐瞒了教她的钢琴老师了一年之久,事情败露还是起因于笛安钢琴弹得不错,老师给她增加难度,用新谱子让她试弹时露的馅,这一结果终于让妈妈放弃了女儿成为钢琴家的念头。

高中了除了老师安排的繁重功课。笛安开始无师自通地喜欢上了日本漫画,日本漫画被中学生们当成了逃避为教科书的精神有氧运动。在课余,在校外蓬勃发展,从而成为学校地下的亚文化主流。或许这也是八零后们的精神胎记。

到了临近高考笛安对自己有些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考不上,为此特地回医院去找外公,好象有外公外婆在心理会踏实点。选学校报志愿时,笛安面对人全国众多名牌大学,选择那一所大学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问老爸,老爸郑重想了一下给出的建议是,“山西大学在山西是一线大学,而历史系是山西大学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学科”建议女儿考山大历史系。笛安认为考上的可能性不大,令笛安感到意外的是自己竞然考上了山西大学历史系。


三、留学

笛安在山大历史系呆了不到六个月就只身一人拖着旅行箱去了法国。而在去巴黎前笛安只在国内上了二个月培训法语速成课。笛安以这样临时抱佛脚的法语底子开始了她的留法生活。新的环境、文化、生活习俗、语言一切的一切都与她十八年的经历不同,笛安只好进入当地语言学校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在语言学校一年半。

下了课夜晚独自一人时,忧从中來,如何才能填满这漫漫长夜?古人的选择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笛安选择则是何以解忧唯有写作,写小说成为她逃避孤独、失眠、和寂寞的武器。好在写作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不高。只需一台电脑和大把的时间,还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苦闷,而这些笛安一样都不缺。

十九岁想起高中时开始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在二十岁时要写完一部小说。回想当年不知为什么对岁数那样的敏感,好象二十是青春的分水岭

等笛安坐在电脑前准备敲击键盘时,一时不知如何下手,脑子里常看常新的存货除了日本漫画中的人物、也就是张爱玲了,这一瞬间她突然觉得存货有些不够用,于是努力回忆中学时爸爸妈妈让她看的各种世界名著,象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雨果《悲惨世界》、古希腊悲剧《俄狄普修斯》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从头到脚式的在心里过了一遍发觉,发现自己对这些名著有仰望,有敬佩,有感动,有悲喜,有共呜可就是没有感觉。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纳博科夫的《洛莉塔》,读来感觉就象遇到了梦境中久别重逢的情人。这种欣赏最终转化为对其技巧表达的学习,我将这一现象理解为对心仪作家的致敬。更多的是笛安在作品的精神层面找到了与自己共通的东西,青春期对理想的向往,对世俗道德观念的判逆,冒着违规的心态对社会禁忌情不自禁的尝试。这有点象亚当和夏娃偷尝禁果式的好奇心理。这一切最终汇集到一起涌塞在心中时,找不到出口,最终她变成了一篇小说,将笛安青春期的困惑释放出来。

作为独生女的笛安在自己故事中设置了二姐妹,妹妹对姐姐的理解和爱超越了姐妹情而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同性之恋,这里面即有面姐妹之间面对心仪的男生相互对立的嫉妒,又有有悖世俗伦理同性之情。笛安以细腻内心感觉写出了姐妹 同性恋、禁忌 、牺牲、判逆、青春的成长。 这就是她的处女作《姐姐的丛林》


四、父母

笛安的爸爸李锐  (以下百度上介绍)

   李锐
  男,1950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

1966年毕业于北京杨闸中学,

1969年赴山西吕梁山区底家河村插队落户,

1975年分配到临汾钢铁公司做劳力工,

1977年调入《汾水》编辑部。

197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出版有小说集《丢失的长命锁》,曾获山西文学优秀小说奖赵树理文学奖。他的《厚土》在文艺界和读者中反响强烈。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


出版作品

《丢失的长命锁》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

《红房子》中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厚土》系列小说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旧址》长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传说之死》中短篇小说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

《假婚》短篇小说集(德文版,德国鲁尔大学)

拒绝合唱》散文随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无风之树》长篇小说(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台湾麦田出版社1998)

《万里无云》长篇小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不是因为自信》散文随笔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1)


获奖作品

短篇小说《五十五壮汉》获赵树理文学奖二等奖(19855)

《合坟》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84)

短篇小说《合坟》获第三届上海文学奖,特别荣誉奖(198810)

《厚土》系列获第三届优秀中短篇小说百花奖(19894)

《厚土》之六获第二届青年文学创作奖”(19895)

小说集《厚土》获第十二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198910)

中篇小说《黑白》获第六届《上海文学》奖(199411)1993年度庄重文文学奖

李锐的作品曾先后被翻译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兰文等多种文字出版。

20043月,李锐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李锐是被瑞典著名汉学家看中的,少数几个可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

李锐自己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唯一的汉学家是马悦然教授,这位教授一直在翻译李锐的作品,

《厚土》、《旧址》、《无风之树》已经翻译成瑞典文出版,现在正在翻翻译《万里无云》,也准备翻译李锐新出版的《银城故事》。据称,包括思想随笔集《拒绝合唱》、《不是因为自信》在内,已经被翻译成英、法、日、德、荷兰等多种文字。


妈妈蒋韵

1971年至1974太原建筑材料厂,1974年至1978年太原房地局水电安装队工作;1978年至1981年太原师专中文系学生;1981年至1992年太原师专中文系、艺术系任助教、讲师;1992年至今太原市文联专业创作,200312月至200812月担任太原市文联副主席,200812月至今担任太原市文联主席。

创作情况: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花城出版社;《红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闪烁在你的枝头》湖北少儿出版社;小说集《现场逃逸》云南人民出版社;《失传的游戏》北岳文学出版社;散文集《春天看罗丹》云南人民出版社。蒋韵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赵树理文学奖荣誉奖、长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北京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奖,《钟山》·新浪网优秀中篇小说奖等文学奖项,诸多作品被翻译为英、法等文字在海外发表出版。2008年她还荣获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是当今太原市文学艺术事业的领军人物

笛安在谈及父母时有这样一番形容,:“我觉得我得首先忘掉这二位作者是我的父母,忘掉他们怎么跟我开玩笑,怎么嫌弃我的裙子短,怎么斗嘴吵架,怎么半夜里突然给我打电话只是为了检查我有没有回家,怎么运用他们的职业素养妙语连珠地讽刺我交过的男朋友…虽然这的确困难,但是他们不仅是父母,还是两位执著的甚至是度虔的作家。”

2007年: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社参与的全球首个跨国出版合作项目。重述神话推出。重庆出版社是重述神话项目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参与机构。重庆出版社为此推出了三部作品。《人间》是李锐、蒋韵重述白蛇传的荡气回肠的故事;《碧奴》为著名作家苏童重述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后羿》为著名作家叶兆言重述的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

《人间》成为李锐、蒋韵夫妇合作创作的第一个“孩子”而笛安是这本小说最早的读者,更准确地说,她见证了它整个诞生的过程,笛安回忆起这一过程说:“其间包括他们俩想到大瘟疫的情节而兴奋得像年轻了好多岁,包括他们为了写作里面一点分歧而吵架——那时候我觉得两个写小说的人结婚真的是险象环生,并且暗暗地想他们是如何平安地共度了将近三十年,我妈妈——不对,是蒋韵女士,曾经非常认真地告诉我:这本书无非是写了一个,几个,以及一群“畸零人”,一群背负着永恒的弱点却满怀热情的生命。”

或许就是在这些潜移默化的环境中种下笛安对写小说的兴趣。

经过一年半的语言学校学习后笛安考入巴黎索邦大学法学院哲学系下社会学系,当年就笛安一个中国人。她开始选修社会学 人类学 社会经济学 公共卫生 社会福利 医学史 健康人口与社会福利政策。等一系社会学课程。闲暇时散步到左岸咖啡馆,守着一杯咖啡看着身边身着粉色、紫色时装的巴黎女人和蓝色、米色的男人,咖啡的醇香和撩人的香水味,时有时无地弥散在空气中。让时间和心情慢下来,在这一刻笛安内心人突然产生了一股想爬倾诉的欲望……。

倾诉的欲望最终转化为小说,笛安将完成的小说第一个交给了妈妈。结果小说以处女作的形式发表在《收获》20036期上。她就是前文所提的《姐姐的丛林》。

五、选择

笛安在大学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几年的时间里在巴黎第五区的街边咖啡馆,名声远扬的左岸,卢浮宫的精美艺术品  集美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慢慢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时陪伴她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在这几年时间里她课余创作了《怀念小龙女》《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西决》《东霓》等长篇小说,陆续在在国内发表并开始发酵,2009年《莉莉》获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作品奖2007年首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提名奖。 200810月,《圆寂》获得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优秀小说排行榜。

《告别天堂》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西决》:当当网“2009年十大网友最爱读的书;长江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度最有影响10本书2009中国图书实力榜网络投票前十名;2009年度最受深圳书城读者关注的十大作品;金南方·阅读盛典最受读者关注年度图书奖;创700,000册销售记录。

《东霓》:最受读者关注的十大作品“2010我的阅读大众读者奖;创600000册销售记录

而她的一些毕业后不打算继续深造的同学回到南美州,进入是卫生部的成为参与制定政策官员了。笛安正在为继续读社会系还是哲学系而拿不定主意时,小四(郭敬明)通过关系找到笛安请她回国主编一本文学期刊,这一邀请最终帮助笛安作出了选择,而《文艺风赏》的面市为笛安搭建了一个舞台,这一结局令我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虽不恰当但还意思还算贴切,由笛安主编的《文艺风赏》 集结了更加年轻的一代青春文学作家,她们以此为根据地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文章分类: 作品介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