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八一英雄传 | 纵横捭阖江淮地  抗日争说新四军 ——《陈毅传》评鉴

  

  

  图书基本信息

  《陈毅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万字。

  作者简介

  《陈毅传》编写组的组长胡石言,1924年生于浙江平湖,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小说集《柳堡的故事》等。组员有罗英才、铁竹伟、何晓鲁等。胡石言、罗英才、铁竹伟、何晓鲁均系南京军区“陈毅文学传记写作组”成员,出版多部陈毅传。

  作品简介

  《陈毅传》全面真实细致地记述了陈毅71年跌宕传奇的生命历程,编写者们历时十余年,遍访了陈毅生前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和知情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献、档案、回忆录和访问录等资料,以谨严平实的文笔还原了文武兼得的陈毅元帅创造历史也被历史所创造的一生。传记共分十四章,分别是青少年时代、为创建党的武装而奋斗、探索正确路线、坚持南方革命根据地、东进北上、陈代军长、大战华北、传檄中原、新上海市长、到中央工作、外交风云、最后的军礼等。从陈毅出生一直叙述到他因被迫害逝世,叙述了陈毅在参与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所起到的作用,他在代新四军军长间开疆破土,反抗日、伪、顽的成就,尤其是他在淮海战役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建国后他的外交才能,“文化大革命中”反抗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英雄行为,传记披露了外界鲜为人知的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中陈毅的独特作用。

  作品点评

  陈毅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毅传》是官修传记,代表着政府对陈毅的权威评价,却并没有传统官修传记的呆板与笼统,个性鲜明,文史结合,叙事生动,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成功。

  《陈毅传》塑造了陈毅在抗日战争中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和奋斗终生的个人形象。 1937年政治局面诡谲莫测,日本在卢沟桥正式发动侵华战争。蒋介石面对国内形势终于决定先以民族忧患为先,取消不抵抗日军的政策,但是又做不到彻底地抗战,在国共的接壤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陈毅以书信、传单形式,严厉地斥责了国民党地方当局违反两党合作的精神,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径;严正指出:只有承认共产党和抗日义勇军的合法地位,才能进行谈判。”陈毅的头脑是清醒的,在国内矛盾和民族矛盾之间,他看到了只有国共停止内战,坚守国共统一战线,才能击溃日军。正是在这种正确的政治观念指导下,才有了日后陈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基础。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和复杂多变的敌情,陈毅以党中央的指示为行动纲领,领导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奔赴战场抗日,同日本侵略者在苏北地区展开斗争,狠狠地痛击了江南的敌人,随后又建立了巩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陈毅受命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出任新四军代理军长,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为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的到来争取了时间。据资料统计,仅1941年6月,新四军共毙敌6.6万余人,俘虏9000多人,缴获武器辎重无数。这些重大胜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有力地支持了整个中国抗日战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认为,假如没有了中国,日本立即可以将几十个精锐师团投入其他战场。而假如中国屈服了,日本将征服世界。因为有军事家分析:如果日本南下,二战亚洲战场英法美将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美国可能将失去自美西战争以来获得的全部;而日本如果全力北上配合希特勒夹击苏联,则苏联命运堪忧,盟军欧洲战场也将不堪设想。陈毅和新四军广大将士一道,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东临大海、西屏武当,南迄浙赣,北至陇海的华中抗日革命根据地,其地域包括苏、皖、鄂、豫、湘五省,总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有8个大战略游击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新四军在华中坚持敌后抗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陈毅同志为这些根据地的建设,付出了相当的心血。为此,传记中特别披露了陈毅极为重视新四军的发展和建设,亲自组织了“东南青年抗日训练班”,一大批从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来的进步青年因追慕陈毅之名而投奔到新四军的抗战行列,使得新四军队伍迅速壮大发展,从刚组建时只有1万零300人,到抗战胜利时,已有7个正规师,计21万5千人。陈毅领导的这支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为抗日时期我党的主要武装力量之一,这支队伍在二战时期的中国战场起到了在敌人后方牵制和消灭日军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优秀的传记文学应该满足以下两个要求:“准确性和个性”,也就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传记作家哈德罗·尼科尔森所强调的传记文学的双重性:“其一是‘科学’”,“其二是‘文学’”,所谓“科学”,他指的是“传记文学应注重事实”,同时他强调优秀的传记文学“必须解决的难题是将尽可能多的科学材料和尽美尽善的文学形式结合起来。”那么《陈毅传》则堪称这两方面完美结合的典范。《陈毅传》不是简单地堆砌历史资料,而是按照时间顺序,抓住了对陈毅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展开叙述。“‘传记’既是历史的一部分,当然要讲究‘历史真实’,但是传记和历史最大的不同是:历史只讲真实,不讲其他。它可以只记录一件事,或只记录某事件的片段,即使记录一个事件的全部,其文字可以是干枯艰涩的,不加任何润饰。‘传记’则不是记事而是写人,是通过历史人物一生的具体活动、具体言行、具体思想去记叙历史。”陈毅是新中国漫长发展史的见证者,他戎马的一生贯穿了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人民民主专政社会转变的历史阶段。陈毅从小经历了家庭变故,目睹了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去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科学方法。在法国,陈毅参加了工人运动争取权益,又被押送回国。此后他加入了共产党,这是决定陈毅走上革命道路的转折点,陈毅辉煌的一生才刚刚开始,他先后经历了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中共七大、解放战争等多个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的战略时刻,这些历史事件都因描写陈毅的生平而显得真实动人。

  这部传记也有需要突破的地方,为正面人物立传,难免为尊者讳。《陈毅传》无疑是一本优秀的传记作品,在表现陈毅作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的品质时,写出了他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运筹帷幄的战略家品格,但是在全面叙述历史行程和深刻展示陈毅内心生活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谭震林在1954年4月2日的华东局扩大会议上曾发言说:“我觉得陈毅同志在我们党内对党有三次贡献。一次是三河坝。假如那个时候没有陈毅同志作核心,保持力量,后来回到井冈山,而井冈山只有秋收暴动那一点力量,很难存在。这个功劳除了朱德就是陈毅同志。第二,七次大会到九次大会之间是中国革命很重要的关键,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如果没有他到上海把中央的精神带了回去,中国今天究竟怎么样就很难说。从七次大会到九次大会的开始,除了毛主席之外主要是他。”陈毅传记在叙述第三次贡献方面即黄桥战役打开华中抗日局面不吝笔墨,但是对前两次贡献的叙述却惜墨如金。这是传记叙事中经常发生的叙述空间紊乱弊端,原因也很简单,为了突出事后成为领导者的传主,只好有意隐去当时的真实状态。当然,瑕不掩瑜,我们认为《陈毅传》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最富有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经典传记之一,此书更是了解二战中国战场新四军这一武装力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读本。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四军的抗战功绩,建议读者可参考《粟裕战争回忆录》一起阅读。

  点评人及其简介

  王成军,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传记理论家。张雨薇,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