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冬皇悲歌

就在孟小冬艺途如日中天的时候,谁也不曾料命运既眷顾她又捉弄她,孟小冬在人生旅途上迈出的这一步,竟使她既创造出以后事业的辉煌,又经历了一段对她造成至命伤害的传奇婚姻

冬皇悲歌


万伯翱  马思猛

    就在孟小冬艺途如日中天的时候,谁也不曾料命运既眷顾她又捉弄她,孟小冬在人生旅途上迈出的这一步,竟使她既创造出以后事业的辉煌,又经历了一段对她造成至命伤害的传奇婚姻。

          19258月,孟小冬参加北京第一舞台盛大义演,与裘桂仙合演《上天台》列倒三。大轴为梅兰芳、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余叔岩、尚小云演压轴《打渔杀家》。这是孟小冬第一次与梅兰芳在后台擦肩而过,她只是出于礼貌和对梅先生的敬仰,点头示意,叫了一声“梅大爷。”而梅兰芳却是在化装室内竖着耳朵边化妆认真伶听了孟小冬的《上天台》。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把以梅派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京剧先后带到日本、美国和前苏联。凡是看过梅兰芳那热烈而动人的演出场面,都会过目而不忘,被他的艺术魅力所陶醉,他的艺术受到了所到国家人民的喜爱和欢迎。梅兰芳轻歌曼舞的舞姿,配上那优美的唱腔,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的古典美,他改革、丰富了旧剧的传统僵化的表演程式,令京剧艺术耳目一新,在国内外赢得了声誉,为当时古老贫弱的中国长了脸贴了金。京剧乃“国萃”之说由此而兴,原来国内的一些反对旧剧的文人名流也就此闭嘴罢休。

当年已负盛名的梅兰芳,本有自己美满婚姻,家庭生活也应当说是幸福的。

乱点鸳鸯谱

或许是命运注定,还是神差鬼使,不多日子,又遇823冯公度母八十寿辰堂会,由青衣提调派了一出孟小冬与梅兰芳合演的《四郎探母》,他(她)们上演了一出阴阳颠倒了的夫妻对儿戏,戏中的铁镜公主和杨延辉口口声声是夫妻情,夫妻恩。引起了戏迷的极大兴趣,曾轰动一时。

192654,再遇时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银行总裁的王克敏过生日大唱堂会戏。这天,到会的都是北京城内数得着的头面人物,其中也不乏名伶俊秀。风华正茂、名满京城的当红女老生孟小冬,和举世闻名、众望所归的男旦梅兰芳,自然均在被邀行列。有了前次《四郎探母》的轰动效应,这回有人更是突发奇想,提议让孟小冬和梅兰芳合演一出《游龙戏凤》。提议者说:“一个是老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也。”这是一出生、旦对儿戏,唱做并重。

当年,还没成为大师的梅兰芳与余叔岩第一回合作,煞费苦心所选的剧目就是这出;因为,用今天的时髦话说它可让两人“双赢”,既可让梅兰芳出彩,又可让处于“挎刀”身份且嗓音还未恢复的余叔岩增光。而孟小冬呢,虽然师父仇月祥曾经教过这出戏,但在此之前尚未演过。这次出乎意外,来了一个突然袭击,原定剧目只是唱一出《坐宫》。孟小冬在从未正式登台演出过此戏的情况下,居然敢和梅大师“台上见”!连她的师父仇月祥在台下也为之捏了把汗,担心把戏唱砸!其实早先的演员都有这样的本事,也是中国戏曲演员独到的本事:即是从未谋面的演员,初次合作演出,也没有事先排演,对台词这一说。只要是照本宣科,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双方在台上都有一定的交代,绝不会在台上砸锅。这天孟小冬是由师父仇月祥替她化的妆,他将她头上的网子勒得比较高,这样看上去显得长眉入鬓,又带有点武生气。眼皮上的红彩抹得稍重一些,带点浪漫气息。孟小冬演来显得落落大方,更显天子的风流潇洒。演出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的结果出奇地好,得到了在场的戏迷和观众的一致赞赏和欢呼。他们俩把剧中人都演活了,这出戏是写明朝正德皇帝微服巡视,在李家客店挑逗、调戏女主人李凤姐的一出生旦戏。在舞台上却是阴阳颠倒的,十九岁的姑娘孟小冬扮演的却是大明正德皇帝,而有美男子之称的梅兰芳演的是李凤姐。尽管小冬扮的皇帝戴着长长的髯口,而梅兰芳扮的是活泼天真的少女模样,当台上梅孟表演戏耍身段(动作)时,台下简直是哄开了锅,男女粉丝们不断地拍手,不停地高声叫好。尤其是梅迷们,硬是把他俩的这段表演视为假戏真做。当时就有那么两位好事者说:“这真是天生的一对儿。谁能成人之美,亦生平一乐。哪位大爷要是肯做点好事,何不把他们凑成段美满婚姻,真是一曲人间佳话。”其他的梅迷齐声赞许。这种现代世界只有中国戏曲舞台上独有的角色乾坤错乱现象,却被“梅党” 戏迷用来为这对人间绝色“乱点鸳鸯谱”。

假戏真做

台下的哄闹呼唤,台上的假戏真做,终于促使这对舞台上的阴阳颠倒的“游龙”和“凤姐”携手走进了真实的生活之中。

孟、梅彼此心生爱慕之意,就看怎么捅破这层窗户纸了。“梅党”的冯耿光、齐如山、李释戡都认为他(她)俩是天生一对,如果结合,以后演出生旦对儿戏将是剧坛一绝,所以都乐于促成。他们的想法,梅兰芳一听自然高兴!因为已和孟在堂会上几次同台,配合默契,在心底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们背着梅夫人福芝芳,采取暂时在外找房金屋藏娇之策。这“梅党”的朋友们一切商量就序,决定由齐、李二位去孟家保媒。他们先到北京东四三条25号,拜会孟父。孟鸿群就怕小冬嫁过去做偏房,要受欺负。而齐、李则允诺并非偏房,也是正室(当时社会是允许男子除正室之外另娶侧室、续弦的)。并说明暂时在外找房单住,不会和福芝芳冲突。孟见一些朋友不断地要求促成梅、孟百年之好,也就不再坚持梅兰芳已有家室的己见,同意与大家一起促成这桩婚姻。随后众人一起在孟鸿群陪同下到26号院与孟小冬当面提亲,这样,一宗亲事就此说定。

在梅、孟的婚姻问题上,唯一表示坚决反对的只有孟小冬的师父仇月祥,并在一怒之下带着七岁的仇乐弟(孟幼冬)离开了东四三条,返回上海家中。

这一年828日,天津《北洋画报》首次披露了署名傲翁者有关梅、孟婚恋的小道消息,颇有搞笑意味,云:“听说现在小冬已采纳我的劝告,决心找个丈夫,这未来的新郎,不是个什么阔老,也不是什么督军省长之类,却是那鼎鼎大名的梅兰芳,梅兰芳现在年纪才过三十,不能算是老,然而‘阔’的一字,他可很够得上呢!”还同时刊登了“将娶孟小冬之梅兰芳”的戏装照片和“将嫁梅兰芳之孟小冬”的旗装照片各一张。

梅、孟均是新潮观念,头脑里没有更多封建意识,什么生辰八字,瞎子算命,一切全免。经过几次酝酿,择定良辰吉日。1927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二十四日,梅、孟的婚礼就在北京东城东四牌楼九条35号中国银行冯总裁的公馆内举行,冯耿光任证婚人。明眼人一看便知,举行婚礼乃人生中大事,把婚礼地点设在他人府内,实属不伦不类,既不合理,也缺乏正当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简单而注定了这段姻缘的崩溃,还是简单本身就是一种勉强和无奈。正像后来的孟小冬在回忆中提到的那样:“当初的兴之所至,只是一种不太成熟的思想冲动而已。”

可叹现实生活中孟小冬与梅兰芳,并未如他们在舞台上合演的《游龙戏凤》那样,李凤姐随正德皇帝入宫,恩爱有加喜得龙子,落得个大团圆皆大欢喜的结局。而他(她)们却实实在在地演出了一幕以悲剧结局的游龙戏凤,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无法弥补的沉重代价,永远无法抚平他(她)们各自的伤痛。从而唱出了中国京剧舞台幕后一曲琴瑟哀鸣的《冬皇悲歌》而告终罢了。

金屋藏娇

孟、梅婚后不久,他们另外在城东内务部街一条胡同里租了一个独门独院,这样的婚姻方式颇耐人寻味,三房四妾在旧社会里本是司空见惯不足为怪的,而梅却采取避开嗣母、妻室,在梅宅之外另起炉灶,使得孟小冬和梅的结合从开始就缺乏了正当性,没有得到梅家上下承认,从而为孟小冬的不幸埋下隐患。婚后,孟小冬却过着金屋藏娇的生活,她不能再上舞台了,原先人们期待的“乾坤绝配”并没有在舞台上再现。

与梅兰芳一起生活的孟小冬是什么样子的呢?齐如山的儿子齐香曾在晚年回忆说:“平时我看她并不过分打扮,衣服式样平常,颜色素雅,身材窈窕,态度庄重。有时候她低头看书画,别人招呼她一声,她一抬头,两只眼睛光彩照人,如今六十年过去了,她那天生丽质和奕奕神采,就在我目前。”

当时梅、孟的结合,一时间轰动了大江南北,有关梅、孟的新闻、贺诗、轶事,铺天盖地充斥了大大小小报纸。我们今天从中也不难看出当年人们对这乾坤颠倒的戏中戏并非是完全赞美,其中也不乏有质疑批评的声音。现将当时《咏梅孟婚事诗》特择录三首七言绝句如下:

一惯把夫妻假品尝,今番真个作鸳鸯。

羡他梅福神仙侣,纸阁芦帘对孟光。

二真疑是戏戏疑真,红袖青衫俩俊人。

难怪梅岭开最好,孟冬恰属小阳春。

三曾闻冬岭秀孤松,恰称寒梅冷淡容。

一幅寒岁好图画,霜中月下诧奇逢。

这“红袖青衫俩俊人” 的结合,使猎奇的戏迷粉丝们不仅没有看到梅孟同台续演恋情的奇观,连孟的舞台风姿都不见了,失落之情油然而生。许多小报记者抓住读者的这种心理,不时地造出梅孟的新闻吸引读者。本来名伶的婚恋很容易生出些事非来,真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原本还算平静的日子好景不长,后来还引出了一宗惊天血案,这是大家都始料未及的事情。

血溅冯府

孟小冬嗓宽韵厚,扮相俊美,台风潇洒,蜚声菊苑,不知倾倒了多少戏迷。台下除了“太太团”的追捧,为之魂不守舍迷恋痴情的男子也不乏其人。李志刚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山东人,后迁居天津,正在北京某大学读书,他虽家境不富裕,但喜欢听戏捧角儿。他捧孟小冬,并暗恋着她,现在听说孟小冬嫁了梅兰芳,一股无名火从胸中燃起,就找机会向梅兰芳寻隙滋事。

一天梅兰芳去冯耿光家赴约,李志刚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尾随到东四九条冯宅,想绑梅敲诈。开始谎说要见梅老板求助,梅的朋友《大陆日报》经理张汉举出去敷衍。后来李志刚对张妄言: “梅兰芳抢了我的未婚妻孟小冬,我要找他算账!”他拔出手枪来,把张汉举当作人质,索款五万元。冯耿光一面让梅从后门逃走,一面赶快报警。后来侦缉队赶到,李志刚见有埋伏竟开枪打死了张汉举,并击伤侦探两人,军警见他拒捕,将他当场击毙。后来奉军大帅张作霖还命令将李志刚枭首示众。这桩血案,虽然梅兰芳毫发未损,但他与孟小冬在心灵上都受到了深深的刺伤。

在中央文史馆,著名作家萧乾馆长主编的“新编文史笔记丛书”《海上春秋》卷中,吴文漫先生写的《张汉举做了梅兰芳的替死鬼》一文,是这样记叙当年梅兰芳遇刺事件的:“某晚冯耿光在家宴客,梅兰芳也被邀请在内,席间忽报外面有人要见梅先生,张汉举自告奋勇地说:‘我去看看……’谁知还未出走到大门口,已身中数枪,当场死亡。”关于此事前前后后,说法不一。至今流传版本五花八门,但有当年当局第二天的“布告”和李志刚被枭首示众的照片为证:

军警联合办事处布告:

为布告事,本月十四日夜十二时,据报东四牌楼九条胡同住户冯耿光家,有盗匪闯入绑人勒赎情事。当即调派军警前往围捕。乃该匪先将被绑人张汉举用枪击伤,对于军警开枪拒捕,又击伤侦缉探兵一名。因将该匪当场格杀枭首示众。由其身边搜出信件,始悉该犯名李志刚,合亟布告军民人等,一体周知。此布

中华民国十六年九月十五日

司令王琦 旅长孙旭昌 总监陈兴业

风起冬天

梅、孟原以他们结合后会非常美满幸福,谁知接踵而来的却是不断的是非和烦恼。“梅兰芳抢了我的未婚妻孟小冬,我要找他算账!”这句李志刚口出的疯话狂言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孟小冬原来有个情人的绯闻不胫而走,如今还有梨园界的老人尚认为此乃促梅、孟分手之事实真像。这样的谣言落下的话柄对于一个女子的杀伤力是致命的,它就像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利刃,在梅、孟之间重重地划了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痕。

血案惊魂未定,而福芝芳又以梅的安全为由,开始与梅吵闹。梅兰芳在重重重压之下对孟小冬的情感逐渐淡化,到金屋次数渐少。此时孟小冬才感到初恋的梦幻已损耗殆尽,新婚初始的美好憧憬已不复存在,梅、孟共建的内务部街的“鸟巢”已不再有那曾经的温馨,随之而来的是难以忍受的悲凉和孤寂;媒体捕风捉影地对她人格的诬辱,让小冬心中很不是滋味。为了抗议梅对她的冷落,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问心无愧,19289月她毅然擅离金屋,与雪艳琴在天津搭班公演十余天。孟小冬这次来到天津春和戏院献演,重新登台亮相,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她既与当时走红的坤伶雪艳琴合演《四郎探母》,又同一代名净郝寿臣合演《失空斩》与《捉放宿店》。其时,郝寿臣已开创了其“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风格特色。从他的演唱中、念白中虽然嗓音有些闷哑,但咬金嚼铁,字字都有沉甸甸的份量,形成了独特的郝派唱念。由于孟、郝的此次合作颇为成功,孟小冬受到了天津戏迷的热烈欢迎。

孟小冬此次赴津演出,真乃无心插柳柳成荫,竟引出了天津《商报》编辑沙大风,在副刊“游艺场”上撰文《孟话》,专门记述了孟小冬的生活起居,大捧孟小冬,并称孟“吾皇万岁!”当时有署名斑马者写打油诗一首云:“沙君孟话是佳篇,游艺场中景物鲜;万岁吾皇真善祷,大风吹起小冬天。”此次小冬天津之行,原本只是为了和梅叫劲斗气,想不到意外赢得如此美誉,从此京剧老生的皇冠非孟小冬莫属。梅兰芳也被这天津刮起的“沙大风”吹得自省,觉得自有愧对小冬之处,而更让梅挂劲的是自己的恋人在舞台上抛头露面令他感到难堪,故不得不又暂时在福、孟之间两边敷衍,乘赴香港演出时之便,又背着福芝芳,带着孟小冬随行,历时三月。

192912月梅兰芳离京赴美国演出,梅与孟依依惜别,并在寓所送别合影留念。他们就是在这样时好时坏的吵吵闹闹中,勉强维系着本来就根基脆弱的所谓婚姻。

19302月,原《商报》编辑沙大风得到天津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经理黄文谦及京剧名旦荀慧生资助,创办了《天风报》,沙大风在该报再次撰文《冬皇外纪异言》大捧孟小冬,云:“奉天承运,统一环宇,当今冬皇,名震四海,光被九州岛。声容并茂,加恩德于万民。聪明天睿,传谭余之一脉。”从此,“冬皇”之称不胫而传,报章杂志多以“冬皇”冠之。然而孟小冬轻金重艺,不以票房收入为满足,一心向学,不到山穷水尽、捉襟见肘时,绝不轻易公演。后来沙翁还集了一副对联云:“置身乎名利以外,为学在荀孟之间。”读者还以为他自喻学究荀卿与孟轲,然而其所谓荀孟,乃指男旦荀慧生和孟小冬,意在男伶独服荀慧生,女伶独服孟小冬矣。“冬皇”名扬天下,得到天下戏迷对其德艺双馨的认可。

吊唁受辱

1930年,梅兰芳自费率京剧团赴美演出。一时间,京剧艺术风靡美国。梅兰芳这次访美是经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介绍,所以受到美国教育界的极大重视。梅兰芳成为沟通中美文化的使者。他所到之处,各大学教授、专家抱着研究东方文化探讨中国古典戏剧艺术的目的前来观赏,并在美国各报刊上撰文大加称赞。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旧金山大学、芝加哥大学及芝加哥美术博物院等院校纷纷款待梅兰芳,邀请他来参观、演出或举行座谈会。罗森城波摩拿大学还决定赠予梅兰芳文学博士荣衔。该校毕业生授衔典礼本应于616举行,但因梅兰芳将去檀香山演出,学校破例将授衔典礼提前到528举行。典礼上校长亲自向梅兰芳颁发了文学博士证书。不久在南加州大学五十年校庆之际,梅兰芳又荣获该校授予的文学博士荣衔。当梅兰芳上台领取文凭时,全场上千人起立鼓掌表示祝贺。从此,梅兰芳不仅被称为中国京剧艺术家,还被称为梅博士。

梅于8月由美国载誉凯旋而归,时逢梅兰芳嗣母梅雨田夫人逝世,这天,孟小冬特别剪了短发,头带白花,身着素装,前往无量大人胡同东口路北梅府奔丧吊唁。天真幼稚的孟小冬本以为通过梅府丧仪,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踏进梅宅,而她却万万没有想到福芝芳毅然以自己已身怀六甲为由把她挡在了门外,坚拒其入府吊唁。梅兰芳闻声出来,“畹华,……”孟小冬低声叫道,几乎是以哀求的目光注视着面无表情的梅兰芳。梅兰芳一副苦像,看看严如冰霜的福夫人,无奈地说:“你先回去吧。”这句话如五雷轰顶,令她对梅彻底绝望。她咬紧牙关,强忍泪水,转身向南小街方向快步走去,性格倔强的她在离开时,撂下一句狠话:“今后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一个跺脚四城乱颤的。”“小冬!”梅兰芳无奈地望着远去的恋人,呆呆地看着孟小冬由南小街向北拐去。

这天的夜空显得惨淡无光,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小冬本以为此乃《文昭关》戏文中的夸张手法,而自己的身心疲惫使她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而后数日的绝食面壁,她的身体素质也从此走下坡路,留下严重胃疾。这场乾坤颠倒的恶梦,使孟小冬过早地跨过了她的青春年华,甚至几乎断送了她的艺术生命。自打这天起,她整日以泪洗面,水米不进,面壁发呆。经过十来天的自我煎熬,万念俱灰的孟小冬终于选择了佛门静修,决意摆脱红尘。遂即便去了天津,寄寓詹姓家中,随女主人茹斋念佛,并在某寺院受戒,出入于居士林。梅兰芳也因此事演绎出种种诽闻,被报界炒得沸沸扬扬,备受困扰,不得不选择远离北京这是非之地,1932年初举家南迁上海。这一走就是近二十年,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才举家回迁北京。

若从1928年至1941年孟小冬在津十四年间的演出当中,追寻一下她的艺术轨迹。孟小冬曾同不少名伶合作,其中有:华慧麟、李香匀、胡碧兰、程玉菁、周瑞安、李盛斌、侯喜瑞、李春恒、李多奎、李宝魁、范宝亭、慈瑞泉等。但最值称道的,是她曾与“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三次同台,而且在193311月与193510月的两次义演中,他们两人合作的《四郎探母》,赢得观众佳评。再有,19374月,孟小冬正当而立之年,她为提携比自己年轻十三岁、刚入菊坛不久的张君秋,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合演《武家坡》、《法门寺》、《四郎探母》等剧,直到1950年张君秋在香港与孟小冬议起旧事,对孟小冬当年对自己的帮助,依然是感恩不尽。

孟小冬在天津还单演了《失空斩》、《奇冤报》、《盗宗卷》。《天津商报画刊》417载文论述孟小冬《失空斩》:“孟之孔明脸部不涂胭粉,台步大方,扮相雍容,不知者几难辨其为女子,唱、念、做均较前益臻火候,纯无剑拔弩张之势。”紧接,423,天津《大风报》发表当时著名剧评家哈杀黄之文章《喜孟小冬出台》,赞颂孟小冬之唱工酷似余叔岩。

可惜抗战开始后她终止了营业演出,只于19417月在英租界陈秀峰(光远)私宅举办的堂会戏露演,此时孟小冬已处于艺术高峰时期,她上演的全部《失空斩》,列为堂会戏的大轴。那天,孟小冬前面的剧目有:开场全班合演《大赐福》、《百寿图》,新艳秋、杨宝森合演《坐宫》,萧长华、程继先合演《连升三级》(连升店),李少春、李宝魁、高维廉、毛庆来合演《金钱豹》,金少山演《牧虎关》,马连良、张君秋、叶盛兰、李多奎、袁世海、李洪福演压轴戏全部《龙凤呈祥》。在众多京剧名伶中,孟小冬的戏码能列大轴,足见她当时声誉之隆。这股“冬皇”劲风,由天津刮到北平,再由北平刮到上海。1947年秋,孟小冬在上海中国大戏院公演的《搜孤救孤》,堪称孟小冬一生中的艺术精品

“冬皇”告别演 一票难求”

19479月,有“上海滩皇帝”之称的杜月笙,假陕西水灾义演暨贺自己六十岁生日,在上海中国大戏院举办了七场赈灾义演,三场生日堂会。素有 “冬皇” 美誉的著名京剧女须生孟小冬,于78两日应邀在中国大戏院连演两场《搜孤救孤》。这既是孟小冬告别京剧舞台的绝唱,也是她师从余叔岩后,交给热爱她艺术的观众的一份答卷。为此,她为这次演出作了精心的准备。

其时,著名老生谭富英、麒麟童皆曾登门表示,愿配副角演公孙,冬皇连称不敢当,再三谦谢而罢。剧中公孙杵臼一角,是杜月笙推荐的票友赵培鑫。娘子由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出演。屠岸贾由与冬皇合作多年的裘盛戎出演,轻车熟路。安排就绪后,孟小冬与赵培鑫和琴师王瑞芝、鼓师魏惜云等人,每天调嗓子、排身段,最后在杜公馆内小戏台进行了十五天响排,孟小冬每天都勒上网子、挂上髯口、还穿上青褶子、厚底,和大家一起认真排练,终使这出本平常的《搜孤救孤》成为当代艺术精品,演出效果空前绝后。

这次义演和堂会,大牌名角云集一堂,如北方莜翠花、马富禄、张君秋、芙蓉草、刘斌昆、谭富英、李多奎、阎世善、李少春、马盛龙等一概到齐,加上原在南方的梅兰芳、马连良、麒麟童、章遏云、裘盛戎、叶盛兰、叶盛长、姜妙香、杨宝森、马四立、盖三省、魏连芳等,阵营空前。演出历时十天,值得一提的是,梅兰芳在十日之内连唱三出堂会大轴、五出义演大轴,仅回避了与孟小冬同台的两场赈灾义演,这更是非比寻常,也可谓空前绝后的一场演出!

由于孟小冬事先透露这次是她告别舞台的最后公演,所以未演先轰动,全国各地的戏迷,纷纷坐飞机买黄牛票来上海听戏。那一票难求真是不亚于当今足球世界杯的决赛,五十万元(旧币)一张门票,竟被黄牛炒到五百万元一张,还买不到。以至当晚马连良要看戏,只得在过道加了凳子。而当年有幸在现场观看和通过无线电聆听的人,除了“此曲只应天上有”的评价,简直无话可说。

上海滩绝唱

孟小冬的两场《搜孤救孤》也被誉为“广陵绝响”。当时买不到票的戏迷,为了聆听演出实况,掀起了抢购无线电的狂潮,上海一些百货商店的无线电竟然脱销。杜月笙过继给孟小冬的女儿杜美霞告诉笔者说,如不考虑到一票难求的场面原是想过两天演不同的戏码的!

那天,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与报人沈苇窗是坐在一个长加凳上看完了这出戏的,而且连连给孟小冬喝彩。当“定计” 一场,赵培鑫之公孙杵臼唱毕坐定,冬皇之程婴出场,扮相台风,潇洒飘逸,顿时彩声雷动,缓步走到台口,唱“屠贼做事心太狠,三百余口赴幽冥”, 嗓音甜润嘹亮,韵味隽永,观众目光,全被吸住,剧场内鸦雀无声。冬皇歌罢,轰然彩声齐鸣。定计一场,公孙杵臼问程婴出了什么惊天动地之事时,程婴顺手将椅子拉一下,凑过身去,表示怕被外人听到的意思,这原本是话剧表演才会有的生活细节动作,却被孟小冬独有的用到京剧舞台上,丰富了戏曲艺术生活化的表演形式,马连良看到这儿,情不自尽地大声喊:“好”!

最后一场,法场祭奠已毕,屠岸贾欲赏赐千金,程说:“小人不愿领赏,小人家有一子,与孤儿般长般大,今将孤儿出首,惟恐旁人加害我父子,望求大人格外施恩,替小人做主。”屠说:“将此子抱来我看! 程见屠岸贾中计,唱:“背转身来笑盈盈,奸贼中了我的巧计行”,边唱、边做、边走,面露得意之色,拔足下场。其身段边式文雅、唱做合一、以身入戏,真是妙至毫巅,与普通伶人之浮俗,不能比也。等到最后屠岸贾把孤儿认作义子并安排程婴吃一碗安乐茶饭时,孟小冬却站在那里,完全是一副“大事已毕,如丧考妣” 的神态,真是表演得细腻万分,令人拍案叫绝。

据当时尚是少年的著名科学家王选教授说:“那两天的上海滩是家家打开收音机,户户收听孟小冬的演出实况。这出戏,孟小冬每个腔都唱得让人回味无穷。”这并非后人杜撰,幸有现场录音传世,今又由上海京剧院的当代“小孟小冬” 王佩瑜录制了音配像,足以让人领略一二。难怪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先生看完此戏后连声称绝。遇人便说:“小冬把这出《搜孤》给唱绝了,反正我这出戏是收了。”收了,就是再不唱了。马连良先生此后也再没有唱过,他虽然没说什么,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搜孤救孤》改编成新编历史剧《赵氏孤儿》,难道不是从心底里折服了吗?

演出盛况若原子弹爆炸

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现代样板戏《沙家浜》的主演,四大须生谭富英之子)回忆那天的演出盛况,给予高度的评价说:

“这件事情到今天过去整整六十年了,如果不是亲眼目睹,那真不敢瞎说,就一出《搜孤》有什么呢?哪个唱老生的没学过、没唱过?可那天,可以这么说,全国的老生,所有参加为杜月笙祝寿演出的人,除了一个人外,凡是有个名的都到齐了,后台边幕都站满了咱们内行的人。说句不客气的话,那个阵势谁见了也得发怵,不要说出点错,就是有一个音唱得差那么一点点,哪个同行能装糊涂?结果人家孟先生唱得那叫讲究,就那个‘白虎大堂’的‘虎’字,高耸入云,声如裂帛,谁听了能不动情?能不佩服?就这么一出极其平常的戏,让人家孟小冬先生唱绝了。她唱得非常精练,每句唱腔都很干净,收音都特别帅气,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地方,唱到这个程度,在咱们京剧的历史上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果让我比喻的话,真可以说就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一样。”

谭元寿先生所言:“所有参加为杜月笙祝寿演出的人,除了一个人外,凡是有个名的都到齐了。”那一个没有亲临现场观摩的圈内人士,正是多有不便的梅兰芳先生,但他也仍然是对冬皇的演出备加关注。事后,据梅兰芳的管事姚玉芙说,孟小冬演了两场《搜孤救孤》,梅先生在家听了两次电台转播……

孟小冬演完戏之后,而观众群情亢奋,久久不肯退场,纷纷要求见见便装的孟小冬,而孟小冬则坚持不肯谢幕。虽经众人劝说,她仍固执己见,最后还是抱病前来助兴的杜月笙出来劝说,于盛情之下,孟小冬重新戴上高方巾,挂上髯口,款款地走到台正中,向台下观众双手合十微微点头示谢,热情的观众仍不肯散去,后来又便装出场再次谢幕。《搜孤救孤》一戏经孟小冬一唱而红,成为余派老生经典之作。孟小冬说到做到,从此退出舞台,不再粉墨登场了。

一位戏曲演员受到观众如此厚爱,她所演的一出戏六十多年后还在被后人津津乐道地传诵,这在中国戏曲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股“冬皇”热风没有能继续刮下去,而是倏忽间消失了,且消失得无影无踪。

(《红氍毹上的广陵绝响》节选)

附:孟小冬照片资料

孟小冬生活照

孟小冬

                 梅兰芳、孟小冬原以为他们结合后会美满幸福,谁知接踵而来的

             却是是非和烦恼。

孟小冬与梅兰芳

素有 “冬皇” 美誉的京剧名伶孟小冬生活照










孟小冬老生扮相  

 



《孟小冬紧要启事》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六日载天津《大公报》
















孟小冬《珠帘寨》饰李克用


  

余叔岩


孟小冬演出《洪羊洞》时新新大戏院的戏单



















余叔岩与弟子孟小冬、李少春合影









孟小冬《盗宗卷》饰张苍


孟小冬



  

1950年,孟小冬与杜月笙的结婚照。(摄于香港)


文章分类: 作品介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