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叱咤洋场  ,  海上闻人——《杜月笙正传·哈同外传》

叱咤洋场  ,  海上闻人

  

——《杜月笙正传·哈同外传》

  徐铸成:《杜月笙正传·哈同外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301页,23.6万字。

  【作者简介】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是中国现代报业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半个多世纪政海波澜中许多重要人物及活动的见证人。一生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新闻评论、通讯、游记和杂文,晚年还从事传记文学创作。

  【内容简介】

  杜月笙是近代上海的“海上闻人”,出生于1988年, 4岁前父母相继去世,由舅父养育长大。14岁时,拜青帮陈世昌为师,凭借这种关系,进入时为上海青帮龙头的黄金荣公馆,由于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得到黄金荣信任,成为黄的左膀右臂,后逐渐建立起威信,开始与黄金荣、张啸林平起平坐,成为上海滩赫赫有的三位大亨之一。1927年,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1932年,开始组织恒社,广收门徒,向社会各方面伸展势力。1937年,日本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杜月笙参加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1937年,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拉拢,于11月迁居香港。1940年,杜月笙组织人民行动委员会,由此实际上成为中国帮会之总龙头。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杜月笙重返上海、收集旧部,重振旗鼓。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前往香港,于1951年8月逝世,终年63岁。

  【作品点评】

  杜月笙是上海滩的风流人物,是近代中国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他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成长为叱咤十里洋场的大亨,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蒋介石的座上宾,却也赠送给八路军防毒面具。不同的人对杜月笙的评价不尽相同。本书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的见闻,生动立体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杜月笙。同时,本书也让读者切身体会到了旧上海的混乱不堪,让人深感当今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之不易,从而倍感珍惜。

  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立意客观,选材得当。本书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怀着“即使像这样一个反面人物,也不应该乱泼污水”的想法,客观记录、叙述了杜月笙所做的一些好事,为我们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杜月笙其人其事提供了鲜活的事例。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且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对“杜先生”的所作所为耳濡目染,对其在上海滩巨大的影响力深有体会。本书选取了杜月笙一生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既有“四· 一二”的惨无人道,也有支援前线的爱国大义;既有敲诈勒索的流氓行径,也有赈济灾民的善人行为;既有大兴土木的荒唐之事,也有慷慨解囊的善意之举。徐先生的选材有力地纠正了当时“好人要好上加好,坏人要坏上加坏”的写作风气。

  二是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本书在叙述上,主体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从杜月笙早期的历程到搭上黄金荣的快车,从崭露头角到并列“上海三大亨”,从参加“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到支援抗战,从荣归上海到客死香港。在这条大的时间脉络之下,穿插介绍相关的人物经历、事件背景。这样的安排让读者既能清晰地了解杜月笙的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也能对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有清楚的认识,避免跌入云山雾罩中。

  杜月笙作为一个帮会大佬,为非作歹之事当然是其主流。本书重点讲述了他的几件凶恶之事。一为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杜与黄金荣、张啸林重新发起“中华共进会”,大肆屠杀工人和革命群众,此外,杜还诱骗、杀害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二为杜控制上海的鸦片交易,在杜的庇护下,上海鸦片买卖猖獗,大量百姓因此家破人亡,最终“跳黄埔”。三为杜月笙与戴笠关系密切,多次与军统合作,不仅大力配合戴的行动,还将自己门下徒弟编入军统之中,犯下了很多血债。

  在歹事之外,本书还如实记录了杜月笙做的一些善事。例如重修城隍庙,创办乞丐收容所,散发“济贫月折”,发起赈灾募捐等。另外,杜月笙在抗战时期与史量才、黄炎培等成立上海地方维持会,为战时支援前线,救济百姓做了一定的贡献。

  本书也记录了几件小事,反映了杜月笙高于常人之处。一是杜月笙命令大徒弟们在大庭广众露面时,即使是在盛夏,也不准赤膊短衣。这与黄金荣徒子徒孙短装卷袖的装扮形成鲜明对比。二是杜月笙尚于做好人,无论是当权的还是在野的,无论是得志的还是落魄的,他都肯折节结交。当时的上海流行一句话——“黄金荣爱钱,张啸林爱打架,杜月笙会做人”,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恐怕也是他最终“显赫一时”的原因之一吧。

  三是语言生动,叙事灵活。记者写史与作家写史很不一样,记者本身就经历了很多事情,并且熟悉很多内幕、士林掌故,文笔又好,所以写来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书中的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练传神,风趣又不失严谨,可读性非常强。如写黄金荣被释放——“关了七天,等于是在他脸上剥去了七层皮,‘台型’卸足了,‘原来黄老板也不是法力无边的’,在小流氓的心目中,这个偶像被打破了”。“脸上剥去了七层皮”、“‘台型’卸足了”形象地描述了黄金荣被释放后的尴尬,以及其地位的下滑。又如,写杜月笙的崛起——“从此以后,杜、张两人和黄金荣可以平起平坐,‘十里洋场’,开始了‘三位一体’的新局面,而杜月笙的心计,处处比张啸林棋高一着,变成了威灵显赫的‘关圣帝君’了”。“三位一体”、“关圣帝君”让读者对杜月笙的地位变化有了直观的感受。

  四是对比古今,珍惜当下。读史,特别是读从社会史的角度写的历史,会让人对历史有更感性的认识。也更容易反观当今社会。书中写,抗战时,经济紧张,官方为了整饬“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风气,规定在饭馆请客吃饭,每桌不得超过六菜一汤,并且严禁饮酒。然而,有次有人请作者吃饭,六个菜每个菜都是大盘,每盘都包含着不同的四个菜。最后上的汤也是鸡、鸭、蹄膀一锅煮。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书中详细描述了1930年的西北大旱灾和次年的长江大水灾,国民党政府当时也曾号召救灾,并向美国借了大宗的“美麦借款”,但灾情依然。受惠的都是经办赈灾的和水利事务的官员。作者在叙述完后,结合自身经历,认为解放后治淮、分洪等工程,以及唐山地震、四川水灾等灾祸如果发生在解放以前,是不堪设想的。徐先生在书中多次提出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环境,这从一个经历过旧中国的报人嘴里说出来,是非常让人信服和动容的。

  本书是第一本杜月笙传记,书的作者徐铸成先生和杜月笙是同时代人,和杜有一面之缘,掌握了很多一般人难以掌握的资料。无论从语言文字还是从事例史料,本书都是一部了解杜月笙,进而了解民国社会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非常值得一读!

  【点评人简介】

  兰宁远,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总装备部《神剑》杂志社副主编,曾获得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全国戏剧文化奖、中国戏剧文学奖等。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