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永不消解的个体生命认知 ——《郭沫若自传》评鉴

永不消解的个体生命认知——《郭沫若自传》评鉴(贺颖).jpg

永不消解的个体生命认知

——《郭沫若自传》评鉴


【点评人简介】

贺颖,中国作协会员。辽宁作协特邀评论家,诗人。


【出版社简介】

郭沫若:《郭沫若自传》,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年出版,332页 ,31.2千字。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1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作品简介】

    郭沫若自传是中国现代规模最大的自传之一。他的自传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的发展,既是对个体人格的反映,又是对时代、社会的记录,既有社会历史价值,又善于借助巧妙的文学手段将社会历史意义传递出来,由此获得自身特殊意义。


【作品点评】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回到祖国,积极投身抗战大业。尽管郭沫若对战争中人民的艰苦生活怀有深切感受,他本人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从未动摇抗战必胜的信念。他积极组织文化界在另一个战场,从事抗战大业。1941年,郭沫若在为《新华日报·中国青年反法西斯特刊》的题词中说:“任何人都应该参加反法西斯蒂的斗争,但这也并不是要人人去参加作战,是要人人理解法西斯蒂是兽性的发扬,人人应该克服自己的兽性,体验民主精神,争取理性的胜利。”

郭沫若从日回国后,首先是创办了《救亡日报》,并任社长,使该报成为当时上海文化界呼吁抗战的重要阵地。将前线将士英勇抗敌的近况通过《救亡日报》传递给广大中国人民,同时展示中国将士文韬武略的精神风貌,是郭沫若和他的朋友们办报的重要目的。郭沫若以老朋友和报人的双重身份,多次带领夏衍、田汉等文化界朋友,奔赴前线,采访陈诚、冯玉祥、薛岳、张发奎等将领,写成通讯报道,并配以前线照片和诗词唱和,鼓舞中国人民“不悲观、不踌躇、不畏怯、不中馁,拼到最后胜利的到来”。19384月,郭沫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抗战宣传。郭沫若努力组织群众献金活动,用献金买了十辆卡车,组成交通队,定期将宣传品、慰劳品送往前线。除此之外,三厅组织的附属团体,包括9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孩子剧团等,为前线输送实实在在的精神食粮。

为了对抗日本侵略,郭沫若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6部历史剧,为抗战话剧演出增添了新色彩,成为大后方人民温馨美好的艺术回忆。对于深陷清贫的文化界人士,他不仅给予经济和医疗上的救援,更是用赠诗、题词等文艺界特有的方式,去帮助那些文学艺术家度过艰难的抗战岁月,扶持和鼓励他们健康成长。可以说,郭沫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抗战贡献了力量。

一般的观点认为,在中国现代作家自传写作当中,较早写作自传、作品影响最大是郭沫若,其质量与数量都可观.因此本文重点以郭沫若为例,来剖析身份特征在现代作家自传写作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郭沫若更是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作家,他的一生贯穿了整个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到新时期末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曲折而复杂发展历程。本书是郭沫若的自传体回忆录,郭沫若的自传以散文的手法,对历史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记录,同时将一个生命个体的经历穿插其间,有很强的文学性。这种以个人的经历折射出时代历史的自传体形式,不仅令文本的外延无限扩展,其意义与指向更具新意,并仿佛完成了一种历史与个体的形而上的同一。本书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其传记文本的强烈文学性与艺术审美特质,以此同样展现出郭沫若对中国现代史记散文的成功创造。后人多称称郭沫若的自传散文,是成功的中国现代史记散文,首先,是由于它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诚如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序》中所说,写的动机也依然一贯,便是通过自己看出一个时代。他在《洪波曲·前言》中也说,《洪波曲》“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不够全面的反映。……就请读者把这看成为历史资料吧。”的确,在郭沫若笔下,真实的历史大多具有了文学与艺术审美力量,而文学本身,同样具有史实的意义。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本书是一次个体生命对命运与历史的回望。作者以深情地目光与手笔,呈现出了对历史、社会、革命的批判性思考及自我反思、对祖国情感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数十年来,他的诗歌、历史剧创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彩照人的篇音。他的散文创作,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广泛、深刻的影响。郭沫若的散文,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他常常用战士的眼光观察变幻的历史风云,以革命者的胸怀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把散文的触角伸向无产阶级“对于自然界(人包括在内)暴力的斗争”,伸向生活的各个领域直至人的灵魂深处。因而,“他心中笔下充满着革命的愤火,也充满着对于人类的热爱”。他在某一个专业的研究上可以未必有多大贡献,可是他们对于整个时代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包括郭沫若在自传里都讲,他们那个时代的青年几乎没有不受梁启超影响的。而其百万多字的自传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具有独特的文体价值。不论是从文学创作的成就还是从精神主体的思想情感而言。清新深刻的风格带来的独特的传记文学价值,可以称为一部典型的传记作品,尤其其中的自传、日记、游记、回忆录各种体裁于一身文本,在从容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传记影响的同时,又发扬了传统史传文学的特点,并这些特质这些特点融汇贯通与个体的生命认知。从个体命运的源头出发,以宏大叙事、史实记录、生命质感等几个方面,呈现出独有的文本特点,与一个时代宏阔的发展历程。作者下意识以个体意志为核心,将自己秉承古代“史传”精神与吸收西方“人传”理念后,所产生的精神特质与文本意义合而为一,成为一种传记文学与意义价值的革新,从而提出一些新的美学问题,有待更多的思考着共同解决。从这个意义而言,本书的社会价值甚至远远高于其文本意义本身,是今人后世对历史考量的特殊教材。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