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叶挺(节选)

叶挺(节选) 一位未曾授衔的元帅—叶挺 &n

 叶挺(节选
一位未曾授衔的元帅—叶挺

                         
                            作      者:朱司俊
                            出版单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

                            出版日期:2011年3月

                            定      价:12元    

     
                  “不安分”的叶家八郎

广东省惠阳淡水镇,有一个风景秀美的山村,村北部耸立着海拔400多米的乌石鼓峰,村周围散布着低矮起伏的山岗,两道清澈的溪水从村边交汇而过,故取名会水楼。1896910,叶挺就出生在会水楼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叶挺祖辈世代务农,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的后生。他家人口较多,叶挺排行老八,人称八郎,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日子十分艰辛。叶挺的父亲叶锡三为了改变贫穷的现状,曾下过南洋,开过药铺,为人看过风水,使劲了浑身解数,仍无法改变家庭的贫困,叶挺的两个姐姐很小就送给别人当了童养媳,当两个姐姐被送走后,叶母都是哭得死去活来,每个孩子都是身上的肉啊!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对内搜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对外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卖国求荣。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会水楼不少村民被迫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八郎虽小,但他目睹了这些社会贫穷不公现象,幼小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埋下了一些愤世嫉俗的种子。

叫叶潭溪,是有名的大恶人,他经常仗势欺人,放高利贷,盘剥乡里,使奸耍猾,民愤极大,百姓迫于他的淫威敢怒不敢言。有一次叶潭溪家死了人,他让狗腿子通知四邻八乡来送丧礼,捧场面大人说,八郎小时候“不安分”,爱听《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等评书,对书中的英雄人物,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经常模仿戏曲中看到的英雄们的行为动作,和小伙伴在一起冲冲杀杀、追追打打。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时无意间捡到一粒子弹,便偷偷地藏了起来。一天,趁着家里人都不在,他把子弹放在有余火的灶膛里,自己躲在墙后面看动静。结果,“嘭”的一声巨响,饭锅被炸了个底朝天,险些出了人命。为此,八郎被父亲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童年时期的叶挺就经常学着古代英雄结盟的样子,与小伙伴们结拜成兄弟,自己做了盟主。这帮结拜兄弟在叶挺的召唤下,一起上山砍柴,一起下河摸虾,他们对穷人家的东西从来分毫不动,但对地主家的东西却毫不客气,往往顺手牵羊,真有点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味道。地主家果园里的荔枝熟了,他就带领一帮盟友学着孙悟空到王母娘娘蟠桃园吃仙桃的样子,每到晚上,一个个钻进荔枝园美美地饱餐一顿,临走还在果园里拉屎撒尿,他们拍拍肚皮,抹抹嘴唇,风趣地说,这是小爷给地主老财的一点小意思,不能白吃他们的东西。

叶挺的同村有一个地主,借机大肆敛财。叶挺家本来就不富裕,向叶潭溪借的三百元高利贷还没还清,哪来的钱送人情?可叶挺的父亲老实憨厚,不敢得罪叶潭溪呀,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叶挺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恨从胆边生。他决心好好教训教训这个不择手段欺压百姓的坏东西。于是,他招来小盟友们商量对策,决定趁着叶财主家刚死了人的机会,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叶挺在每个人的耳边,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番,盟友们一会就分成了两批,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晚八点多钟,在叶潭溪家的后院厕所里,传来了 “有鬼、有鬼”的尖叫声,一个女孩连裤带也来不及系,提着裤子,边叫边跑,往家里狂奔,吓得浑身发抖。原来是叶潭溪的小孙女一个人上茅房,刚拉了一半,忽然看到远处的竹林里出现了两个绿点,又像猫眼,又像虎睛,射出凶狠的两道绿光,一闪一闪的,十分恐怖。女孩不动,绿光也不动,女孩往前走绿光也往前走,她越想越像大人们说的鬼火,吓得大叫起来。据说,后来这个孩子大病了一场。原来,这是八郎和小伙伴们用手电筒蒙上绿布搞的恶作剧。更为蹊跷的是同一天晚上,叶财主曾烧过香上过供的庙里,菩萨倒的倒,躺的躺,有的缺了胳膊,有的断了腿,连进香的香炉蜡烛架也被砸烂了。叶家财主吓了个半死,第二天,他请来木匠给庙里泥菩萨重修金身,还买了香烛鞭炮,向神灵请罪,叶老鬼对着泥菩萨磕头如捣蒜,口里还不住求饶。村里的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叶财主作恶太多,引起神灵怪罪遭到报应。听到这样的议论,“报应人”八郎和小伙伴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7岁那年,父亲叶锡三送叶挺到腾云小学读私塾,凭着天资聪明和勤奋好学,叶挺很快就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和《朱子家训》等启蒙读物背的滚瓜烂熟,还能背诵《四书》《五经》的部分章节。数年后叶挺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私塾的课程已不能满足他的求职欲了,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大量阅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杂志和书籍,懂得了许多革命和做人的道理。他不断地接受新思想,厌恶封建的清规戒律,反对封建迷信。1911年春天, 15岁的叶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惠州城内的一所公立中等蚕业学校学习。此时正值辛亥革命高潮之际,广州爆发了黄花岗起义。革命志士温生才在起义中击毙了清朝将军孚琦,但自己也被捕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黄兴率领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后攻督练公所,与清水师提督李准相遇,双方对垒,激战一昼夜,起义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却,林觉民、喻培伦、林时爽、方声洞、李文甫等72人,在这次起义中英勇牺牲,这就是名垂青史的黄花岗72烈士。这次起义震动了全中华,也给叶挺很大的震动。他决心像72烈士那样,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身家性命献给正义的革命事业。有一天,叶挺在报上看到了徐锡麟的英勇事迹,徐锡麟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他对同学说:“徐锡麟乃大丈夫也,我叶挺也一定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只要国家需要,我也会像革命党人一样,豁出自己的一切。文天祥说得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有这样的人,生活才有价值。”那天,叶挺全无睡意,满脑子想的都是革命党人英勇就义的形象,他被徐锡麟的英烈壮举彻底感动了,到很晚才迷迷糊糊的睡去。第二天,叶挺看到一些革命党人走上街头,高呼口号,号召人们反封建、剪辫子,以表示对清朝统治者的反抗。叶挺早就厌恶那个托在脑后标志着清朝统治的“长尾巴”了,于是找来剪刀“咔嚓”几下就把辫子剪掉了。他呼吁说:“我辈青年,倡议革命,理应走到前列!”但他哪里知道,这一剪下去自己竟成了清朝政府清理的对象,还成了革命党人的嫌犯被抓进了监狱。在狱中,不管清兵怎样威逼诱惑,他坚决不在认错书上签字,还大骂清政府的无能,嘲笑清政府只会对手无寸铁的小孩施威。后来蚕桑学校徐校长怕叶挺把事情闹大,影响学校的声誉,更怕会使自己的职位受到牵连,就到衙门向惠州提督求情,并带去了集体签名的“具保书”,反复强调叶挺只是年少无知,调皮捣蛋受蒙骗所致,并非革命党人,要求当局宽大处理,还保证对叶挺严加管束,绝不再发生类似事情。当局见叶挺家贫穷,从他身上也榨不出什么油水,加上徐校长的担保,就把叶挺从狱中放了。人虽然被放了出来,但学校却对叶挺提出了诸如不准谈论国事,不准集体议论革命党人,不准单独外出等等许多约束。性情刚烈的叶挺哪里受到这些禁锢人的头脑和手脚的条条框框,于是毅然离开学校回家,另闯出路和前程。

     拒当县长去当兵

叶挺离开蚕业学校后,又先后在惠州府中学、武昌陆军第三中学读书,这个时期正是社会动荡,革命势力高涨的岁月。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三个月后就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袁世凯投靠帝国主义卖国求荣,实行个人独裁,妄图复辟帝制,全国一片讨袁之声。叶挺除了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外,开始接触同盟会的活动,还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的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叶挺之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叶挺升入当时名气很大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在保定学习期间叶挺已经开始阅读陈独秀办的《新青年》杂志,探索救国救民之策,还给《新青年》投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被刊用。当年,能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的有毛泽东等革命先驱,这对叶挺是个莫大的鼓舞。1918年,正当叶挺在学校紧张学习,迎接考试,即将毕业之时,叶挺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由于学校军纪严明,学业紧张,不让请假,叶挺忍泪含悲,没能回家为父亲送葬。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本来身体虚弱,加上料理丈夫后事,劳累过度也病倒了,并且病情不断加重。叶母本不想打扰叶挺,但又怕临终时见不到儿子,只好给叶挺写了一封信。接到家信后,一种强烈的负疚感让儿子痛不欲生。他想起了父亲过世时,就没能尽孝,这次母亲病重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心情,向校方提出回乡探母以尽孝心的请求。叶父往生,叶母病重,虽以“忠孝不能两全”为校训之一的严厉校方,最后也颇有人情味的批准了叶挺的请求。

当叶挺风尘仆仆地从遥远的北国回到家乡时,母亲已经枯瘦如柴,奄奄一息,当她睁开眼睛看到朝思暮想的儿子时说:“八郎,我的儿啊,我可见到你了,这下我也可以闭目了!”叶挺虽东奔西走竭尽全力为母亲医治疾病,但终因积劳成疾,病入膏盲,不久叶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人间。一年之内,两失亲人,这对家境贫寒的叶家无疑是雪上加霜,叶挺再也无法继续完成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学业了,原准备去德国留学深造的计划也因为无力支付路费而不得不放弃。他只好在家劳作,担负起照顾弟弟和妹妹生活的重任。

一天中午,刚从田里干活回到家中,就听到村外锣鼓喧闹,人声嘈杂,他来到门口,只见村头的路上有一排队伍,领头的是本村地主叶潭溪,后面还有两顶轿子,正吹吹打打向会水楼走来。

叶挺看到地主老财的丑恶嘴脸,气就不打一处来,转身就回家了。可是他压根没想到,这两顶轿子却在自家门口停了下来,锣鼓唢呐声震耳欲聋。

只见叶财主像哈巴狗似的来到轿边,掀起轿帘子大声高喊着“大老爷到,大老爷请!”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穿绸马褂的绅士打扮的老头子迈出轿来,踱着方步,走到叶挺家门前。这时叶挺全家人也都走出来看热闹。出人意料,那绅士大大咧咧双手抱拳,摇头晃脑地对叶挺说:“您就是叶先生吧?”叶挺冷冷地反问:“你找我什么事?”“久仰叶先生大名,今日得以相见,幸会幸会!”那大人眯着眼睛强打着笑脸,双手捧着一张委任状递到叶挺眼前,热情地说道:“闻叶先生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业优秀,德才兼备,有勇有谋,真乃国家之栋梁也。兄弟特奉广东督军莫荣新之命,前来请叶先生到惠阳县府上任,祝贺叶先生荣升县长!恭喜!恭喜!”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叶挺得知对方来意后,脑海里马上想起了桂系军阀莫荣新这个专门捕杀革命党人和民军的刽子手,在任广东督军后,无恶不作,搜刮民膏,声名狼藉,民怨很深。他杀害孙中山先生派往各地招兵买马的人员,还拘捕和杀害大元帅府卫兵数人。真想不到这个刽子手竟笼络到自己的头上来了,家里再穷再苦也不能为这样的人卖命,为这样的人卖命此乃我辈之耻辱!想到这里,叶挺鄙夷地扫了一下这位大老爷手上的委任状,冷冷地说:“对不起,我只学过打仗的方法,没有学过治理县政的本事,大老爷还是请回吧!”叶挺的举动被在一旁看热闹的一帮弟兄们看在眼里,十分敬佩,不禁齐声叫好,“好样的!”这下可急坏了地主叶潭溪,只见他一边拉了一张凳子让大老爷坐下,吩咐叶家人倒茶递烟,一边装得十分亲热的样子,拉着叶挺到一旁说:“ 八郎啊!别人出钱买官也买不到,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你不当,你可别太傻了,我们同姓同宗一家亲,我这可都是为你好!你这次不接受这个委任状,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叶挺不听则已,一听叶潭溪拉近乎,说亲情,气就往头上冒。叶挺父母亡故时,向他借钱他都敲竹杠,哪里有点宗亲的情意。想到这里,叶挺圆瞪着眼睛对叶潭溪说:“要当你自己当去,我是不会去为虎作伥干坏事。你是不是想让我去当军阀的官,今后好庇护你欺压穷人,搜刮百姓?”叶潭溪被问了个张口结舌,哑口无言。那位上头来的大老爷一看气氛不对劲,只好草草收场,卷起委任状,一头钻进轿子里,灰溜溜地离开了叶家。

这帮人走后,叶挺却陷入了沉思:自己上了几年军校,空有一腔爱国热情,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今自己也已经是一条五尺男子汉,连县太爷都有人请当了,不能再这样混日子了,要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要把那些披着人皮的军阀、官僚、地主一个一个清除出历史舞台。

1917年冬天,孙中山建立了“援闽粤军”,陈炯明任总司令、邓仲元任参谋长。邓仲元决心把粤军整训成富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因此他全力以赴招兵买马,多方面结纳人才,以便积蓄力量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叶挺了解到这个信息后,找到了老同学邓士章,要求将自己介绍给邓仲元,以便使自己尽快加入到这支队伍中去,早日实现自己从军的愿望。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到了叶挺面前,邓士章给叶挺回信说邓仲元答应见他。他激动的一夜没有睡好觉,满脑了想的都是邓仲元,一想到明天就要见到自己所崇敬的人,既兴奋又紧张。第二天叶挺早早地就来到了邓仲元所在地,随着一声响亮的“报告”声,一个身材魁梧,眉清目秀,英俊潇洒的青年人出现在了邓仲元的眼前。邓仲元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位年轻人,便从心眼里喜欢上了他,主动站起来紧紧握着叶挺的手说:“欢迎你这位保定军官学校的高材生!我们还是同乡呢,你可知道?”叶挺点点头。原来邓仲元也是惠阳人。

当天晚上,邓仲元单独召见了这位热血青年,与他亲切攀谈起来,叶挺像学生见到了老师那样,毕恭毕敬地对自己的生活、家庭等情况以及自己遇到的苦恼向邓仲元详细地做了汇报,还提出了一些对军队整肃的见解。叶挺的言谈举止深得邓仲元的赞许,两个人谈的很投机,一直谈到深夜,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第二天叶挺就被安排到一师一支队任参谋,不久又被提拔为一支队少校副官。叶挺成为了一名军人,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而叶挺弃官从戎的举动被当地人传为了佳话。


                       护卫总统和夫人脱险

正当叶挺为北伐做好准备时,从朋友们的言谈举止中了解到,陈炯明的部下,叶举、洪兆麟等正在紧急地调动军队。这些异常举动,再加上前些日子对陈炯明的了解,叶挺对陈炯明叛变革命的企图看得越来越清楚,兵变的征兆越来越明显。叶挺不禁对孙中山先生及总统府的安全担忧起来。他百倍警惕,亲自领兵在总统府大门两侧,用土袋筑起了简易的工事,并增派了双岗,以防不测。

事情果然像叶挺预测的那样,他的担心变成了现实。15日夜晚,叶挺在蚕业学校时的女同学阎淑敏冒着风险来告诉他,陈炯明要攻打总统府的确切消息。叶挺问她听谁说的,消息是否可靠。

阎淑敏说:“这是陈炯明的儿子陈少明,今天晚上来我家吃饭、喝酒时亲口说的。他还说,要先杀了你叶挺,再抓走孙大总统,还要砍下你的脑袋,提着去见他老爸。我听了后,真为你担心,所以到这里来给你透个信”。

“你提供的信息太重要了,这关系到总统府的安全,关系到大总统的安全,真谢谢你啦!可是你是怎样认识陈少明的呢?”叶挺问。

阎淑敏回答说:“我丈夫在南洋与陈少明做过军火生意,不仅是生意伙伴,还是好朋友。”

“你到这里来,你丈夫知道吗?”叶挺问。

“不知道。”阎淑敏肯定地回答。

“那你赶快回去,不要让你丈夫知道,你来过我这儿!此事干系重大,我要即刻禀告中山先生。”

送走了阎淑敏,叶挺立马找到黎晓白,把陈炯明蠢蠢欲动要攻打总统府的事情说了一遍,黎晓白也感到事情紧急,需要立刻报告孙大总统。于是黎晓白去找中山先生,叶挺则带领几个侦察兵来到街上打探风声。穿过几条街道来到一个兵营旁边,忽然听到兵营后面传来了一个士兵的大声喧闹“广州要独立……我们不参加北伐,那是为孙中山卖命……,”听罢,叶挺立即命卫兵把此人带来询问。原来此人是从陈炯明属下叶举部队跑出来的一个士兵,叫何云生,是来找好朋友警卫营排长李洁之的。叶挺从他口中获取了一系列可靠情报,一是进一步验证了陈炯明次日晚上攻打总统府的真实性;二是了解到了叛军夜晚行动要扎蓝白相间的识别带;三是了解到了攻打总统府的时间由明天凌晨改在今天午夜12点了。

叶挺感到了势态紧迫而严峻,必须尽快让孙中山先生和夫人离开总统府,可自己又必须马上进行战斗部署,他只好再次找到黎晓白,向他陈述自己的想法,“陈炯明今晚12点进行兵变,攻打总统府已确凿无疑。要动员中山先生与夫人,尽快撤离总统府。”

黎晓白认为叶挺的建议很对,便带领随从来到总统府,告诉中山先生:“陈炯明叛军马上就要攻打总统府,情况万分危急,中山先生和夫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离开总统府。”但直到此时,孙中山先生还坚持说:“陈炯明不会无情到这种地步吧?即使他胆敢作乱,我孙中山也要亲自平定,如力不足,唯有一死,以谢我四万万同胞,岂能一走了之?”后经黎晓白等人反复劝说,晓以利弊,他才勉强答应撤离。但当他看到有几个月身孕的夫人宋庆龄时,又十分担心宋庆龄的安全,坚持要宋庆龄先撤。在这生死关头,孙夫人临危不惧,再三请求中山先生马上撤离,并极为动情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先生”。并坚持自己留下来迷惑敌人和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此时,叶挺已安排好心腹章国栋和邱长福接应孙中山和夫人,他们按照叶挺的安排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件白大褂、一个听诊器、一个西药箱和一副墨镜,把孙中山打扮成医生模样,之后,几乎是强行把中山先生架到门外事先准备好的人力车上,便衣士兵紧随其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一路上,总统一行,以到病人家出诊为由,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数次盘问,终于脱险来到码头,登上了永丰舰。

中山先生一行刚撤离总统府,陈炯明就率领上万名叛军把总统府包围了,并即刻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叶挺命令五连守正门,六连守东门,七连守前院和后门,八连守西门。叛军把大炮和机关枪等轻重武器全用上了,攻势相当猛烈,但叶挺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向敌人还击,沉着顽强地应战,击退叛军五、六次亡命般地进攻。

这时,有一个守卫孙中山粤秀楼卧室的卫兵从天桥上跑过来报告叶营长,子弹快打完了,粤秀楼告急,孙夫人还在楼上。叶挺一听立即感到,若再不把孙夫人救出去就太危险了,于是立即命令李洁之排长,要他带领一排人过天桥支援卫队护送孙夫人安全下楼。李洁之和战士们扛着子弹箱向粤秀楼冲去。

李洁之他们刚走,叛军就从总统府后门冲了进来,叶挺命令战士们集中射击,敌人倒下一片,叶挺从战士手中抢过机关枪站起身来向敌人猛烈扫射。这时,敌人突然停止了攻击,只见叛军中走出一个人来,躲躲闪闪地向前走了几步,然后卧倒在地上,伸长脖子对叶挺劝降:“希夷,我们是同乡,我来劝你回头,是为了你好,我们有一个师的兵力,而你只有一个营,再打下去那是鸡蛋碰石头!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你撤出总统府,交出孙中山,我保证你要官有官,要钱有钱!”

“呸!无耻的叛徒,你要我投降,瞎了你的狗眼,看错了人!”叶挺边骂边端着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正在此时,有两个卫士和一个副官护卫着宋庆龄向门外撤退。他们还没有走出大门,副官就被敌弹击中牺牲了,孙夫人和卫兵刚走出大门,又遇上了一拨叛军,情况更加危急。

叶挺让卫兵和孙夫人卧倒门后。并命令卫士们把一箱银元撒向门外,叛军士兵看到白花花的银元落在自己眼前,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去抢夺银元。叶挺命令卫士保护宋庆龄乘此间隙冲出大门,越过马路,进入了斜对面的一条小街巷里面,暂时摆脱了危险。

叶挺亲自掩护着孙夫人,在混乱的人群中穿行。可由于宋庆龄有孕在身,没走多远就再也走不动了。叶挺命令两名卫士架扶着她走。突然,一队散兵向小巷跑来,并向他们的方向射击。叶挺命令大家伏地装死,骗过乱兵。但此时宋庆龄却突然昏了过去,而且下身全是血迹。叶挺命令战士用冷水把孙夫人泼醒。士兵把孙夫人架到一间屋里,又让人进行了一番化妆,然后请孙夫人他们沿着一条小道向外逃离,自己和战士在后边担任警卫。几经周折,宋庆龄他们一行才在第二天找到了主力部队,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先生会面。孙中山先生和孙夫人终于离开了广州。

随后叶挺也从广州到澳门、福建等地暂居,等待着革命新高潮的再次到来。

    勇当北伐先锋

北伐即将开始,国民党部队都不愿意作前锋。中国共产党主动要求国民政府批准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遣队,并得到批准。接到北伐的命令后,叶挺即刻从肇庆赶到广州,向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汇报了独立团的人员训练和军械配备情况,请求周恩来给指挥员作一次战前动员报告。周恩来欣然应诺。

第二天,周恩来在广州市区后街叶挺家中,为独立团连以上的干部作了既热情又亲切的讲话:“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任务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党把重担子放在你们肩上了,民众把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了。”

他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指出了北伐的有利条件。他认为党领导下的湖南、湖北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是北伐的雄厚基础和有力保障。周恩来着重向独立团提出了五项要求:

一.       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

二.       要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三.       要注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好友军,共同战斗。

四.       要作战勇敢,要有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

五.       要注意起先锋作用、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

最后,周恩来用“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豪言壮语作为结束语,勉励他们务必完成党的重托。

叶挺对周恩来的指示,逐字逐句地牢记在心头,并对周恩来和部属高声表态:“请首长放心,请同志们放心,我叶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指示,不辜负党的殷切期望。”

520,叶挺独立团从广州出发时,广州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到处都是送行的队伍。叶挺的新婚妻子李秀文也来为叶挺送行,望着含情脉脉的爱妻,叶挺内心深处似乎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当好开路先锋,多打胜仗。广大市民热烈欢送独立团,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湖南正处于战乱之中,火车只能通到半途。部队在韶关下车,步行前进。营长曹渊率领第一营押送大批弹药,赶往300百里路以外的柳州,支援唐生智。二、三营和团部直属各连在韶关就地休息。

第二天,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部队跋山涉水,艰苦行军,翻过一座座山峰,跨过一道道沟渠,许多官兵体力渐渐不支,畏难情绪在部队中抬头。叶挺命令部队就地休息,召集全体党员开会,要求党员引导官兵讨论周恩来部长临行时的嘱托,回去后分头作好思想动员工作。叶挺坚持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将自己的战马让给病员骑,自己和战士一起步行,还指示部队将身体强壮的与瘦弱有病的战士结成对子,互帮互助。在叶挺的关心和鼓励下,全体官兵,同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顺利翻过了九峰岭,进入了湖南境内。

进入湖南后,叶挺独立团首先在汝城与军阀谢文炳部打了第一仗。叶挺紧紧依靠驻地群众的支持,冒雨抢占了汝城西南的一个高地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对攻,在黎明前将敌人击溃,占领了汝南城。这次战役共击毙敌人200多名,缴获一批枪支,取得了第一场胜利。

正当叶挺独立团途径柳州、郴州,从五里牌抵达永兴县城时,接到了唐生智发来的求援电报:“我部处在军阀叶开鑫和谢文炳部南北夹击之中,敌军将于一、二日内施行总攻,所以特令你全团驰往安仁援助,因为那方面我们的军力太弱!”叶挺看完电报后,知道前方敌情十分严重,不顾多日行军的疲劳,率领部队冒着大雨,踏着泥泞,日夜兼程,连续行军150里,于6211顺利到达安仁。

叶挺从唐生智部三十九团张团长处得知谢文炳部四个团,唐福生部两个团已经占领了攸县,守城友军仍在不断撤退,战况对我十分不利。

次日上午,独立团正待出发,唐生智部队三十九团张团长找到叶挺说,唐军长已派全权代表詹筠松参谋前来慰问独立团,希望休息半天再上前线。为了搞好与友军的关系,叶挺答应了,但他心中没有放松,先命令部队二营迅即开赴渌田,第三营马上赶到龙家湾,团直属分队留下接受友军的慰劳,顺便等候因到柳州押解子弹的一营长曹渊。

当宴会正在进行,双方推杯换盏,互致敬意时,一位通信员气喘喘吁吁地将战报递到叶挺面前,叶挺放下酒杯,迅速展开阅读。二营的紧急战报:“敌军千余人已向我渌田阵地猛攻。”

看完这份电报,叶挺马上得出了战斗已经开始的结论,他立即从座位上站起,两手合在胸前:“诸位,失陪了,我必须马上到前线去!”说完策马飞奔,立即带领部队向前线出发。

叶挺的快速反应令詹参谋和在座的各位友军军官打心眼里叹服,此时,一营长曹渊也率部赶到,和叶挺合兵一处向前线挺进。

叶挺将剩余部队分兵两路,团参谋长周士弟率领侦察部队、有武器装备的担架队以及一营的三连作为第一路,增援渌田;叶挺亲率机枪连、通讯连、特务连以及第一营的两个连,作为第二路增援龙家湾。

由于友军的全面溃退,独立团的二、三营刚进入战地,就受到敌人多面夹击,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第二营在渌田南方的海拔四百米高的高地苦战;第三营和敌人混战在一起。

夜晚11点,叶挺赶到黄茅铺找到二营阵地,八连正在单独抗击敌人,三位排长均已负伤,士兵伤亡数十人。叶挺指挥七连全力支持,才打退了敌人的猛烈进攻。

因为敌众我寡,叶挺决定必须速战速决,命令各部在凌晨向敌人发起总攻。

凌晨4时,总攻开始。渌田方面由二营长担任正面进攻;周士第率增援部队包抄侧后;黄茅铺方面,由三营带机关枪一连攻右方敌人;一营曹渊营长带机关枪两挺正面进攻高地,叶挺带领侦察队和特务队往前沿部队指挥作战。全团2000多人,全部投入战斗,枪声震天,杀声动地,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敌人纷纷向北溃退。独立团穷追不舍,直到天色大亮,部队才停止追击。沿途农会纷纷送水,送饭,慰问独立团。在民众大力支持下,独立团士气大增,全团上下只有一个信念击溃敌人。稍事休整后部队继续追击逃敌,追至攸县长岭,天色已近黄昏,城内守敌与溃退之敌互相开火,自相残杀,独立团抓住战机,趁黄昏冲入敌营。敌军仓皇逃窜,毫无斗志,独立团一举收复攸县。

叶挺以一个团的兵力,击败敌军四个团,取得了安、攸大捷。此役共毙敌二百余人,缴获迫击炮数门,机枪数挺,长短枪300余支。不仅打出了独立团的威风,救了唐生智的驾,也震动了广州乃至全国。

独立团攻下攸县后又下萍乡,已在湘南作战月余,可广州方面的北伐誓师大会仍没举行,第四军还没有全部入湘,因此叶挺独立团只好进行自我休整,等待命令。经过一个月的休整,6月中旬,第四军陈铭枢的第十师和张发奎的第十二师才由广州出发,数日后到达攸县,与叶挺独立团会师。

攻打醴陵的战役,由于陈可钰副军长还在广州等待参加北伐誓师大会,大家一致同意由陈铭枢师长代为指挥。

710拂晓,进攻醴陵的战斗打响,叶挺独立团得到当地农民向导的协助,组织部分官兵在拂晓前赶到四汾桥,悄无声息地干掉岗哨,隐蔽接近四汾桥后,突然发起攻击,占领了四汾桥北岸,然后从四汾桥左侧渡过绿水北岸,从腹部侧击敌人。主力部队由叶挺亲自率领,沿攸县大路正面向醴陵进军,部队在泗汾桥与敌军谢文炳部2000余人遭遇,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反复争夺,从清晨打到中午,双方均有伤亡。由于敌人在醴陵西南的泗汾桥修筑的防御工事最为坚固,驻扎重兵,与醴陵成犄角之势,有人曾建议停止进攻,等待援军。但此时叶部一营曹渊营长果断命令部队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准备和敌人作最后的肉搏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士们群情激昂,像猛虎下山一样向敌军薄弱的环节发起强攻。敌军死伤无数,剩下的见势不妙,四处乱窜,溃不成军。叶挺抓住战机,命令北伐官兵乘胜追击,占领泗汾桥。攻下泗汾桥后,北伐军又向醴陵发动了进攻,但由于有渌水之隔,流水湍急,正面进攻十分困难,几次攻城没有突破防线。正当叶挺焦急万分时,当地农民协会派人来说,可以从渌水上游的浅滩过去,从醴陵西边背后打击敌人,就能占领醴陵。叶挺大喜,重新制定作战方案,让那个年轻向导带路,独立团从右翼上游浅水滩跨过渌水,向醴陵城进发,叶挺登上高地观察,发现醴陵城内敌人已经乱了方寸,四处抢劫,准备逃跑,于是抓住战机,不等主力全部到位,便命令第二营和卫生队向城内发起猛攻,经过顽强厮杀,敌人终于抵挡不住,只好弃城而逃。

下午430分叶挺独立团首先攻陷了醴陵。在城内等了一个多小时,原担任主攻醴陵任务的张发奎才面带愧色地带领他的部队姗姗而来。醴陵之战后,叶挺独立团的威名,在革命军中越传越广,越传越神。不过,这才是北伐战争的前哨战,两场硬仗恶仗和攻占武昌战役还在后面,考验着“铁军”独立团的“含铁量”。

浴血攻占武昌城

吴佩孚败走贺胜桥后,逃到汉口,任命刘玉春为武昌守城总司令,吴俊卿为副司令,陈嘉谟为武汉防御筹备总司令,又调集残兵旧部上万人,死守武昌城,妄图以此与革命军再决死战,保住武昌城,挽救颓势。

武昌城是武汉三镇之首,位于汉水、长江交汇处,与汉阳、汉口,形成三镇鼎足,隔江相望的天然地形。武汉三镇中,只有武昌有坚固的城墙,城高两丈有余,城外有护城河,水深二至三米。武昌城有大小城门九座,内有蛇山居高临下俯视全城,城郊地势平坦,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北伐军一路凯歌,抵达武昌后便将武昌城团团围住,92开始攻城。但由于敌人早有准备,革命军首次攻城受阻。此时叶挺带领作为预备队的独立团,正在作攻城准备。在团部,叶挺召开独立团党支部干事以上的干部扩大会议,布置攻城任务,讨论组建奋勇队问题。第一营长曹渊和第二营长许继慎为争当奋勇队,互不相让,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经过慎重考虑后,叶挺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营,任命曹渊营长担任奋勇队队长。第二营为拥进队,第三营和特别大队为预备队。

曹渊营长争到奋勇队后,十分高兴,回到营部马上开会动员。他激动地说:“顾名思义,奋勇队就是敢死队,做了奋勇队的队长和队员就要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战士们听后,个个群情激昂,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出发攻城。一营三连连长高超,积极性最高,他家就住在武昌城内,很早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曾在孙中山警卫团服役过,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战斗勇敢,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受叶挺团长和曹渊营长的器重。为了表达誓死攻城的决心,他当晚给妻子写了一封绝笔信,并把它交给曹营长,说:“我们明天攻城,大家一定要有誓死如归的决心才能把武昌城攻下,为了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我决不不怕死,如果我死了,请把这封信交给我的妻子。”在他的带动下,其他许多官兵也纷纷将“遗书”交给营部,人人都为攻占武昌城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曹渊营长也把写好的诀别书,送到叶挺团长手中,他说:“如果我这次牺牲,希望组织能把我的儿子培养成人,让他继承我的遗志。”独立团“留书攻城”的决心迅速传遍了革命军各部。

95晚,第二次攻城开始。曹渊带领奋勇队三个连分左中右散开,如猛虎下山般向武昌城发起攻击。这时,城头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奋勇队刚接近城壕,就被敌人发现了,顷刻间,枪弹像雨点一样扫射过来,奋勇队冒着枪林弹雨,立即竖起爬城的梯子,奋不顾身地往上攀登。守城敌军抛下滚木、礌石,手榴弹也倾泻而下,一批战士倒下了,另一批战士又爬上梯子,第一连连长莫奇标不幸中弹负伤,他强忍伤痛,继续指挥大家攀爬云梯,后又多次中弹,壮烈牺牲。右边三连长高超指挥的几名奋勇队员,几经拼搏,最后一鼓作气,登上了城垛,但终因寡不敌众,也坠落梯下,光荣牺牲。全连六个排长,除一个人负重伤外,其余五名全部壮烈牺牲。

曹渊营长眼见正面向上进攻无望,于是决定采用由上转下的办法。二连报告在城脚下有一个下水道可以通城内,要求通过这条下水道打进城去。曹营长经过实地观察,认为可以一试,但敌人早有提防,一部分战士刚进下水道就遭到敌人迎头扫射,全部英勇牺牲。

曹营长眼见各种办法都使过了,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都没有攻进城去,十分气恼。他清点了一下全营人数只剩下10多人。为了最后完成任务,曹营长决定自己亲自上阵攻城。为了及时让叶团长了解全营情况,曹营长马上给叶团长写了一个报告:“天已拂晓,全营伤亡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我誓必率我可爱同志达成竖青天白日旗于城上之任务……曹渊。”这最后一个“渊”字的最后一竖拖得很长,因为当他写完最后一笔时,他头部中了弹,鲜血滴在报告上,分外的艳红。曹渊营长把报告交给警卫员,便和大家继续登梯。刚爬上几级身上又中数弹,他坚持爬到梯顶并鼓励大家踩在自己的肩背上去,一营全体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为登城留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叶挺看着曹渊的绝命报告,痛心疾首,简直要发疯:“曹营长啊!曹营长,你在哪里?”说着说着泪水簌簌而下。这是叶挺平生第一次当众痛哭失声。

两次攻城两次未果,总指挥部决定暂停正面攻击,改为封锁围困。叶挺独立团担任围困通湘门至中和门一线。这天,叶挺在通湘门和中和门一线前沿阵地巡视时,发现城东停放着一辆缴获的铁甲车,经检查可以作为掩体使用。叶挺突然想起了一个主意:何不利用它做一个掩体,采取挖地道的方法,一直挖到城墙里去,然后从地道中破城而入呢?计成于心,叶挺立即与中共湖北区委取得联系,从地方调集所需要人力和器材。战士和工人修好铁轨,将铁甲车两节货车厢拉到通湘门附近,再由官兵和地方工人一起利用从汉阳兵工厂搬来的钢板和自备的麻袋沙包,在铁甲车和另外两节货车厢筑起掩体,留出射孔,造成了一个3节车厢的活动堡垒。从安源煤矿调来的工人,主动请缨,和战士一道帮助挖起了地道。叶挺派出侦探队、通讯队和一个机枪排配备在铁甲车上,以掩护工人挖地道。

叶挺摸到城边亲自侦查地形,选择开挖道口,指挥将坑道中挖出的泥土倒在洼地里,以免被敌人发觉。又在通湘门近处构筑工事,设置铁丝网和路障,以加强铁甲车的防御能力。

敌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现叶挺独立团的行动。革命军第十师和第十二师获悉叶挺独立团秘密挖地道后,也先后效仿开始挖坑作业,这样通往武昌城的地道由一条增加到三条。

十多天后,敌人才得到革命军挖地道的情报,调集上千人敌兵从通湘门、中和门、保安门冲出,企图破坏北伐军的地道作业。

叶挺命令机枪连向敌人扫射,命令第二营从正面向来犯敌军进行反击,同时,命令补充连从侧翼进攻增援,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来犯之敌大部被消灭,由于城内敌人怕我军乘胜入城,关闭了城门,没来得急进城的敌人被关在城外,乖乖地做了独立团的俘虏。

叶挺从俘虏口中得知,城内粮饷子弹严重缺乏,城内士兵一天两顿稀饭都难以保证。城内百姓连吃猫、吃鼠、吃树皮的都有,惨不忍睹。一些守城之敌企图出城逃跑,均被叶挺独立团俘获或消灭,剩余敌人只好龟缩在城内,再不敢露头了。敌军情绪低落,军心动摇,阵脚大乱。守城总司令刘玉春眼看武昌不保,为避免受到革命军的歼灭,使出了缓兵之计。他派出使者与革命军第四军谈判要求投降,提出输送20万饥民出城。叶挺为减轻武昌人民群众的痛苦,在汉阳门外设立接待处,分发粮食,转移人员。刘玉春谈判是假,等待援军的到来是真,他一面假谈,一面拒绝第四军提出来的开出城外接受改编的条件,拖延投降。刘玉春不顾部队死活,拒绝投降的顽固做法,激起了敌人第三师师长吴俊卿的极大不满,他派参谋长李循南和团长贺总庭两人混在群众中出城,来到独立团驻地,与叶挺团长进行秘密谈判。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定,1010日晚由该师打开所管辖的保安门、中和门和通湘门,里应外合,接应北伐军攻城。

1010凌晨攻城前,叶挺集中部队。并作战前动员:“弟兄们,前面就是武昌城。城头上有我们弟兄留下的鲜血,烈士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现在怎么办?”“攻上去!”“占领武昌!”“把我们的军旗插上武昌城!”“冲上去!”……叶挺话音刚落,官兵们的口号声此起彼落,响个不停。独立团一部分由中和门冲入,部分从通湘门附近的云梯上攀登入城,然后兵分三路向敌军主阵地蛇山发动总攻。中午12时,在叶挺独立团和革命军其他师团强大的攻势下,敌军蛇山阵地被攻破,两万残兵败将全部当了俘虏。守城司令刘玉春,湖北督军陈嘉谟,想乘机混入难民中潜逃,也先后被活捉。

北伐军的战旗在武昌城头高高飘扬,迎风招展。武昌战役胜利后,叶挺独立团的“铁军”的光荣称号,在革命军内,在百姓们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叶挺独立团在攻克武昌战役中立了头功,立了大功。但是,独立团的官兵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为“奋勇队”的一营所有将士全部牺牲在武昌城下。为此,叶挺无心参加庆功会,相反利用战役间的调整空隙,在一个山岗上为独立团的烈士们举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动,之后又派警卫队长带领专人给一营长曹渊和烈士们的亲属送发了烈士遗书和抚慰品。这些事情做完之后,叶挺内心才少许平静了一些。叶团长的一举一动驳得了战士们的敬重与好评,他们说,叶团长不仅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而且有勇有谋,爱兵如子,为这样的长官效力,即使卖命,也完全值得。叶挺却说,我指挥上也有失误,攻城开始阶段,组织“奋勇队”,只知猛打猛冲,硬攻死拼,造成众多官兵伤亡,这是血的教训,一营官兵牺牲得虽然壮烈,但是,实在是太可惜了。

        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

正当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之时,蒋介石、汪精卫合流公然违背国共合作原则,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者,开展反共清共活动,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1927712,中国共产党批判了以陈独秀为总书记的右倾错误之后,决定对政治局进行改组,成立了由周恩来、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张国焘等五人组成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新成立的中央政治局713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时局的意见》,对国民党中央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反革命活动进行谴责,将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回,并郑重声明:中共仍将与一切继续坚持三民主义的革命人士合作,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与此同时,新的中央政治局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进攻,给予坚决反击。

1927719,前敌军委和聂荣臻奉周恩来之命赶往第二十四师司令部,向叶挺传达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有关发动武装起义的决策,叶挺坚决拥护,表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为挽救中国革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此时此刻,叶挺想起了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曾和他大谈“中庸之道”,如今这个独夫民贼突然对共产党举起了屠刀,由此,叶挺对蒋介石的两面派嘴脸看得分外清楚,这也就更加坚定了他革命到底的决心。

按照周恩来指示,叶挺率领第二十四师,贺龙率领第二十军,共计2万余人向南昌进发。726部队到达徐家埠时,发现通往南昌的山下大铁桥已被张发奎部队破坏,军队无法通过。叶挺一方面命令立即组织人员修桥,一方面派员与当地工会组织联系,请求援助。当地工会组织听说是“铁军”要攻打到南昌时,情绪十分高涨,立即组织当地工人投入修桥战斗,工人们挑灯夜战,四处抢运木材、道钉和铁轨,经过一夜的奋战,26日凌晨大桥终于修通,部队浩浩荡荡通过铁路桥,向南昌挺进。第二天,部队整整齐齐地开进了南昌市区。到达南昌城后,叶挺马不停蹄地着手了解南昌驻军的有关情况,开始了起义前的军事部署。

7月底,周恩来在系马桩召开会议,正式宣布由周恩来、李立三、澎湃、恽代英等人组成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会议决定,将起义时间由原来的728改为30日晚上举行。叶挺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军事形势分析,制定了严密的军事行动计划,争取在一夜之间解决战斗。正当紧锣密鼓准备时,身在九江的张国焘以共产国际的名义,假传圣旨,要求起义推迟,遭到了前委的一致反对。叶挺也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认为暴动已箭在弦上刻不容缓。从力量对比上我们也占有绝对优势,胜利的把握大。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依靠张发奎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他主张按原计划进行,不要再拖延时间,以免错过进攻时机。张国焘在众人的反对下改变了立场,起义按原计划实施。

192781凌晨,一阵枪声划破了夜空,将寂静的南昌城照得一片通红。叶挺率领二十四师各团向贡院的敌人发动进攻。敌人凭借精良的装备和险要地形,负隅顽抗,叶挺要求大家要拿出北伐时的冲劲和狠劲,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但敌人火力太猛,我起义军伤亡不小,敌人准备从贡院后门突围,教导团中队长陈守礼被敌人击中壮烈牺牲。叶挺命令封住关口,并调集几挺机关枪支援,密集的子弹射向敌人,官兵们顿时士气大增,一起高声呐喊,喊声震天动地。敌人见势不妙,纷纷向北逃窜。叶挺早在这里布下了伏兵,敌人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只好缴枪投降。

我起义军越战越勇,贡院的敌人解决后,叶挺又指挥七十一团直捣佑民寺军械库。敌军仓皇应战,不堪一击,纷纷溃败。起义军占领了弹药库。这时缩在松柏巷天主教堂里的敌军第六军五十三团还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叶挺命令三营长调整战略,一面加大火力攻击压下敌人的势头,一边喊话劝降:“我们是叶挺的铁军!赶快投降吧!”同时派一支小分队从敌人的侧面进击,翻墙入院插入敌人心脏,几支队伍四面夹击,敌人终于支撑不住了,立即吹起了“敬礼号”。与此同时,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也拿下了驻匡庐中学的敌军。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驻军在南昌城的敌军一部分被击毙,大部分缴械投降。起义胜利了,起义军的革命大旗在南昌城头高高飘扬。

81上午9时,起义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在江西省府西花厅召开了中委、省委、中央海外部等代表的联席会议,决定整编起义部队为三个军,叶挺任第十一军军长。会议决定成立临时革命政府“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等25人为委员,并发表了《八一宣言》,叶挺发表了《告二方面军同志书》,用事实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罪行,从而唤起了官兵和民众的觉醒,极大鼓舞了起义部队的士气和斗争信心。

根据中央决定,叶挺率领起义军离开南昌,南下广东,以求得国际援助,准备第二次北伐。但一路上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更令叶挺难过的是他信任的同乡蔡廷锴带团叛逃,投靠国民党。为此叶挺很是自责,并做了深刻检查要求组织处分。蔡廷锴的叛逃加上三河坝的错误分兵,使起义军陷入了困境。后来,中央决定部队分散突围,一部分进入到海陆丰与当地工农运动结合起来,开展游击战争,一部分由贺龙带领进入湘西,开展武装斗争。朱德带领教导队部分武装上了井冈山。叶挺与革命军冒险将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护送到香港后,回澳门探亲。爱妻李秀文见丈夫归来,先是十分惊喜,但马上感觉到叶挺的心情非常不好,终日闷闷不乐,不是埋头看书,就是一个人苦闷地思考。为了安慰丈夫,李秀文变着法子做些丈夫爱吃的粤菜,还有时放粤剧唱片给丈夫听,但不管怎样,叶挺的心情一时半刻总也调整不过来。他为南昌起义先胜后挫的结果在自责,在思考。但见到爱妻如此理解自己,关心自己,他又觉得十分对不起李秀文,渐渐地,在妻子的温情感召下,他的低落情绪开始好转,夫妻二人在澳门渡过了一段难得的甜蜜时光。

叶挺虽身处澳门家中,但他每天都通过阅读报刊,关注着广东工农革命运动和粤桂军阀的消息,无时无刻不在揣摩时局的发展和动向。他被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所鼓舞,时刻等待着党的召唤,盼望着早日回到广州,实现自己未酬的壮志。

        十九、“我是抗日的军长”

19371112,叶挺到达抗战中心城市武汉,住汉口原日租界大和街26号。当时鉴于日军大兵压境上海,南京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机关已陆续迁往武汉,一些工厂、学校也随迁而至,一时间社会各界名流汇集,武汉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共产党也于当年10月在汉口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叶挺到武汉后,着手南方814个地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工作。新四军的番号是19371012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颁布的,其全称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转发了蒋介石的电报,明令“鄂皖边区高敬亭部”、“湘鄂赣边区傅秋涛部”、“粤赣边区项英部”、“浙闽边区刘英部”、“闽西线张鼎丞部”,均“统交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为了搞好新四军的组建,叶挺一方面向中共中央要求多派干部,另一方面又在原国民革命军的部属和亲友中招募人才,尽可能地多吸收和动员那些拥护抗战的军人和知识分子。叶辅平、沈其震、朱克靖等20余名愿为抗日事业尽力的军人、医生、文化工作者陆续来到大和街26号。叶挺组建起军需处、副官处、军医处、秘书处,叶辅平为军需处处长,沈其震为军医处处长。这些具体办事机构的组成,为下一步新四军军部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新四军名誉上是一个军,实际上蒋介石在人员数量、武器装备、弹药粮饷、防区范围等方面都作了极大的限制,改编后的新四军的给养只相当于国民党一个丙等师的标准,且经常拖欠克扣。叶挺耐着性子与蒋介石交涉。1121,叶挺、叶剑英赴南京面见蒋介石。遵照中共中央的意见,叶挺向蒋介石提出:新四军拟编为乙种师两个师,军师干部人选、部队集中地点、开拔费、整理费等诸项必须落到实处。蒋介石一听就火了,说:“各游击队不能按照八路军的办法,延安提出的干部名单不能同意。”接着又说:“八路军拒绝点验,南方游击队必须派人点验,按枪的多少决定编制,不能先委任师长、旅长。”      

叶挺反驳说:“将他们开拔到前方打日本才是主要问题,其他皆为人事问题,容易解决。”

蒋介石又露骨地说:“你是国民党的军长,又不是共产党的军长!”

叶挺大声地回答:“我是抗日的军长!”

蒋介石粗暴地嚷道:“这不行,我估计他们不能调开的!”

叶挺进一步晓以大义:“收编可以增加抗日力量,否则对地方亦不好。”

当时前线战事吃紧,蒋介石又喊出了“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全民抗战的口号,此刻蒋介石见叶挺不买他的账,恶狠狠地说:“如扰乱地方便是破坏抗战,我要剿的,你们决不能在江南。”他还当着叶剑英的面向叶挺挑拨说:“他们都是共产党,你不是共产党,将来你有性命危险。”

叶挺不为所动,他对蒋介石毫无诚意的态度和小人的嘴脸非常反感,愤然提出辞职。

见叶挺立场坚决,蒋的态度也就软了下来,说具体问题可以找陈诚商量解决。经过这次与蒋介石的交锋,叶挺进一步看清了蒋介石真反共假抗日的面目。 

在武汉期间,叶挺又与何应钦、陈诚多次磋商。何应钦禀承蒋介石的旨意,仍然千方百计想控制新四军。隶属关系上,决不同意新四军由八路军总部指挥,而由第三战区管辖;在干部配备上,提出各红军游击队主要领导人都要离开部队,由国民党方面派人担任营长以上军官。后来由于在谈判过程中,南京、杭州又相继沦陷,形势更趋危急,国民党这才对新四军改编事宜开始催办。为了顾全大局,中共做了许多让步,特别是同意了新四军由第三战区统辖,加之叶挺委曲求全,从中竭力斡旋,促成国共两党在新四军改编方案上达成协议。1214,延安方面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实际上基本批准了新四军的改编方案。新四军分会以项英、陈毅、张鼎丞、曾山等为委员,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当天,毛泽东、项英致电叶挺:“新四军原则上可照何(应钦)提议作进一步磋商。其他条件如前所商,尤不要何派人。”叶挺接到电报后,在与何应钦的交涉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共中央提出的意见,即新四军的干部配备均由共产党方面负责,不允许国民党方面插手。这就为在新四军中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和政治机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组织保证。

19371225是新四军建军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下午,叶挺、项英在大和街26号召开有新四军军部机关和部分游击区负责人参加的干部大会。到会的新四军领导人有:拟任的参谋长张云逸、参谋处长赖传珠、组织部长李子芳,军需处长叶辅平、副处长宋裕和,军医处长沈其震、侦察科长李志高、通讯科长胡立教等。会上,叶挺和项英分别报告了抗战形势、上海和南京失陷的经过及原因,布置了集中部队开赴前线的任务。这是新四军军部机关的第一次会议,实际上也是新四军军部宣布正式成立的会议,它标志着新四军第一个军部的诞生。193813,周子昆率30余名干部抵达武汉,随即充实到新四军军部机关各处部。至此,军政治部、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军医处初具规模。

新四军军部虽然成立了,但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的委任仍未核准,叶挺又斡旋于此项工作。在武汉,叶挺以他的特殊身份,利用老朋友、原国民革命军旧部军官等关系,为争取国民政府尽快核定项英等人的委任而奔波。在新四军的军费上,国民政府只答应拨给3万元,叶挺多次找陈诚协商,要求将军费增加到10万元以上。115,叶挺飞抵香港,向在港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催要军费,并到广州筹款购置枪支弹药。由于叶挺的努力,新四军部队的人、枪、款问题的解决有了较明显的进展,军费由原来的3万元增至9万元。 19381月下旬,新四军军部迁往南昌,编组工作全面展开。经过与国民党的反复交涉和复杂的的具体工作,到3月中旬,领导干部的任用基本确定。到4月,各游击队的集中改编基本完成:新四军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周子昆任副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全军1.03万人,下辖4个支队:第一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赣东北的红军游击队编成,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南、浙南等地红军游击队编成,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由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编成,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由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和豫南桐柏山红军游击队编成,高敬亭任司令员。

新四军的诞生,叶挺功不可没。在叶挺指挥下,分路开往抗日前线。1938617,新四军先遣支队在镇江韦岗进行了江南第一战。由此,揭开了新四军在敌后抗日的序幕。从此,新四军与八路军并肩战斗,在敌占区纵横驰骋,给日寇以极大的威胁和沉重地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囚歌

叶挺夫人李秀文,一直不知丈夫的下落。194210月,她终于通过李济深的关系,打听到丈夫被关押在重庆。她拿着李济深的亲笔信找到戴笠,要求探视叶挺。经过半个多月奔波,戴笠才派人将李秀文母女接到歌乐山下五灵观招待所,与从山上囚室下来的叶挺相见。当见到发长须的丈夫时,李秀文已泣不成声,叶将军见到母女二人,也悲喜交加。蒋介石原以为李秀文会劝说丈夫妥协,其实通过几次探视,她带来了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以及各界进步人士的问候和敬意,这使叶挺非常激动。他知道虽然他在坐牢,但他不是孤立的,全国人民的心都和他在一起,特别是当夫人告诉他党中央一直在设法营救他时,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回到蒋家院子,他捺按不住激动的心情,要来纸笔,独自关进房间,任思绪信马由缰。他想到了很多很多:北伐战争的硝烟,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鲜血,江南抗日战场的烽火,上饶的软禁、桂林的幽囚,延安时毛泽东热情洋溢的欢迎。想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他身处逆境时时刻关心着他的安危。是党,给了自己力量和勇气,离开了党,犹如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舞。党的关怀,使他坚定了把牢底坐穿的决心。他热血沸腾起来,挥笔写下: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

 得到永生。  

《囚歌》写成后,由夫人李秀文带出及时交给郭沫若,这首被郭誉为“用生命和血写成的真正的诗”,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诵。渣滓洞监狱难友胡作霖将他谱成曲,成为渣滓洞的“洞歌”。  

由于蒋介石闻报李秀文常与中共代表团成员联系,害怕劫狱,于是又找到陈诚,让他把叶带到湖北。陈诚领命到红炉厂看望叶挺。两人见面,互致寒暄。叶挺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胡须和头发更长了,蓬松的长发中间夹杂着银丝。这次陈诚绝口不提劝降之事,他以故交的口吻,关切地对叶挺说:“我在重庆逗留期满,现准备离渝回战区长官部。希夷兄不愿做事也罢,然一人呆于荒郊野岭,于安全考虑,是属不妥,不如与夫人一起去六战区休息,我也好从中照应,希夷兄意下如何?”叶挺也考虑到目前蒋介石不可能放他,关在重庆,戴笠一伙把他困守死死的,根本无法再与党取得联系。与其如此,还不如换个地方试试。于是便答应了陈诚,但同时,他要求陈必须答应他两个条件:“一是不挂任何职衔,不与任何军政人员发生关系;二是生活要民办,不要官办,不沾第六战区和湖北省政府的一碗水,一粒米。一切用度暂由我的老朋友周苍柏借助,以后我如数偿还。”陈诚见叶挺答应去恩施,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跑回去向蒋介石报告。两天后,陈诚兴冲冲地告诉叶挺说,老蒋点头了。这样,叶挺于194212月中旬,从重庆乘“同德”兵舰被秘密押往巴东,再转道恩施,同去的有夫人李秀文和女儿杨眉。周恩来、郭沫若提前到码头为他们送行。  

叶挺在恩施,先是被关在“民享社东门招待所”,后又迁往西郊朱家河岸边的一所农舍。由于叶挺坚决要求生活自办,政府发的囚粮,往往不够吃,于是,他带领妻子和儿女,开荒种地、养鸭养鸡。他种的菜和载的茶树,用度有余,还时常送些给当地邻居吃用。

1945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胜利的欢乐,却与叶挺无缘。28日,他们一行在武装特务的押送下,又由恩施启程,押解重庆。914夜宿朝天门旅馆。第二天早晨,三个孩子按照父亲的吩咐,说是出去买油条,溜出旅馆大门,由10岁杨眉带队,穿街过巷,来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这是叶挺巧设计谋,告诉八路军办事处,叶挺已到重庆,然而由于值班员一时疏忽,未能及时电告周恩来。待周下午归来,带上杨眉驱车找叶挺时,早已人去楼空。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周恩来为此气得跺足:“假如你们及时告诉我,我去找到叶挺,我就能把叶挺救出来。” 

跟随叶挺的特务,看见三个孩子一大早端着碗出去,像是购买早餐,便不在意,然等至中午,仍不见其归来,知道事情不妙,马上强迫叶挺转移。叶只好随特务而去,再度关进蒋家院子秘密囚室。


                 
               二十七、将星殒落黑茶山


1946年 48叶挺与夫人李秀文和孩子小杨眉、阿九,乘飞机由重庆飞往延安。本来,周恩来劝他多休息几天,另乘飞机走,但他去延安的心情迫切,坚持搭乘这趟飞机。同行的还有博古、王若飞、邓发等参加国共谈判后返回延安的中共代表。

这架飞机由美国空军上尉兰奇、上士瓦伊斯、迈欧、马尔丁四人担任机长和乘务,一路上飞机与地面一直保持联系,没有异常。但这一天阴云密布,雾气很重,给飞行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此时,延安方面已组织了盛大的欢迎场面,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及群众代表们,早已等候在延安机场。

中午时分,天空飘起毛毛细雨,飞机已到延安上空,听到飞机的声音由远而近,整个机场翘首盼望。但很快,飞机的声音又慢慢消失了。一直到傍晚,仍不见飞机的踪影,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延安机场上每一个人的心头。当时,在延安读书的叶挺两个儿子叶正明、叶华明,也被朱老总派专车接到机场迎候父亲的到来。暮色渐渐降临,兄弟俩的心情如同这夜幕越来越暗,似乎有什么大祸即将降临一般。

两天后,噩耗才得到证实,飞机在飞抵延安上空时由于天气恶劣,雨雾濛濛,驾驶员看不清飞机场的着陆跑道,不得不采取临时应急措施,转向飞回西安机场着陆,结果飞机在飞到山西省兴县东南80里处撞上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飞机顿时爆炸起火,坠毁山崖,同机的除了叶挺、博古、王若飞、邓发等党的重要领导人外,还有叶挺的夫人和两个孩子小杨眉和阿九,加上机组人员共计17人全部遇难。17人中只有小杨眉的尸体完好,令人泪下的是遇难时她手中还紧紧攥着爸爸叶挺送给她的盛有两只小白兔的笼子。

1946415,延安各界2000余人,参加中共中央为坠机而牺牲的叶挺等烈士举行的追悼大会。叶正明、叶华明兄弟肃立于悼念人群中,悲戚的泪水止不住流淌。将星殒落,同志泣血,苍天生恨。上午10时,哀乐声起,全体肃立默哀,鸣礼炮24响,山河同悲,万人哭号。  

在国民党统治区首府重庆,6000余人和各民主党派代表在市区为叶挺将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民主人士张澜主祭,周恩来、孙科、沈钧儒、邵力子陪祭,李公朴先生作为司仪主持了追悼大会。

在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上万人隆重集会,追悼叶挺将军,军部上空枪炮齐鸣,为叶挺将军送行。陈毅、张云逸、饶漱石等新四军领导人还为“四八”空难烈士联名题写了挽词:“顾现势,国家多事,人民多难,反动多狂,诸先烈在九泉安能瞑目;想当年,富贵未淫,贫贱未移,威武未屈,给同志作一贯无上典型。”并号召新四军全体指战员向叶挺将军学习,并顺应民意决定把盐城县改名为叶挺市,把盐城改名为叶挺城,以永远缅怀叶挺将军的丰功伟绩。

当然最具意义的追念活动还是在延安,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分别书写了挽联:

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挽联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朱德总司令的挽联是:“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而牺牲!”

刘少奇的挽联是:“把给与我们伟大死者的悲痛变为积极地力量来巩固和平争取民主!”

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廖承志的挽联是:“因政协枝节横生,丧吾党一批优秀英才,此责任有人应负;看反动阴谋层出,为祖国百年民主伟业,着斗争我辈当承。”

任弼时、彭德怀、林伯渠、邓小平、徐向前等领导人也都分别书写了悼念叶挺的挽联或长诗。

毛泽东主席特意发表了题为《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的悼念文章。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继承先烈遗志,继续奋斗,为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

朱德总司令写下了题为《完成死难者所遗下的事业》的悼念文章,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全体将士以叶挺将军为榜样,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周恩来撰写了题为《“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文章,文中说到:

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一出狱,你就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见面,你就提到皖南死难同志,检讨皖南事变,要我交涉继续放人。我记住,我永远记住。我敢向你保证:我们要为保护人民队伍和释放一切政治犯而奋斗到底!

对叶挺将军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解放后党和政府,先后于1983年和1991年在叶挺将军被囚居的旧址湖北省恩施市和叶挺将军的故居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建立了叶挺纪念馆,让后人永远学习和缅怀叶挺将军的革命斗志和高尚情操,永远铭记一代名将叶挺将军的历史功勋。


文章分类: 作品介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