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十大将军之王树声》评鉴

在共和国的丰碑上

  

——《十大将军之王树声》评鉴

  陈枫:《十大将军》,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387页,460千字。

  【作者简介】

  陈枫,传记作家,著有《十大将军》等作品。

  【作品简介】

  《十大将军》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军的传奇故事。10位将军是从枪林弹雨中崛起的将星,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出生入死,百战杀场;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横刀立马,叱咤风云。他们将平凡的人生演绎得如火如荼,成为风流千古的传奇人物。其中包括:和尚将军许世友,玩笑大王陈赓,一生“唱反调”的黄克诚,装甲兵之父的许光达,胡子将军王震,传奇福将王树声,勇将杨得志,“特务王”李克农,空军司令刘亚楼,猛将徐海东。虽然时光易老,英雄收刀,但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他们的名字被深深地刻写在共和国的丰碑上。

  【作品点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十大将军的成就让我们望尘莫及,但传奇英雄人物也有他们生活的一面,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日常生活。他们出身不同,性格各有特色,或严肃不苟,或幽默诙谐,或义气,或强悍,或直言不讳,或独思慎言,或虎虎将风……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睿智、勇敢、摧之不垮,战无不胜,挟兵百万如潮涌,赫赫威名传天下。其中的王树声将军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生于1905年5月26日,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国建国初期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王树声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起义,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长,第四方面军第十一师师长,第三十一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第九军军长等职务。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他身遇危难,矢志不渝,一心向党,最后一路乞讨,历尽艰辛,辗转回到延安,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他说:“职务大小,都是为人民服务,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争名誉地位的权利。” 任河南军区司令员期间,王树声率部深入河南敌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建立起了拥有300多万人口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与新四军第5师一起在中原地区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

  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央军区副司令员、第一总队司令员兼政委,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等职,为加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武器装备建设和军事科研事业作出了贡献。1955年,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作为十大将军中的福将,王树声一生多次化险为夷,这不仅是运气,更多的是因为个人的卓越的军事才能、革命的信念、人民群众的拥戴。王树声全家100多人,参与革命的亲人牺牲41个,仅从第一次革命前,到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北上之时,王树声同胞的10个兄弟姐妹中,就他自己一人幸存。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王树声在其革命的一生中多次化险为夷。1928年,王树声在麻城被白军追捕,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一农村大娘伸手相救。面对搜查的危难时刻,大娘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了出去,换取了王树声的性命。后来王树声拜她为娘。1936年,王树声一行三人路遇匪敌,认真分析敌情之后,王树声竟下令不予抵抗,结果竟化险为夷。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因战争需要需强渡黄河。当时天气恶劣,黄河冰块成堆,可当将要强渡之时,黄河中碎冰排行,奇迹般地变成了一座冰桥,八路军千军万马迅速集结过河,刚刚过河冰桥就被冲散,阻住了后面的追兵。王树声所到之处有如神助,但却不是凭靠运气而一路顺风。他对待群众就像对待亲人,为了革命大义灭亲,带头抢劫自己的地主亲戚,并处决了自己的亲舅公,他坚定的革命之心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在后来的战争中一次次地被群众不惜个人生命地保护。

  本书作者陈枫集民间故事、严肃史料于一体,既做了扎实的史料考究工作,又搜集了口口相传的奇闻轶事,较好地展现了共和国十大将军的英雄风采和个人魅力,使得本书呈现出趣味性与史料性的双重优势。细细品味,本书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精选人生片段,以点带面,展现人物特点。作者并非以传主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传主的一生,而是截取传主“人生历史上最精彩的篇章、最传奇的事迹”,以一个个小故事为营,以点带面展现传主的性格特点。全书共描写了共和国历史上的十大将军,作者将每一位传主的人生经历分为革命前、战争年代、共和国时期三个阶段,在每一个人生阶段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用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传主的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如写王树声将军,前两章写《一家100多人,牺牲41个》,《大义灭亲》,集中描写了王树声的家庭背景以及革命开始前的个人经历。第三到第十章写战争年代的故事,其中有《遇上敌匪,王树声竟然下令不准抵抗》,《一个人闯沙漠,九死一生》,《三打铁公寨》,《脱裤子送人》等章节,选取了战争年代里发生在王树声身上的传奇故事,简洁而又传神地写出了王树声将军卓越的军事能力,慈悲的人生情怀。塑造了一位既骁勇善战,又慈悲悯人的有血有肉的将军形象。第十一章到十五章,以建国后的祖国建设为背景,展现和平年代里武将的转变。建国后,王树声被点将任命为中央军委总军械部部长,在学习苏联对待苏联军事专家建议诸事上,不怕“挨板子”;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勇于自查自我批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事事亲力亲为……一个个小故事简短精炼,不拖泥带水,却将王树声的工作作风、性格特点描述得准确而生动。通览全书,作者分别用几个小故事填充传主的三个人生阶段,以点带面勾勒出传主的个人特点,不重展现传主的全景式人生,重在表现他们的传奇片段。

  第二个特点是只述不评,评在述中。历史是客观的,历史评价却是见仁见智。作为一个科普性的传记文学,主要目的是将传主的故事传达给世人,不给读者强加作者的个人意识。陈枫在《十大将军》一书中,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故事性写作方式,用事件展现人物性格,每一个事件都被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像一篇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主要以讲述为主,用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让读者跟随故事人物同喜同悲,而作者悄悄隐身,并不做直接的评判,但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立场,并能从文字中读出作者对十大将军的赞美崇拜之情。在第三章《为救王树声,娘送亲子给敌人》一章中,开头写“在苏城麻区,到处都在流传着王树声拜娘的一段动人故事”,接着作者就像在写小说一样展开了故事,从王树声夜逃,到周大娘伸手援救,再写到周大娘“狸猫换太子”用亲子换取王树声,从而致使亲子被杀,最后写到建国后王树声寻找周大娘并拜为干娘侍奉终生。情节曲折离奇,故事感人至深,但无论是对王树声知恩图报的品德,还是对周大娘舍子救人的英雄行为,作者都没有做任何评论,而是将这种浓浓的感情化在故事之中,让读者自己体味,读之戚戚然。

  作为一部科普式的军事传记文学,浅显易懂,丰富有趣是十分重要的。《十大将军》立足于详细史料,又从中选取典型事例,用小说笔法,写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人物性格,介绍十大将军,为革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章描写人物富有传神之笔,寥寥数语就将人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可谓文笔老到。但也要看到,用写故事的方式来做传记,难以避免想象的成分,具体情节方面,作者往往容易进行自我创作,很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义立场的影响。同时,作者选取的故事有一部分来自于口传,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传播过程中的夸张成分,虽然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但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部分真实。但瑕不掩瑜,这本书抓住了十大将军人生中的传奇篇章,因此故事性很强,这让我们了解他们传奇经历的同时,可以享受故事的刺激感。该书写得很真实,也很有趣味,可以让我们既看故事,也受教育,是寓教于乐的好读物。

  【点评人简介】

  张丽军,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

  关建华, 男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